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灭亡的根子,是流氓文化占据主流,知识分子不知羞耻只是表象

作者:初心以变8h1s

明朝作为一个曾经輝煌的王朝,最终却走向了衰亡的下场,这固然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但究其根源,却可以追溯到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恐怖的事实——流氓文化在朝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分子们也不再知耻。那些向来自命清高,矜持做派的文人墨客,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面前,竟也不免人之常情地堕落成了彻头彻尾的流氓。然而,这只是一个冰山一角,明朝覆亡的根子还有哪些?

明朝灭亡的根子,是流氓文化占据主流,知识分子不知羞耻只是表象

一、王者无道,君臣失和

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起初施行一统江山、改革赦令的政策,遏制了国内动荡。但到了后期,御史台百官腐败,官场弊端丛生,民不聊生。更有甚者,甚至出现了父子挟制的怪象。

朱厷圻登基后因疑神疑鬼,深恐有人从中阻挠。他威逼利诱,以重金买通一干亲信,纷纷授以重臣要职。这些人凭借背景硬扶上位,浑浑噩噩,难堪大任,自然造成国家政绩每况愈下。到了嘉靖年间,锦衣卫直属朝廷,专权越渐,嘉靖帝沦为傀儡,导致朝政阻滞,民怨沸腾。

明朝灭亡的根子,是流氓文化占据主流,知识分子不知羞耻只是表象

万历皇帝继位后,国家经济尚可,但他性情暴虐,酗酒好色,荒淫无度。曾一怒之下杀害亲生儿子,更视臣民如草芥。他痴迷于文人雅士而疏于朝纲,造成朝野奸佞当道。所谓"万丈红妆朝酒楼,一袭黄巾出相曽",彻底昭示了君臣不和的危害。

最终到了明末,农民起义不断,国力日衰,加之满族入主中原,导致明朝覆亡。崇祯皇帝倒行逆施,对权臣们视而不见,也未采纳谏言,致使民不聊生,国祚日薄。朱家王朝从昔日的盛世繁荣,转瞬即逝,化为乌有。这正是国君失道的可悲写照。

二、文人失节,操守沦丧

明代文人自命清高,谈仁论义,但在现实的权力和利益面前,却往往操守尽失,堕落沦丧。就以著名文学家袁了凤为例,他本是才名横溢、风云际会的文坛领袖,可谓是文人典范。但当他被任命为内阁首辅后,却突然改头换面,成为朝野争锋的重要参与者。

袁了凤出身名门望族,自小就受到极好的教育,对于儒家经典深有领悟。年少成名后,他凭借出众的文采和远胜时人的见识,很快就成为举国上下推崇的文化偶像。人们普遍认为,有袁了凤这样的文人作为国之重臣,必能协助皇帝扶持文风,匡复礼教。

明朝灭亡的根子,是流氓文化占据主流,知识分子不知羞耻只是表象

谁曾料想,袁了凤一旦执掌国政,立刻就变了面目。他屡屡对皇帝进言歪门邪说,诱导君主走向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更有甚者,为了谋求私利,他不惜充当东厂大节度使的马前卒,到处窥探大臣的隐私,让那些不愿卖力为他办事的清流,遭受严惩。

最可悲的是,袁了凤最终亲手毁坏了他自己曾经高调宣扬的文化理念。他不仅亲自策划了一场有违礼教的"岂岘会议",还公开高呼"佞生不识廉耻",对那些固守儒家操守的文人予以贬低和打击。从此,曾经自诩为光风霁月的文化圈子,开始大肆腐化堕落,走上了不归路。

袁了凤只是明代文人操守沦丧的一个缩影。更有甚者,一些人甚至对国家危难漠不关心,对皇帝指责诽谤。比如首辅魏藻德,他在危难时刻不思应对之策,反而一心钻营私利,最后更是背信弃义,向敌人称臣。这种卑劣无耻的表现,不啻是对整个文人群体的一记响亮耳光。

三、江湖豪杰,流氓横行

明末农民起义不断,出现了诸如张献忠、李自成这样的江湖豪杰。他们本来是些身无分文的贫民百姓,却凭借诡计无耻的手段,最终攻占京师,导致明朝覆亡。这种流氓文化在朝野中日渐盛行,成为朝政腐败的最大祸根。

明朝灭亡的根子,是流氓文化占据主流,知识分子不知羞耻只是表象

张献忠原是陕西渭南一个小村落的赤贫农民。早年间,他曾逃荒到四川打工,后来又回到陕西。一次偶然中,他结识了一班江湖上的豪杰,被启蒙了一些街头斗殴的本领。从此,张献忠放弃种地,转而纳粹为家什,专做打家劫舍的勾当。

凭借过人的武力和无所不用其极的阴谋诡计,张献忠很快就在川陕一带疯传开来,被视为流氓头子。到了明万历年间,他已经召集了上万骁勇善战之辈,形成了一支敢叫阎王下黄泉的骄兵。

面对如此猛虎般的敌人,明军节节败退,终于祭出了镇抚使刘宗舆。刘宗舆自以为高明,竟想以俸禄和官职来收买张献忠的效忠。谁知张献忠对此充耳不闻,反而趁机大举进攻,一举把刘宗舆的大军杀个精光。从此,张献忠气焰更加嚣张,四处征战掳掠,流氓无赖之风在民间盛行。

另一个曾给明朝带来重创的流氓头子,便是李自成。他原是个小小镖师,靠着走私贩私为生。在一次缉私行动中,他狡猾逃脱,并意外杀死了官兵,从此踏上了反贼的不归路。

李自成虽非武力高强,却极擅间谍诡诈之计。他手下人马虽然不多,却往往偷袭擒获官兵,据为己有。更有甚者,李自成常以活捉官兵为要挟,逼迫朝廷开城纳降。最终,凭借这些下三滥的伎俩,李自成竟攻陷紫禁城,逼死了崇祯皇帝,从而导致大明王朝的灭亡。

明朝灭亡的根子,是流氓文化占据主流,知识分子不知羞耻只是表象

从张献忠到李自成,他们无一不是出身卑微,靠着无耻下流的手段才得逞。可是,明朝却任其疯长,不加制裁,反而在朝野中滋生了这股流氓文化,最终亦步亦趋,自掘了覆亡的祸根。

四、丧家之狗,所为何来?

在那个动荡年代,一些原本家资殷富的世家大族,竟成为明朝覆亡最大的推手。他们不择手段敛财,藏私于家,对国家危难置之不理,令人发指。

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当属吴三桂的家族。吴三桂本是辽东总兵,封疆大吏。可谓国之栋梁。但他的家族却成了丧家之狗,给明朝最后的统治增添了致命一击。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本是皇亲国戚,地位超然。可是当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时,他宁可拱手献上巨额饷银,也要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据史载,仅吴襄一人,就在夹棍的摧残下拿出了二十万两白银作为赎命钱。

明朝灭亡的根子,是流氓文化占据主流,知识分子不知羞耻只是表象

更有甚者,吴家竟与农民军里应外合,与之勾结。吴三桂的长子吴有训,就是在与农民军的阴谋勾当中丧生的。他在张献忠军中任职,直至被捕处死。从此,吴家在朝野中渐渐声名狼藉,沦为亲贼的家族。

除了吴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同样骨肉皮,唯恐遭殃。比如严家、张家、于家,都曾向农民军诚惶诚恐地进贡钜资,以求饶命。只可惜,当时朝中大臣对这种丑陋行径,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国之将倾,视而不见。

最令人不齿的,莫过于当时的王公贵戚们了。他们不仅不愿为国效死,还视军民伤亡如无物,只知贪生怕死。例如崇祯帝的岳丈周奎,身为国戚,理应肩负起家国大义,可他偏偏装作一无所知,躲在家中写些道德文章,对外一副淡泊名利的样子。等到农民军来临,他立刻就拿出六十万两白银,贿赂军阀们放过他一家老小。

大明王朝素有"勤俭"的美德,朝野上下对铺张奢侈甚为唾弃。可这些世家大族不远万里,拼尽全力来积攒私财,对国家危难更是熟视无睹。倘若当朝贵戚已是如此,朝野文物自然也就更加腐化,彻底丧失了家国之心。由此可见,一味的铺张挥霍,是致使明朝灭亡的重要根由。

五、瓮中之鳖,究竟何其可恨?

除了那些世家大族外,还有一些虽然地位微末但同样行径丑陋的人,他们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全然漠不关心。这就是所谓"瓮中之鳖"的心态。

明朝灭亡的根子,是流氓文化占据主流,知识分子不知羞耻只是表象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那位太监魏有尧了。魏有尧乃崇祯皇帝的心腹大太监,管理整个后宫。位高权重,理应时刻为皇家和国家的兴亡操心。但实际上,他整日里只顾搜刮私囊,完全无视朝廷的危机四伏。

据史载,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北京城时,魏有尧携家眷在后院中躲藏。他只操心自己的几间房产和一点私家钱财能否保住,却对宫中太后公主丧生在暴徒的屠刀下毫不在意。更有甚者,魏有尧为了保全性命,不惜拿出私藏的万两白银封口费,让农民军的头目杨再兴放他一家平安。

如此自私自利的行径,在当朝的文武大臣中也屡见不鲜。比如那位大学士翟良,当李自成的军队闯入北京城时,他不是想方设法镇压叛乱,而是慌慌张张地去找军阀贿赂,只为保住自己那一两间窑子。最后竟舍弃了整个朝廷,一人逃出城外,活下一条狗命。

翟良的结局还算好的,那位诗人孙次球的遭遇就更加凄惨了。他本是民间有名的才子,当年更是因写了一首讽刺崇祯帝的诗作而被抄家,流放边疆。谁知在被放回京师后,他依旧我行我素,对崇祯帝的腐败和无能毫无同情。当农民军来临时,孙次球更是袖手旁观,对大明王朝的覆亡满不在乎。结果便是被杀人如草芥的军阀抓去活活凌迟致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