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消息瞬間傳遍全國,人民群衆都沸騰了,舉國歡慶,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核武器,面對外國的核威脅,我們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随後不久,我國政府就此發表聲明:
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的,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内。别的國家有核武器,我們也要有,但是我們絕不會率先使用核武器,我們隻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對于一切外來勢力的侵擾,我們采取積極抵禦的态度。
在研制原子彈期間,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過程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尤其是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了同我國簽訂的600份合同,撤走了援助我國的專家,并且帶走了全部圖紙和資料,我國經濟遭到重創,許多重工業都處于半停工狀态,對新中國的核工業建設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對于蘇聯的這一行為,毛主席非常的鎮定甚至樂觀,他說: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很難還的。随後,毛主席一錘定音,沒有蘇聯的援助,我們也要繼續搞,中國人可以靠自己研發核武器。
當時我國正處于三年困難時期,一窮二白,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對于毛主席的這一決策,國内外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他們甚至揚言,光靠中國20年都研制不出來。但是陳毅、聶榮臻、賀龍等開國元帥一緻贊同毛主席的觀點,支援繼續研發原子彈。
因為原子彈一日造不出來,我國就一日挺不起脊梁骨。就這樣,我國自主研發原子彈的計劃提上日程,中央把原子彈工程定名為“596工程”,要造“争氣彈”。
正在全國上下一條心,科學家們潛心鑽研的時候,外媒開始給中國唱衰,他們不斷地譏諷我國:窮的褲子都穿不起了,還妄想搞什麼原子彈,簡直天方夜譚。
當時擔任外交部長的陳毅聽到這番話之後,心裡非常的不是滋味,為了堅定全國人民的信念,1963年10月28日他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為了回怼外面質疑和嘲諷的聲音,陳毅說了這麼一段話:
“他們有原子彈、核子彈,了不起嗎?他們如此欺侮我們,笑我們窮,造不起。我當了褲子也要造核子!”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麼簡單的幾句鼓舞士氣的話居然遭到了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的譏諷。
可能是文人身上多少都帶點自命清高的酸臭氣,金庸認為如果一個國家連群眾的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的話,那還談什麼發展,尤其是“要核子不要褲子”這種言論,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于是他在自己創辦的報紙《明報》上發表了一篇《要褲子不要核子》的文章,用來抨擊陳毅說的話。其中寫道:
一位負責首長居然說到即使人民全部無褲,也要自擁核武器,這句話在我們聽來,實在不勝憤慨。把軍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将生活放在第二位,老實說,那絕不是好。我們隻希望,這隻是他一時憤激之言……
金庸此話一出,暴露了個别知識分子隻顧小家不顧大家的缺點,他的觀點是要先有生活保障,才能再去考慮國防建設,實屬本末倒置了。
金庸
在當時的大環境中,國家要想安定的發展經濟,人民要想安居樂業,就必須能夠拿出來震懾外來勢力的武器,讓他們不敢輕易的打壓我們。沒有看門的家夥事,還想好好地過日子,怎麼可能?要想反對原子彈,就必須先擁有原子彈。
金庸為了顯示自己的思想是具有世界大局觀的,還特意舉了一個例子來高唱反調,他在文中提到:
“制造原子彈,不知是什麼用處?當英法聯軍攻打蘇伊士運河時,英國早已擁有核子武器,但蘇聯一聲恫吓,說要以飛彈轟炸倫敦,英隻好乖乖地收兵。中國再努力十年也決計趕不上英國在攻打蘇伊士運河時的核子成就,請問幾枚袖珍原子彈,有何用處?還是讓人民多做幾條褲子穿吧”
如果說前面的話是因為金庸擔心群眾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尚能了解。那麼這段話就把文人的弱點暴露得一幹二淨了,他壓根就不信中國能自主研發出原子彈,結果尚未明了,他就說中國一定不行,注定失敗。
金庸這篇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了軒然大波,《文彙報》、《新晚報》等報刊迅速地寫文章針對金庸的觀點一一反駁。批評金庸是“裝成一副悲天憫人的僞善面孔”,還發表了标題叫做《褲子固要,核子也要》的時評。
面對衆多報刊的口誅筆伐,金庸來勁了,他繼續加大火力,連續發出《制核彈,無益加有害》、《有核無褲,無核有褲與核褲皆無論》和《我們關于褲核問題的十點立場》等多篇文章。
接下來的發展大家想必也猜到了,就是金庸與衆多報刊之間的極限拉扯,你一篇我一篇地互相反駁。在他們針鋒相對,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科研人員卻一刻都沒停,一頭紮進實驗室裡潛心搞研究,大家都憋着一口氣要早日造出“争氣彈”給國内外那些質疑的聲音展示中國力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無數的科研人員都白了頭,終于在1964年10月16日那天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下午兩點59分40秒的時候,主要人員按下了起爆的按鈕,随後進入10秒倒計時,全場的從業人員都在心裡默數:10、9、8....4、3、2、1。
随後,轟的一聲原子彈爆炸了,天空中升起了巨大的蘑菇雲,在場的所有人都見證了曆史,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原子彈爆炸成功了,中國有自己的核武器了,所有人都喜極而泣,記者拍下了當時的照片,蘑菇雲無比壯觀!
中國排除萬難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迅速登上了世界各國報紙的頭條,東方雄獅真正的蘇醒了。在舉國歡騰的時候,金庸依然嘴硬堅持自己的觀點。
事後,陳毅了解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他虛心地檢讨了自己的說的話,他說自己不要褲子要核子的話有點片面和絕對,因為褲子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吃不飽穿不暖也不行。
他對金庸的觀點也做出了回應,說道:
“查先生的社評有一半是對的,但不要核子這句話也有片面性,也是絕對化。我同那個查先生的社論,兩家的話合起來,就全面了。今後,我們就要努力做到既有褲子,又有核子!我當時說褲子,當然是個比喻,就是要做到中國人豐衣足食,手上還有個不大不小的核子彈。我們歡迎任何人來批評我們,指正我們,我們不怕批評,隻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接受!”
陳毅
陳毅的虛心和大度也逐漸打動了金庸,他主動檢讨了自己的行為,并且在今後的日子裡,金庸多次緻力于祖國的發展和統一,改革開放的時候,金庸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表達了對祖國發展的信心。撒切爾夫人曾會見過金庸,在香港問題上,金庸堅持祖國統一香港需要早日回歸的立場。
金庸是武俠小說的泰鬥,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一生創作了多部優秀的武俠小說,比如《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等作品,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是一個時代的記憶。2018年,金庸在中國香港逝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