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星火世傳,奮飛不辍:譚嗣同如何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

作者:鬼說曆史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持續了一百零三天的戊戌變法失敗。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往海外,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太後殺害。但鮮為人知的是,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譚嗣同卻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最終星火燎原。

星火世傳,奮飛不辍:譚嗣同如何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湖南巡撫陳寶箴、湖南按察使黃遵憲、湖南學政江标開辦了時務學堂(今湖南大學的前身),梁啟超為中文總教習,譚嗣同為中文分教習。在兩位先驅的影響下,時務學堂成為中國當時思想最進步的學府之一,毛主席後來就高度評價時務學堂。

星火世傳,奮飛不辍:譚嗣同如何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

除了時務學堂之外,譚嗣同還在湖南組織“南學會”,宣傳維新思想。憑借思想進步和譚嗣同的努力,“南學會”的影響一度很大,吸引了不少湖南青年學生參加。很多青年學生加入“南學會”後與譚嗣同結下師生之誼,是以時務學堂和“南學會”的青年成員都算是譚嗣同的學生。

星火世傳,奮飛不辍:譚嗣同如何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

因為保守派的反對和戊戌變法的失敗,是以時務學堂和“南學會”都隻辦了不到一年,時務學堂後來改為求實書院,而“南學會”徹底解散。正因如此,譚嗣同在時務學堂和“南學會”的學生并不是很多。然而就在這些數量不多的學生中,有兩個人将譚嗣同的思想星火傳了下去。

星火世傳,奮飛不辍:譚嗣同如何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湖南邵陽人蔡锷考入時務學堂,成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的學生。在譚嗣同和梁啟超的影響下,蔡锷最終成為反袁護國的傑出革命家。而蔡锷後來在雲南講武堂任教,門下有位優秀的學生。護國戰争期間,這位學生在蔡锷麾下出任護國軍上校團長。

星火世傳,奮飛不辍:譚嗣同如何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

蔡锷非常賞識自己在雲南講武堂教出來的這位學生,後來還專門在這位學生的家裡養病。在蔡锷的教導和影響下,這位學生雖然在軍閥圈子待了多年,卻始終沒有改變為窮苦人翻身、為中華崛起奮鬥的信仰。這位學生就是後來的紅軍之父、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同志。

星火世傳,奮飛不辍:譚嗣同如何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

而譚嗣同在“南學會”還有一位學生叫楊昌濟。戊戌變法失敗後,楊昌濟先是在鄉間隐居,自學教書,後來又留學日本、英國。1914年,楊昌濟在湖南一師擔任修身、教育學兩科教員。楊昌濟在湖南一師培養了一位令他非常自豪的學生,後來還成了他的女婿,他就是毛主席。

星火世傳,奮飛不辍:譚嗣同如何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

由此可見,中國進步思想的星火傳承脈絡是:譚嗣同——蔡锷和楊昌濟——朱毛。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譚嗣同還是點燃了救中國的思想星火。這點思想星火世代相傳,最終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沖天大火,偉大新中國由此誕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