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叔今年58歲,山西芮城縣陌南灣裡村人,高中畢業後在供銷社代銷店裡幹了11年,當時掙8分工分,每天相當于掙1.6角錢。改革開放後他跟着長輩學會了制作石子餅技術,在河南三門峽幹了一段時間,因店面拆遷隻好來到了山西運城西郊早市上賣開了石子餅。石子餅,是山西古老的風味小吃,因傳承遠古烹饪技術,被專家稱為"活化石",同時因其深厚悠久的民俗傳統,又被譽為"遠古華夏第一餅"。

石子餅不僅具有油酥鹹香、營養豐富、易于消化、耐貯等特點,而且因為其制作手法獨特而深受人們喜愛。因為是把餅胚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面烙制的,故而得名。 石子餅具有明顯的古代石烹遺風。黃河人類用火經曆了漫長的曆史過程。石烹法的出現,應該說與人類谷、麥等粒食食物的食用有一定的關系。植谷為食,始于神農時期。神農氏即傳說中的炎帝, 他首創農業生産,教人食谷。表面上張大叔是賣餅, 其實也是在傳承着古老的飲食文化。
老伴一直是他的好搭檔,做這種生意一個人忙不過來。
石子餅夾肉很好吃,用山西話講叫美太太(意為特别美)。
小朋友眼巴巴地等着買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他們制作的石子餅品種多樣,滿足不同口味食客的需求。
他們加工的一種雞蛋酵發面的小油條也很受食客的歡迎。
由于他倆的辛勤努力,他們不但在家裡蓋了十多萬的房子;還在運城買了120平米的新房,首付就花了16萬,每月要還兩千多元的房貸。現在他們的孫子已上二年級,在城裡沒房子太不友善。現在買了房子,将來升值的空間可能也比較大,最起碼比存錢強吧?(如果你身邊有感人故事, 敬請關注公衆微信号“陳榮攝影”然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