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身边为何没有大军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摘要: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身边为何没有大军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身边只有百人卫队,面对明智光秀的大军,尽管凭借地利防守,但在优势兵力下,防御力量很快崩溃,最终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中,还让自己的继承人织田信忠同样死于此次反叛。那么,身为织田家督,即将成为日本霸主的织田信长为何身边没有大军跟随?

天正十年发生了两件大事,甲斐名门武田家被织田、德川联军攻灭、织田信长及其继承人死于本能寺之变,这两件大事接连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身边为何没有大军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武田家灭亡后,织田信长终于去除心头大患,他在安土城大摆宴席同时论功行赏。就连盟友德川家康及灭亡武田家的幕后功臣穴山信君都在邀请之列。此时,武田家的领地被瓜分一空,甲斐国被赏赐给河尻秀隆,值得一提的是河尻秀隆不但是织田家的重臣,同时也是继承人织田信忠的副将。

织田四天王之一的泷川一益虽然获得了领地,但增加幅度较少,只获得上野和信浓的两郡,但他额外得到了关东管领一职,全权负责织田家在关东的攻略,同时也策应织田家对上杉家的攻势,泷川一益的权势在这个时候达到顶峰,但也意味着织田信长身边的重臣离开两人。

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身边为何没有大军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此外,织田信长在这个时候同样下达了新的人事任命,成为神户家养子的信孝协同重臣丹羽长秀组建新的军团,负责攻略位于四国的长宗我部家。原本织田家和长宗我部家是盟友,但长宗我部元亲借助盟友关系,快速发展实力,这让信长感到不满,于是废弃两家同盟对长宗我部家展开攻击。受此影响,织田家重臣再度离开一人。

柴田胜家同样接到命令,要求他从北陆地区对上杉家展开攻击,同时还有其他人员协同进攻,包括从北信浓发动攻击的森长可、从上野发动攻势的泷川一益,三个方向同时对上杉家展开攻势。经过内乱后,上杉家实力衰减严重,面对多方攻击已经陷入困境,但仍拼死防守。但这也意味着三个方向的织田军被钉死在越后及关东地区。

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身边为何没有大军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接下来就是负责攻略中国地区的羽柴秀吉(丰臣秀吉),从实际角度而言,秀吉负责的中国地方攻略颇为顺利,并没有遇到太大挑战,但秀吉仍向织田信长发出了求援信。在接到这份求援信后,织田信长命令负责宴会的明智光秀作为先头部队支援秀吉,自己则随后率领大军前往中国地区,准备彻底解决毛利家。

随着信长的命令,织田家重臣纷纷离开,各大军团有的处于紧锣密鼓地组建中,有的继续执行织田信长的攻略命令。信长身边只剩下自己的直辖军团,同时还有明智光秀率领的明智军。不过随着信长的命令,中下级家臣同样正在动员中,但这部分兵力极为分散。

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身边为何没有大军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织田信长的最后行程是5月29日出发,他从安土城出发,当天上洛,最后在本能寺落脚休息。上洛的主要目的是举办茶会,可见信长极度放松,在大战前仍有心思举办这种社交活动。从现实而言,既然是举办茶会,肯定不会携带大军前行,身边只有小姓组成的卫队,人数虽然有一定出入,但百人说法为较多人认可。

当然,作为一名军事将领,哪怕是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移动,身边的护卫人数少到只有百人,我们既可以说这是信长自信,也可以说他自负。按照当时的习惯,很少有一个势力的主君,外出时只有这么少的护卫。事实上,信长命令光秀先行,自己召集大军随后出发。哪怕是参加茶会不方便率领如此众多的军队,但也不应远离大军能够支援的范围,但信长偏偏犯了这个错误。

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身边为何没有大军随行,人都到哪去了?

有人认为,在自己的领地内为何还要如此谨慎?以当时的情况,下克上是稀松平常之事,随时防备是主君的必修课。有多少领主就是在自己的领地内被下克上,就连日本人都懒得统计,由此可见,哪怕是在自己的领地内,随时保持警惕心是领主的“自我修养”。

但无论如何,织田信长正是因为身无大军,身边重臣被一一调离的情况下,终于露出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明智光秀反叛成功。无论光秀反叛的理由是什么,信长的大意正是他死于本能寺的最大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