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無雙之三日天下: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深層原因

作者:談古論金

明智光秀(1528年-1582年7月2日)是日本戰國時期織田信長帳下重要将領,全稱明智十兵衛光秀,他在曆史上留下的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天正10年6月2日(1582年6月2日)發動本能寺之變,襲殺其主君織田信長。本能寺之變是日本史上最大也最有名的政變,日本曆史由此被改寫。

戰國無雙之三日天下: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深層原因

(明智光秀)

天正10年(1582年),織田信長消滅了甲斐的武田氏,統一天下指日可待。5月,負責中國(指日本的本州西部的山陽山陰地區,與我國無關)攻略的羽柴秀吉軍面對毛利氏4萬大軍,向信長發出援兵請求。6月1日,信長援軍35000人出陣,其中包括出陣出雲、石見的明智光秀軍;信長本人僅帶不到100人的護衛,從安土城出發,當夜織田信長下榻京都本能寺,也是在當夜,明智軍13000餘人出陣,進至桂川時,光秀終于發出“敵在本能寺!”的指令,6月2日清晨,明智叛軍把本能寺包圍得水洩不通,而當時跟随在織田信長身邊的,隻有小姓數十人。

戰鬥開始,信長的小姓二十四人,包括矢代勝介、伴太郎左衛門等,全都戰死;寄宿或居住在附近的湯淺甚介、小倉松壽等人聞訊前來救駕,試圖突入寺中,也都英勇殉難。

戰國無雙之三日天下: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深層原因

(本能寺之變影視)

戰事進展很快,織田信長本人暴露在明智叛軍面前,他與最後的親信森蘭 丸等人共同奮戰,最後負傷退入内室縱火自殺,享年49歲。

織田信長留下了這樣的絕命詩:

人生五十年, 如夢亦如幻。 有生方有死, 壯士何所憾。
戰國無雙之三日天下: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深層原因

(一代枭雄在本能寺灰飛煙滅,屍體都沒有找到)

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原因是日本曆史上的不解之謎,有着諸多猜測和解釋,衆所紛纭。比較著名的有怨恨說(又包括母亡說、臭魚說、失地說等)、朝廷黑幕說、秀吉黑幕說、家康黑幕說、理想沖突說、阻止信長篡奪說等等。

那麼明智光秀的動機和原因到底是什麼?

其實我們細心考察怨恨說中的母亡說(當光秀攻下波多野氏的八上城後,信長決意斬殺波多野秀治和波多野秀尚,結果在交換人質前惹怒了波多野的家臣将光秀的母親殺害)、臭魚說(光秀負責接待德川家康工作,但信長因為不滿光秀的招待品太過昂貴以及嫌湖水的魚味道有異,是以斥責光秀,并指令由其他人負責工作)、失地說(信長讓森蘭丸就任坂本城城主,光秀會失去領地),這很多說法都遲至江戶時代才出現,而且最初的資訊源都是孤證,可信度并不高;剝奪光秀領地(封出雲、石見二國,但此二國均要求光秀自行攻陷)和俸祿的說法也找不到任何佐證。

而(豐臣)秀吉黑幕說和(德川)家康黑幕說,雖然表面似乎言之成理,但也沒有多少證據,從反面看,秀吉和家康在本能寺之變後都有短暫的進退失據,從事後他們利用這個機會成為得益者,并不能倒推出他們最早就參與了陰謀。

戰國無雙之三日天下: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深層原因

(織田信長時期日本群雄割據形勢地圖)

其實,我們也可以從時間上來做一個基本的分析。這就是,同樣在本能寺之變的兩日之後,明智光秀被朝廷封為征夷大将軍也就是幕府将軍,随着他很快敗亡,他的這段時期被稱為“三日天下”。

談古論金之前釋出過此人與武田信玄齊名被譽為軍神,且讓我們看看其深沉心機

其中上杉謙信在越後守護去世絕後的兩日後獲得幕府将軍頒發給他的越後守護的任命成為我們“破案”的關鍵,而明智光秀的這個兩日後也意味深長。

當時的京都朝廷雖然隻有虛名而沒有實權,但要成為“天下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還是需要得到其理論上的背書和授權,事實上,之前朝廷已經被迫讓織田信長從太政大臣、關白(理論上太政大臣是天皇幼年時候的攝政,天皇成年親政後攝政改稱關白,此處僅僅是實際掌權者的名号設計而已)和征夷大将軍中選擇其中一個職位擔任(史稱三職推任事件),但無論是由于信長刻意拖延還是朝廷本無誠意,這一任命始終沒有落實,而明智光秀反叛織田信長被害的短短幾天内,朝廷卻迅即任命明智光秀為征夷大将軍,這似乎已經說明了一切。

戰國無雙之三日天下: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深層原因

(天下布武朱文印)

織田信長的理想是“天下布武”,換言之他的理想就是訴諸武力,不顧既有的秩序體系和法統,他流放足利義昭(因而被上杉謙信稱為流放将軍的大惡人,1573年織田信長舉兵将足利義昭放逐河内,室町幕府就此滅亡,但足利義昭的征夷大将軍身份一直到1588年才取消),同時信長并不打算尊重天皇,如果他執政更長時間,天皇和京都朝廷能不能保住都大成問題。

明智光秀可能是被織田信長得罪的一方或者幾方聯合的代理人,最準确的真相當然是湮滅在曆史的塵埃之中了,但從明智光秀這麼快就獲得京都方面的官方背書來看,比較大的可能當然是包括天皇身邊的親王、公卿和京都貴族豪門勢力的代理人,因為隻有他們需要一個可以不惜雷霆手段消滅信長,重建幕府體制的代表。

戰國無雙之三日天下: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深層原因

(明智光秀動漫形象)

很多人認為,從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事變之後的行動看來,他似乎也沒渴望奪取天下。事變當天他執拗地尋找信長屍體,下午才離開京都前往安土,由于通往安土的橋被信長家臣破壞,光秀隻能回自己居城。回城後,光秀發出多封信件,收件人大部份是與信長敵對的大名,但衆人因為于事前都沒收到任何光秀欲叛變的内幕消息或知會,是以大部份人均作壁上觀,最後聽憑豐臣秀吉擊敗明智光秀,結束了他的“三日天下”。

但是,根據記載,明智光秀方面在說出”敵在本能寺“之前給其部下下達了詳細的指令并做了戰前動員:

從今日起,光秀殿下即将成為天下人,即便如提鞋的低賤之輩亦當歡欣踴躍,竭盡忠勇。吾輩士卒有兩處目标(指織田信長下榻的本能寺和其長子織田信忠下榻的妙覺寺),樹立武勳便在今日。有什麼願望現在盡可以說出來。有兄弟子嗣之人自不必擔心無人繼承家業,無兄弟子嗣之輩盡可從自己的親屬中選出關系親近者繼承家業。衆人封賞之高下,全系盡忠之深淺!

這說明從發動本能寺之變起,明智光秀就有着明确的成為”天下人“的野心,而如前述,這個野心是建立在與京都朝廷勢力充分的溝通基礎上的。在這個意義上,朝廷黑幕說和理想沖突說乃至阻止信長篡奪說可以說是同一回事。

根據日本方面的史料,當時朝廷内跟光秀共謀的人,有兩個人曾暴露出明顯迹象,從三位的神祇大副吉田兼見和前關兼和,他們在山崎之戰的前一晚即1582年6月12日在寫字時候緊張地折斷了毛筆,隔天,當獲知光秀敗死之後流露出極度失望的情緒,但是他們應該隻是共謀者的冰山一角,其背後可能包括了一個公卿貴族集團。

戰國無雙之三日天下: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深層原因

(選擇成為關白的豐臣秀吉)

戰勝明智光秀的豐臣秀吉成為“天下人”之後既沒有選擇織田信長恣肆無忌的道路也沒有選擇鐮倉幕府(河内源氏)室町幕府(出自清河源氏的足利氏)的道路而是選擇了公卿道路,除了因為他不像明智光秀和後來的德川家康那樣是源氏後人之外,明智光秀事件中平日貌似孱弱無能的公卿貴族一方顯示出的謀略和軟實力,可能也是他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因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