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起。每十年由全球最頂級的導演和影評家評選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十部影片。除了第一次以外。《公民凱恩》每次都名列榜首。世界上最有資格評論電影的人一緻認為,《公民凱恩》是最偉大的電影作品。

導演: 奧遜·威爾斯(第43屆奧斯卡金像獎 終身成就獎)
編劇: 赫爾曼·曼切維茲 / 奧遜·威爾斯
主演: 奧遜·威爾斯 / 約瑟夫·科頓 / 多蘿西·康明戈爾
類型: 劇情 / 懸疑
上映日期: 1941-09-05(美國)
片長: 119 分鐘
長相酷似希特勒的大亨威廉·蘭道夫·赫斯特
凱恩的原型是上世紀初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支配着大半個美國的媒體業。他擁有相當于好幾個縣的土地,那座位于加州中部的山頂宮殿更是氣宇軒昂,這屋子裡的房梁都來自西班牙古建築,一磚一瓦都是古董,不亞于皇宮。這個人就是美國報業大亨威廉·蘭道夫·赫斯特。
影片是保密拍攝的,公映前在好萊塢内部放映時,赫斯特全面封殺《公民凱恩》,甚至威脅将封殺雷電華公司的其他影片。導演威爾斯聽到此消息,大為震驚,他隻有一個挽救方法,就是拼命在小範圍裡放映影片,把口碑傳出去。果然,部分同行的高度評價使得雷電華頂住了壓力,不然這部作品将永遠儲存在少數人的記憶裡。
《公民凱恩》是鬼才導演奧遜·威爾斯26歲時自編,自導,自演的曠世巨作。奧遜·威爾斯是1915年生人,老家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用“神童”這個詞形容奧遜·威爾斯一點也不誇張,22歲他自己建立劇團,其巅峰之作是奧遜·威爾斯親自創作的廣播劇《火星人入侵》。當時威爾斯開口就對全美千百萬聽衆宣布:“已經發現火星人入侵地球,正在紐澤西登陸”,伴随着令人身臨其境的背景聲效,好多聽衆誤認為是新聞報道,吓得拔腿就跑,這次廣播在美國各城市造成多處恐慌,威爾斯一舉成名,創造了美國廣播史上一次經典時刻。威爾斯26歲時,雷電華電影公司請他拍攝《公民凱恩》,他自寫劇本,同時導演影片,采取一系列創造性的表現手法,不僅在銀幕上刻畫出一個具有莎士比亞戲劇的深度與氣魄的驚人藝術形象而且完成了一部至今無人超越的史詩般的傳記片。
威爾斯憑借《公民凱恩》給他帶來的殊榮,緊接着就拍攝另一部反映美國财閥家族的影片《安倍遜大族》,并且宣稱要超過《公民凱恩》取得的成就。1942年,威爾斯拍完《安倍遜大族》,所有了解拍攝情況的人都在震驚中承認,新片比《公民凱恩》更出色。《安倍遜大族》膠片落入電影公司老闆手中,遭到一通胡亂剪輯,頓時失去光芒。好萊塢電影公司老闆對奧遜·威爾斯第二部傑作的破壞,已經成為現代藝術史上的著名慘案之一。奧遜·威爾斯為此悲痛欲絕,在此後漫長的人生歲月裡,他雖拍了很多片子,但再也沒有拍出一部偉大的影片。狂傲的性格,天才人物都具有的自我毀滅的傾向。奧遜·威爾斯,才拍出兩部傑作,可惜好時光轉瞬即逝。他随心所欲,情緒好就拍,情緒壞就歇,一部影片往往一拖再拖,害得其他演員隻好撤走,是以他影片中的女主角經常在影片半腰神秘消失令觀衆感到十分恐怖。但無論如何,“天才自毀”型的奧遜·威爾斯式人物太少見了,商品社會制造的電影人多屬高效率、守規矩的類型,完全沒有自我毀滅的傾向,也根本不具備天才的資質。《公民凱恩》已成絕響,奧遜威爾斯也此生無憾了。
洋蔥似的叙事結構
《公民凱恩》由六段閃回組成,合在一起反映了出版家查爾斯·福斯的·凱嗯的―生。但裡面有着極強的内在邏輯。這幾段倒叙并不是一塊拼圖的組成部分,而是由外向内層層剝開的洋蔥。你從第一段看起,每看完一段停下來想一想,你會發現你對凱恩的了解已相當全面,但每看完後面段,你的了解就加深了一層;但即便隻看前面幾段,你對人物的認識仍是完整的,隻不過是不夠深入罷了。
整部電影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架構:凱老臨死前說了―個字“玫瑰花蕾”(rosebud),某報編輯部派記者去采訪凱恩生前的親人和好友,試圖尋找該字的含意。記者自始至終沒有查出真相。
第一段是一部分九分鐘的紀錄片,它的資訊量非常豐富,你看完之後會了解凱恩的重大事件,包括他興建宮殿。他的政治主張,他的政治生涯,他在出版業的成就,他的身世和私人生活,如他的兩次婚姻等等,毫不誇張的說,很多傳記片對傳記人物的描寫深度還不如這部紀錄片。
第二段通過記者查閱圖書館資料從銀行家撒切爾先生的回憶錄手稿中,得知凱老的身世。
第三段是記者對凱恩經理人兼生意夥伴伯恩斯坦先生的采訪。伯恩斯坦對凱恩充滿了崇拜之情,他通露了許多凱恩辦報初期的事情。還有凱恩開始顯露出收藏的習慣,他對國際政治的影響以及他的第一次婚姻。
第四段是采訪卡恩的好朋友戲霸評論家李侖德。李侖德對凱恩非常了解,他們是同學,随着凱恩從熱情洋溢的青年演變成狂妄自大的報人,他對凱恩的态度也開始從全力支援,到懷疑沖突,最後徹底分道揚镳。李侖德向記者記提供了有關凱恩的第一次婚姻内幕的資訊,他跟第二任妻子的邂逅,他政治生涯的破滅,以及最後為了妻子的歌劇事業跟好友反目為仇的細節。
第五段是記者采訪凱恩第二任妻子蘇瑾。蘇珊講述了她被迫練歌劇的痛苦遭遇,她在舞台上的慘敗,她的自殺未逐,她在“宮殿”裡的日子,直到她痛下決心離開凱恩。
第六段閃回來自凱的大管家雷蒙。雷蒙見證了蘇珊離開後凱恩孤家寡人的凄涼。他還聽到過有幾次凱恩自言自語說了“玫瑰花蕾”一詞,但他也不明白是指什麼人或什麼東西。這一段很短,直接通往結尾。
《公民凱恩》的人物塑造有一些在電影藝術中達到罕見的高度,這卻是值得分析的。《公民凱恩》的表演在選角階段就取得了驚人的成績,該片的演員幾乎全部沒有電影表演的經驗,但這些角色好像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不說那些主角,就連管家雷蒙、政客蓋蒂、童年凱恩等都有鮮明特色,該片的演員多數來自威爾斯的水晶劇團。該團以廣播劇和舞台劇見長,照理說首次演電影定會有過火的傾向;但是除了極少數特寫鏡頭,所有演的表演都非常自然,全無不必要的誇張。
影片中主要角色都有很大的年齡跨度,從青年自演到老年,如奧遜·威爾斯隻有剛接管報社那場戲是他本人的真實年齡(25歲),但他逼真地演出了中年和老年的神态。但演員那出神入化的表演卻無法引起普通觀衆的一片好聲,原因是片中沒有可讓演員“炫耀”演技的場面,但反過來,當你仔細閱讀劇本時,會發現演員實在功不可沒。
《公民凱興》不是奧遜·威爾斯的獨腳戲.使之成為傳世之作的功臣有很多。但如果能夠跨行業進行比較的話作為導演的奧遜·威爾斯無疑作出了最大的貢獻。且不談他對于劇本的修改,即便拿最終的版本和拍成的影片相對比,奧遜·威爾斯的天才仍一覽無餘。
早餐戲 這段兩分多鐘的戲表現了凱恩和第二任妻子艾米麗從新婚的陶醉到同床異夢的微妙變化,濃縮了九年的婚姻過程。簡潔、獨到,拍攝并不難,完全是編導匠心獨具的結晶。
挖角戲 這又是一段表現時間推移的過場戲,這一段的手法已被後人反複摹仿,是以大家可能會不覺得陌生。但在所有類似進行中,這一段至少在難度上仍未被後人所取代。蘇珊首演 蘇珊被凱恩逼上梁山,在芝加哥主演歌劇。這一段在影片中出現兩次,其中以李侖德回憶的那次最為叫絕。
童年戲 如果說前面這幾段充分發揮出電影的表現力,那麼童年戲則展現出導演威爾斯對舞台位置的巧妙運用及攝影對構圖的講究。
赫斯特跟凱恩隻是“形似",真正跟凱恩“神似"的是威爾斯自己。有一則趣聞:影片在舊金山首映時,威斯入住當地的費爾蒙酒店,在電梯邂逅赫斯特;威爾斯思忖片刻,然後“恭請”赫斯特作為嘉賓參加首映禮,但赫斯特自始至終一言不發,沒理會他。當赫斯特走出電梯時。威爾斯大吼一聲“要是換了凱恩的話,他會來參的,”這真是戲劇性的一幕,也是精彩絕倫的台詞。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奧遜·威爾斯已入化境!
《公民凱恩》是這樣一部電影當你第一次看或許覺得“一般”,但當了解其背景及知識,再看第二遍乃至第三遍時,讀懂了所有的叫絕之處時,你會有被雷劈和通電的感覺,它由“一般"變“非凡"了,這就是很多人喜歡《公民凱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