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為何沒有大軍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摘要: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為何沒有大軍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隻有百人衛隊,面對明智光秀的大軍,盡管憑借地利防守,但在優勢兵力下,防禦力量很快崩潰,最終織田信長死于本能寺之中,還讓自己的繼承人織田信忠同樣死于此次反叛。那麼,身為織田家督,即将成為日本霸主的織田信長為何身邊沒有大軍跟随?

天正十年發生了兩件大事,甲斐名門武田家被織田、德川聯軍攻滅、織田信長及其繼承人死于本能寺之變,這兩件大事接連發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關系。

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為何沒有大軍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武田家滅亡後,織田信長終于去除心頭大患,他在安土城大擺宴席同時論功行賞。就連盟友德川家康及滅亡武田家的幕後功臣穴山信君都在邀請之列。此時,武田家的領地被瓜分一空,甲斐國被賞賜給河尻秀隆,值得一提的是河尻秀隆不但是織田家的重臣,同時也是繼承人織田信忠的副将。

織田四天王之一的泷川一益雖然獲得了領地,但增加幅度較少,隻獲得上野和信濃的兩郡,但他額外得到了關東管領一職,全權負責織田家在關東的攻略,同時也策應織田家對上杉家的攻勢,泷川一益的權勢在這個時候達到頂峰,但也意味着織田信長身邊的重臣離開兩人。

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為何沒有大軍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此外,織田信長在這個時候同樣下達了新的人事任命,成為神戶家養子的信孝協同重臣丹羽長秀組建新的軍團,負責攻略位于四國的長宗我部家。原本織田家和長宗我部家是盟友,但長宗我部元親借助盟友關系,快速發展實力,這讓信長感到不滿,于是廢棄兩家同盟對長宗我部家展開攻擊。受此影響,織田家重臣再度離開一人。

柴田勝家同樣接到指令,要求他從北陸地區對上杉家展開攻擊,同時還有其他人員協同進攻,包括從北信濃發動攻擊的森長可、從上野發動攻勢的泷川一益,三個方向同時對上杉家展開攻勢。經過内亂後,上杉家實力衰減嚴重,面對多方攻擊已經陷入困境,但仍拼死防守。但這也意味着三個方向的織田軍被釘死在越後及關東地區。

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為何沒有大軍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接下來就是負責攻略中國地區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從實際角度而言,秀吉負責的中國地方攻略頗為順利,并沒有遇到太大挑戰,但秀吉仍向織田信長發出了求援信。在接到這份求援信後,織田信長指令負責宴會的明智光秀作為先頭部隊支援秀吉,自己則随後率領大軍前往中國地區,準備徹底解決毛利家。

随着信長的指令,織田家重臣紛紛離開,各大軍團有的處于緊鑼密鼓地組建中,有的繼續執行織田信長的攻略指令。信長身邊隻剩下自己的直轄軍團,同時還有明智光秀率領的明智軍。不過随着信長的指令,中下級家臣同樣正在動員中,但這部分兵力極為分散。

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為何沒有大軍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織田信長的最後行程是5月29日出發,他從安土城出發,當天上洛,最後在本能寺落腳休息。上洛的主要目的是舉辦茶會,可見信長極度放松,在大戰前仍有心思舉辦這種社交活動。從現實而言,既然是舉辦茶會,肯定不會攜帶大軍前行,身邊隻有小姓組成的衛隊,人數雖然有一定出入,但百人說法為較多人認可。

當然,作為一名軍事将領,哪怕是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内移動,身邊的護衛人數少到隻有百人,我們既可以說這是信長自信,也可以說他自負。按照當時的習慣,很少有一個勢力的主君,外出時隻有這麼少的護衛。事實上,信長指令光秀先行,自己召集大軍随後出發。哪怕是參加茶會不友善率領如此衆多的軍隊,但也不應遠離大軍能夠支援的範圍,但信長偏偏犯了這個錯誤。

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身邊為何沒有大軍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有人認為,在自己的領地内為何還要如此謹慎?以當時的情況,下克上是稀松平常之事,随時防備是主君的必修課。有多少領主就是在自己的領地内被下克上,就連日本人都懶得統計,由此可見,哪怕是在自己的領地内,随時保持警惕心是領主的“自我修養”。

但無論如何,織田信長正是因為身無大軍,身邊重臣被一一調離的情況下,終于露出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明智光秀反叛成功。無論光秀反叛的理由是什麼,信長的大意正是他死于本能寺的最大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