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时有这样一场战争,参战三方皆获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1592年6月11日太阳正向着北回归线移动,朝鲜的平壤被日本军队大举攻陷。朝鲜无力抵抗日军,只能向当时的大明王朝求助,随后大明派出军队帮助朝鲜,历史上把这次的三方之战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

无论我们在读史还是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都会发现,战争的结局绝大部分都是输赢清楚、胜败分明,哪怕是议和都会有强弱之分,真正的势均力敌、不分胜负是极少的。要说三方势力一通乱战,最后还都取得胜利,那真是奇事一件。而“万历朝鲜之役”就占了这个“奇”。

明朝时有这样一场战争,参战三方皆获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场战争简单来说,可以分开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日本攻打朝鲜。丰臣秀吉亲自率领30万人的队伍于釜山登陆,这之后日本军队就像镰刀一样,快速收割了朝鲜的大片土地。因此时的朝鲜就像宋朝一样“重文轻武”,所以在短短的60天之内朝鲜都城就被日军攻陷。

之后大明派出的先遣侦察兵达到战场,结果兵力悬殊,一个回合下来就已全军覆没。接着大明快速增兵,并且加大了火力输出(明朝的时候,军队的火器是很厉害的),名将李舜臣稳住阵脚后,破坏了日军补给线。到此才算成功挡住了日军的步伐。

一年之后,大明军队逼的日本不得不坐下来谈判。于是便有了四年的停战。

第二阶段,日本卷土重来,丰臣秀吉中途离世。公元1597年,日本攻朝之心不死。丰臣秀吉又纠集了四十万军队再次攻打朝鲜。或许是日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这次面对中朝两国兵力,居然打的是不分上下。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日本的丰臣秀吉突然暴毙。四十万大军一下子没了主心骨,最后只能撤回日本本土。这场战争便这样结束了。

明朝时有这样一场战争,参战三方皆获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奇怪的是,战后三个国家都对外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可日本明明是侵略朝鲜失败,并且第一阶段被中朝联军打上了谈判桌,那么他们有什么胜利可言?

说到此处,那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侵略朝鲜的目的了。

首先,丰臣秀吉在刻意转移矛盾。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其实并不彻底,表面上日本是他说了算,实际上他这个主子就像坐在浮冰上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沉下去。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方式,并不像我们国家古代一样用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统御。当时的日本说是统一,只不过就是几个大名互相作为盟友,丰臣秀吉这个面子工程并没多少掌控权。

严重的是日本那些旧大名不会放弃自己的地盘,而跟随丰臣秀吉的新发展起来的家族又想获取更多的资源。这样的矛盾,可以说一旦爆发就是全国动乱。丰臣秀吉怎么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所以走投无路的他才选择了这样一条歪路,发动对外战争。

明朝时有这样一场战争,参战三方皆获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其次,丰臣秀吉需要军功为自己提升威望。作为日本新主的丰臣秀吉,在民众心里并没有达到那种一呼百应的地步,当然这也和日本当时的社会构成有关系。不过是个君王怕都想威望齐天吧。

战争无疑是积累功勋和获取威望的最快途径。大陆历史上那些有名的皇帝,哪个不是靠军功为自己争下的名望。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北击匈奴。丰臣秀吉作为聪明人,自然也懂得其中奥秘。

日本虽然是由很多大名掌控,彼此互为盟友。但是君主威望的高低还是对于掌控力有直接影响的。客观来说,丰臣秀吉这一步没有走错。错就错在他们这个民族总想着欺负人,而他也高估了自己的寿数。

所以,按照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他们确实是胜利了一半,只不过人没活下来。

读史是很启智的一件事。不说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古人的智慧,单单就那些历史事实的分析也能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去认知现实。就像“万历朝鲜之役”,朝鲜取得了胜利,是因为保住了国土。日本取得了胜利,是因为转移了矛盾。大明取得了胜利,不仅因为唇亡齿寒,而且还有大明是朝鲜宗主国(朝鲜臣服于大明)的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邻家小史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