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草根到天下人,豐臣秀吉到底經曆了什麼,人生才得以開挂?

文/文定

1588年,是明朝萬曆登基的第二年,經過隆慶開關,高拱改革,大明的國力逐漸強盛,百姓也安居樂業,然後東方的日本确是另一番景象。

這一年,日本頒布了“海賊禁制令”

所有膽敢違抗指令,繼續做海盜、出海貿易的人統統砍頭!這是倭寇侵擾大陸的數百年來,第一次來自日本官方的嚴令。下達指令的人,是中國人最熟悉和仇視的日本古代人物一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一個性格“無賴”的戰國風雲兒,憑借武力和過人的把握機會能力統一了亂世。但大海剛剛平靜,豐臣秀吉卻悍然發動入侵北韓的戰争,一舉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

那麼豐臣秀吉是如何崛起的,他又是如何把握機會統一日本的?讓我們走進16世紀,了解那個史上最大倭寇。

從草根到天下人,豐臣秀吉到底經曆了什麼,人生才得以開挂?

一 出身微賤的天下人

日本的男人在一起聊天,如果聊到豐臣秀吉,定會舔舔嘴唇:“太閣大人啊,那個幸運的無賴!”不要誤會,說秀吉“無賴”不是鄙視他,事實上,豐臣秀吉在日本的人緣好得出奇。

出身貧賤,白手起家,積攢實力,奪取天下,豐臣秀吉的故事就是那經典的草根奮鬥史,他完成了無數日本人心中最隐秘的夢想。秀吉盡管名在外,但在日本人心目中,他是個善于把握機會的了不起的人物。

未發迹的窮小子時代,他叫木下藤吉郎;

在織田信長手下做大将時代,他改名叫羽柴秀吉;

統一日本,當上“關白”後,天皇親自賜姓“豐臣”,從此有了我們悉的那個名字:豐臣秀吉。

對了,他還有個出名的外号:猴子。

從草根到天下人,豐臣秀吉到底經曆了什麼,人生才得以開挂?

二 從奴隸做起

秀吉出生于日本尾張國愛知郡中村(今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他的父親和無數日本農民一樣,平時插秧種地,戰時充當“足輕”跟随領主出征。足輕是日本古代軍隊中最底層的士兵,足輕足輕,顧名思義是沒有馬騎,靠“足”走的,身披簡陋胸甲,手執竹制長矛,沖鋒在前封賞在後,官稱足輕,俗稱炮灰。根據日本的史料記載,秀吉的模樣很醜陋,長得像個猴子,他的主公織田信長就直呼他為“猿”。秀吉幼時曆盡磨難,他八歲喪父,随母改嫁給一個茶藝師,日子過得很貧苦。他做過小和尚,做過走街的行商。十七歲那年,不甘平庸一生的秀吉投奔到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帳下,充當一名雜役。

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史上的一代霸主,以統一天下為生平所願,他的部下将星雲集,但秀吉實在有過人之能,從雜役到足輕隊長到大将再到家老,上升的速度猶如火箭。

在苦難歲月裡磨練出來的機智和圓滑,讓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顯得與衆不同。别人不屑幹的事他能幹:為讨主公歡心,他把草鞋放在懷裡捂熱了給信長穿;别人幹不了的事他也能幹:信長要修築一座前沿城堡,兩位重臣都失敗了,秀吉卻在一夜築成。性格暴躁卻又很珍惜人才的信長對秀吉的才智大加賞識。秀吉很快在信長家的地位越來越高,後來,信長做主,把重臣淺野長勝的養女甯甯嫁給了秀吉,秀吉就此擺脫了微賤的農民身份,正式踏入了士族的行列。在跟随信長的二十多年間,秀吉足智多謀,作戰勇敢,到了信長“上洛”—進軍京都前,秀吉已經成為信長最心腹的大将之一。信長是個對部下異常嚴厲的主公,但是說來投緣,他對這個容貌醜陋的“猿”,始終言聽計從,寵信有加,而秀吉也用屢立戰功來回報。

從草根到天下人,豐臣秀吉到底經曆了什麼,人生才得以開挂?

三 掌握際遇,統一日本。

織田信長進京後,掌控了以京都為中心的近畿地方,不但把日本最富庶的地方控制在手,還利用大将軍之名“挾天子以令諸侯”,威名達到了戰國時期的頂峰。當時,日本全境六十六國已有一半歸順,織田氏統一天下隻是時間問題了。但恰在此時,曆史給信長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本能寺事變!信長被家臣明智光秀所弑。

1582年6月2日,信長的得力大将明智光秀突然發動兵變,夜襲投宿京都本能寺的織田信長,在少數護衛全部戰死後,信長被逼自焚身亡,子信忠同時切腹自殺。這就是日本曆史上著名的“本能寺之變”。

明智光秀為何發起兵變,是日本戰國史上一個最大的謎團,大部分的日本學者都傾向認為,是信長對他的肆意侮辱導緻背叛。我們确切知道的是,在那個血醒的黎明之前,奉命西征的明智光秀卻指令士卒“調轉方向,說出了著名的一句話,敵在本能寺!

主公被殺的驚天事變被當時正在征伐毛利氏的秀吉得知後,秀言迅速談和撤圍,五天内急行軍200公裡趕回京都平叛,一戰殺死了明智光秀。秀言的高明之處是他先于信長諸将,第一個高舉信長旗幟讨伐叛賊。

從草根到天下人,豐臣秀吉到底經曆了什麼,人生才得以開挂?

殺死明智光秀後,秀吉俨然成為信長繼承人。此後,秀吉擊敗、殺死了反抗自己的信長諸子和

重臣,1586年受天皇姓“豐臣”并就任關白,關白是文宮之首,相當于攝政宰相。次年,秀吉以不可抵擋之勢統一了日本成為天下人。(天下人在日本語裡的意思是天下的霸主)

豐臣秀吉從一個奴隸到掌握日本的太閣,确實是一部奮鬥史。隻可惜晚年的他昏庸,居然進攻大明,面對各方實力的懸殊,其後果不言而喻,對于這個枭雄,文史君最後用日本賴山陽的一句評語結尾吧。“使太閣生于女真間,而假之以年,則烏知覆朱明之國者不待覺羅氏哉,蓋其為人,酷肖秦皇漢武、而雄才大略遠出其右。夫漢武乘豐富馭區宇,不論可也。秦皇挾六世之積威,蹶哀殘之六國,孰與太閣之徒手奮起,制服群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