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买房也有契税,百姓可以偷税漏税么?

作者:大力侃历史

我们都知道,在当代,买房要交契税。具体交多少,要看房屋大小,还要看房主名下有几套房子。总体来说,面积越大,房子越多,交的钱也就越多。

其实,古代也是这样。比如说明朝,他们买房子也要交契税。税率大约是3%。

明朝买房也有契税,百姓可以偷税漏税么?

咱们看3%的税率大概没啥感觉,买房子是大事,现在也得交税,古代交点钱不是太正常了么?但是我们当代社会,需要老百姓交钱的地方特别少,国家还有各种惠民政策,百姓的幸福指数比古代高出一大截。古代的苛捐杂税,简单看一眼都感觉喘不过气。

明朝有个人叫沈榜,他曾经任宛平知县,还写了一本书叫《宛署杂记》,相当于宛平的地方志。这本书的十四、十五卷主要记录的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皇城北京附近宛平县的百姓需要承担的各种苛捐杂税。

明朝买房也有契税,百姓可以偷税漏税么?

有些费用很小,比如说大年初一,县内的所有衙门、城门等重要门面,土地庙、财神庙等重要庙宇,都要贴春联、门神和桃符。这些全都加起来,需要一两四钱三分二厘。

冬至的时候天坛要举行祭祀典礼,宛平百姓需要准备50束“苇把”,芦苇的苇,估计就是准备50捆芦苇杆,每捆要50斤。还要准备200斤烧香木炭、15两灯油、100斤木炭,以及运送这些东西的“脚钱”,相当于现在的快递费。

明朝买房也有契税,百姓可以偷税漏税么?

这些东西,一共加起来是17两4分5厘银子。算上前面春联门神的钱,一共没到20两,平摊到全县百姓的身上,应该问题不大。但是他们还有很多其它费用,并且开销都特别大。

比如,皇家每个月都要举行宗庙祭祀,宛平县和大兴区分摊了宗庙祭祀开支,全年费用加起来需要450两白银。大约相当于30万人民币。

科举考试,三年一次会试,宛平县要分担大约1000两白银,约等于六七十万元人民币。

明朝买房也有契税,百姓可以偷税漏税么?

他们还要为各个中央衙门提供办公费用,翰林院、六部、督察院等等,大小衙门一共三十多个。与衙门打交道,里面说道就太多了。《宛署杂记》中没有详细写这笔钱是多少,但是想来一定很多。

除此之外,还有常见的田赋、丁税、关税,王朝末期还有养马税、养犬税、养鹰税、养鸡税、养鸭税、养鹅税、养猪税、养羊税、养牛税。现在养点鸡鸭鹅牛马羊都属于畜牧业,不要说交税了,有时候国家还会给补贴,可是在古代,都要交钱。

明朝买房也有契税,百姓可以偷税漏税么?

后来社会乱了,辽东战事吃紧,关内起义不断,明朝政府又增添了辽饷、剿饷与练饷,每一笔都是真金白银,都是要把老百姓本就干瘪的钱包再搜刮一遍。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买房子,3%的契税,是不是就特别高?

本来就没钱,好不容易攒点钱买房,还要收这么高的税,这谁受得了?于是有些人就想方设法逃避。但是政府也不傻,为了防止百姓偷税漏税,明朝法律特别严苛。

明朝买房也有契税,百姓可以偷税漏税么?

《大明律》规定,如果偷税漏税被发现,杖打五十,还要罚款,罚金是房款总额的一半。这是相当严重的处罚了,带来的结果就是逃税的人少了,但是买房的人也少了,财政收入还是少了。

明朝政府一看,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做出了改变。尤其是张居正主政期间,沈榜在《宛署杂记》中写,宛平县的人在北京买房,不用交契税。

但是张居正去世后,这些就都变了。万历十一年,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顺天府尹提议,北京辖区居民买房,总价在20两以内,不用交房产税。高于20两,交3%。

明朝买房也有契税,百姓可以偷税漏税么?

这个政策和咱们现在差不多,小户型刚需房,税少。改善型住房,或者手里有多套房的人,税多。意思是能买得起大房子的人,或者有多套房的人都是富人,理应为社会多做贡献。只有一套刚需房的人钱不多,国家应该照顾一下。

顺天府尹这个建议上报到万历手里,万历认为,现在国家富强百姓富足,购买20两以内房子的人一定特别少,30两以内的人也不多。怎么也得买个总价40两的房子,才能算得上中等收入人群。

因此,万历规定,40两以下的房子,不用交契税了。40两以上的按照1.5%缴纳。可是,这条政策颁布后,明朝政府的契税基本收不上来了。

明朝买房也有契税,百姓可以偷税漏税么?

原因也简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丝不苟按照法令办事的,基本都是中下层百姓。这些人没关系没人脉,上边要什么就得交什么。而这些人,大约只能买得起40两以下的房子。现在明确说不用交房产税了,这部分的钱自然就收不上来了。

而能买得起40两以上房子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点关系人脉的,他们可以凭实力偷税漏税。比如说,他们买了一个总价400两的房子,40两以下不用交税。那么他们分十次过户,每次过户一间房,都不足40两,一分钱都不用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