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内、張大千、賈柯梅蒂……蘇富比攜名家傑作亮相進博會

作者:南方都市報

南都記者獲悉,擁有近 300 年悠久曆史的國際頂尖拍賣行蘇富比于11 月 5 日至 10 日首次參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中國藏家帶來一衆國際級藝術名家傑作。

屆時,中西藝壇巨匠克勞德・莫内(claude monet)、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阿爾伯托・賈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草間彌生和張大千等創作于不同年代的人物畫、風景畫和雕塑将彙聚滬上,為觀衆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莫内、張大千、賈柯梅蒂……蘇富比攜名家傑作亮相進博會

張大千《味江》 zhang daqian, verdant mountains in sichuan

此次參展的作品中,張大千先生的《味江》創作于1948年。大千先生以蜀人寫蜀地,筆下屢屢為之,峨嵋、青城、蜀江,自是常攝景入畫者。本幅以《味江》為題,實乃畫家青城山景系列之一。1948 年秋,他與夫人徐雯波及女弟子葉名佩往遊青城,寫下一組八幅作品,題曰《索橋》《離堆》《青城山》《高台山》《丈人峯》《天師洞》《老人邨》及本幅。

此行取材于當地名勝風貌,結合曆史故實、神話傳說,衍化為圖,筆法皆取董巨,以長披麻線條,狀山體形貌,上以細筆密積點染,設色沉穩,郁郁蒼蒼,氣韻自生。此組作品收錄于 1967 年出版,高嶺梅編纂之《張大千畫集》,惜大多未知流散何方,今仍傳世而公開者,僅本幅及《老人邨》,畫家創作鼎盛期筆墨精嚴之代表作,由此可見。

莫内、張大千、賈柯梅蒂……蘇富比攜名家傑作亮相進博會

克勞德 · 莫内(claude monet)《小艾莉的海角》claude monet, la pointe du petit ailly

《小艾莉的海角》展現莫内對沿海景觀的大膽構思,并巧妙地運用柔和曼妙的粉色系,氣質非凡。當時莫内正試驗嶄新的美學表現,以富表現力的輕快筆觸,試圖突破具象與半抽象之間的微妙界限。這次旅程标志着莫内在普維爾的甯靜漁村度過的第二個冬季,其早于 1882 年曾在該地逗留六個月專心作畫。諾曼底海岸是莫内最早的美學實驗之地,這次回到普維爾,讓莫内重拾、回顧并完善早期創作中的重要主題。

作品底部所描繪的小屋在懸崖上顯得渺小,幾乎融入背景之中,如此構圖将人類的卑微對比大自然的雄偉力量。此畫具重要展覽曆史:它是 1898 年莫内在巴黎喬治 · 佩蒂特畫廊展出 24 件普維爾的風景作之一,此早年展曆珍罕無比;此後,本作亦展出于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學院和倫敦皇家學院,甚具曆史重要性及博物館級品質。

莫内、張大千、賈柯梅蒂……蘇富比攜名家傑作亮相進博會

阿爾伯托・賈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 《戴亞高的半身像》

賈柯梅蒂的《戴亞高的半身像》形象鮮明,是藝術家以胞弟戴亞高 · 賈柯梅蒂為靈感之作。作品于藝術家生前鑄造,珍罕無比;而本作之原初石膏模則藏于巴黎阿爾伯托及安妮特 · 賈柯梅蒂基金會。藝術家在創作時正經曆風格上的脫變,主題由全身人像變成半身像,令人聯想到古典希臘羅馬雕塑,兼備高貴氣質與曆史感。此時期展現賈柯梅蒂的重要藝術風格探索,其早期明顯細長的人像,慢慢趨向較符合自然比例的身段。本作呈現的半身像,顯現藝術家對模特兒面容特征的深刻鑽研,藉此表達人像之情感力量。作品來源卓越,展曆豐富,曾由唐納德 · 奧格登 · 斯圖爾特夫人(即英美記者艾拉・溫特)收藏,并在 1961 至 62 年展出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其後亦曾在 1965 年于倫敦泰特藝術館展出,足見其博物館級别品質。

據悉,此次進博會展出作品可供現場洽購,并提供“五件免稅”的優惠政策。此舉為藏家提供在拍賣以外的其他收藏途徑,亦迎合中國藏家日趨精煉及多元的收藏品味。

蘇富比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洛嘉熙(nathan drahi)表示:“我們非常感謝中國政府的舉措,讓蘇富比有機會于今年進博會帶來多件頂級藝術品,進而促進全球文化交流互動,進一步發展中國的藝術和文化産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