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山上刻有兩字,日本學者大惑不解,郭沫若隻加四筆,都懂了……

作者:書法屋

泰山作為“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古代是皇帝封禅之地,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隻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後,緻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報告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同時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泰山上刻有兩字,日本學者大惑不解,郭沫若隻加四筆,都懂了……

是以泰山文化價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上世紀許多日本學者到中國學習考察中華文化,都會到泰山。日本學者在導遊的陪伴下,登上了泰山,風景盡收眼底,除了風景,還有一塊石碑吸引了日本學者的目光,石碑上刻有“蟲二”兩字。

幾位精通中文的日本學者實在無法猜測出這“蟲二”究竟有何含義,這些人就圍繞着二字展開了激烈的讨論,但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泰山上刻有兩字,日本學者大惑不解,郭沫若隻加四筆,都懂了……

解開這個文字謎題的人是郭沫若,郭沫若有次登泰山時,就有學者請教郭沫若“蟲二”的含義。郭沫若看了半天,然後用手在“蟲二”兩字上各加了兩筆,于是就變成了“風月”二字,郭沫若笑着說這是“風月無邊”之意。

泰山上刻有兩字,日本學者大惑不解,郭沫若隻加四筆,都懂了……

據記載,“蟲二”兩字乃是清朝光緒二十五年的濟南名士劉廷桂和朋友到泰山遊玩時所刻。至于劉廷桂為何要刻這兩個字,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劉廷桂在泰山問尼姑要水喝,尼姑不給他喝,于是劉廷桂一氣之下就刻了這兩個字,寓意諷刺尼姑是風月之人。

另一種說法是劉廷桂看到泰山的風景後本想題“風月”的,但想到當年乾隆皇帝曾經在西湖題過“無邊風月”四個字,為了避諱,劉廷桂靈機一動,就隻題了風月兩個字的字心。

泰山上刻有兩字,日本學者大惑不解,郭沫若隻加四筆,都懂了……

其實“蟲二”的用法早在清朝之前就出現了,明代唐伯虎題妓湘英家扁雲:“風月無邊”,祝枝山見之曰:“此嘲汝輩為蟲二也。”湘英問其義,枝山曰:“風月無邊,非蟲二乎?”

清人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也曾寫到:徐天池遊西湖,題某扁曰“蟲二”,诘之,曰“風月無邊也”。而且關于“蟲二”還有一個名人轶事,《巴陵勝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李白登嶽陽樓時,看到了三個字:一、蟲和二,李白認為這是一副字謎對聯,于是大筆一揮,寫下了“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泰山上刻有兩字,日本學者大惑不解,郭沫若隻加四筆,都懂了……

簡單兩個字,就能延伸出如此有趣的故事,漢字的魅力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被展現得淋漓盡緻!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資料來源網絡,為傳播而發

若侵權請聯系背景删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淩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