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作者:花燈讀書

導言:《阿q正傳》是魯迅與一九二一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最初在北京的《晨報副刊》上發表,後來收入《呐喊》。

《阿q正傳》大約是魯迅小說中孕育時間最長的。

辛亥革命失敗,社會現實變得更加黑暗之後,魯迅經曆了多次失望的痛苦,郁積着更其深切的民族憂憤,對國民性問題的認識便有了深刻的發展,《阿q正傳》由此而生。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魯迅先生

在弄清楚阿q的職業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他姓甚名誰,但就是這一點資訊,魯迅先生也沒有給出:

立傳的通例,開首大抵該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麼。 ——《阿q正傳·序》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設定。

主人公沒有名字,給人帶來模糊性,但在那個時代,魯迅更想表達的,是一種普遍的國民性!是以才并未給阿q一個真正的名字。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英文字母q象征着中國人的辮子,阿q就是中國人的代表。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阿q正傳》

雖然後來又有傳聞說阿q姓趙,但這是應該否定的,因為當阿q說自己是姓趙的時候,趙老太爺反手就給了他一巴掌: “阿q,你這渾小子!你說我是你的本家麼?” 阿q不開口。趙太爺愈看愈生氣了,搶進幾步說:“你敢胡說!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姓趙麼?” 阿q不開口,想往後退了;趙太爺跳過去,給了他一個嘴巴。 “你怎麼會姓趙!——你那裡配姓趙!”

阿q謊稱自己姓趙,是為了面子上好看,讓人瞧得起自己。

但底層的阿q,狠狠地被處于主流地位的趙老太爺給驅逐了。主流的否定,就是社會的趨勢,也意味着所有人的否定。阿q無論是否姓趙,在“未莊”這個地方,絕不會有人承認他姓趙。

那麼,這樣一個連名字都不配擁有的、隻能以“阿q”來代稱的人,靠什麼謀生呢?換句話說,他到底是幹什麼工作的?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阿q和趙太爺

首先,他不是農民。無論是自耕農還是雇農,都有固定的的土地和固定的居所,而且一般隸屬于某戶大地主。但阿q很特别,他不符合以上三個條件。

他沒有房子,沒有固定的住所:

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祠裡;也沒有固定的職業,隻給人家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工作略長久時,他也或住在臨時主人的家裡,但一完就走了。 ——《阿q正傳·優勝略記》

他是一個讓他“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的人,沒有固定的營生,有點像現在的短時工。

但他卻不是什麼正經的短時工,他不會攢錢,一味的揮霍:

假使有錢,他便去押牌寶,一堆人蹲在地面上,阿q即汗流滿面的夾在這中間,聲音他最響: “青龍四百!”

有了錢就去賭,沒了錢便空想,甚至用“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這樣一分析,可以得出,阿q不是農民,不是正經的臨時工,也不是職業的賭徒。

但是,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定位,比如吳媽是趙家的女傭,趙老太爺是地主,那麼,阿q在這個社會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定位呢?

隻能說,阿q是個“遊民”。

在當時的中國,這其實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鴉片戰争以後,中國國門大開,列強向國内大量傾銷廉價的商品,擠壓國内市場。就拿“洋布”來說,從外國來的“洋布”便宜又好用,受到廣大群衆的喜愛,而中國原産的“土布”因為耗時長、做工費力,價格居高不下。兩相對比,大家自然會選擇物美價廉的“洋布”了。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破産的農民

這樣一來,沖擊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無數農民破産,他們失去了原有的職業,沒有可以糊口的技能,也沒有固定的職業。要麼乞讨為生,生死由天;要麼像阿q一樣,偶爾幹苦力,讓自己不至于餓死。

他們有的流向城市,有的留在鄉村,形成了相當大規模的“遊民”群體。

阿q,就是他們中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一員。

首先,阿q支援革命嗎?

要是在以前,阿q絕對是反對革命的,雖然他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革命”。

阿q的耳朵裡,本來早聽到過革命黨這一句話,今年又親眼見過殺掉革命黨。但他有一種不知從那裡來的意見,以為革命黨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是以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的。 ——《阿q正傳·革命》

由于不想被革命打破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是以阿q十分抵制革命。

這也暗示着當時中國死氣沉沉的固化了的社會結構,即使自己正在被壓榨,即使已經沒有什麼出路,但隻要還沒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自己的命還沒有受到絕對的威脅,就隻有一個字——“忍”!

字裡行間,都是魯迅先生對國民性深深的洞察。

但是,事情出現了反轉。現在,他轉變态度支援革命了。

當他知道革命黨要進城的消息吓得舉人老爺十分害怕,并使趙、錢兩家地主惶惶不安的時候,阿q就感到“快意”,感到“神往”。

加以午間喝了兩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飄飄然起來。不知怎麼一來,忽而似乎革命黨便是自己,未莊人卻都是他的俘虜了。他得意之餘,禁不住大聲的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他把這個社會按自己的想象分成了兩個完全對立的面:一個是支援自己的一方,一個是反對自己的一方。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阿q被稀裡糊塗的槍斃

就是這種“非我即敵”的思想,讓阿q天真地以為,能讓自己看不慣的未莊人害怕的革命黨,一定就是自己人啦!

但細細分析,其實阿q後來态度的轉變不足為奇。

有一句話,叫做“光腳不怕穿鞋的”,就是說一無所有的人,反而能比什麼都有的人更能豁出去。

阿q自從進城當了小偷的手下,回村之後被人更加瞧不起,生活也更加困頓,再不采取措施,他馬上就會被餓死!是以,倒不如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不知道什麼來路的革命黨身上。

阿q從前到後的态度轉變,是國民性中“忍得住”和“豁得出”兩個極端的展現,其中富有深刻的沖突性。

阿q是個時刻在溫飽線掙紮的遊民,物質上得不到滿足;他對革命不是真心真意,沒有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精神上也得不到滿足。但他為什麼還能活這麼長時間呢?難道他也有什麼特殊的“信仰”嗎?

沒錯,那就是“獨屬”于阿q的“精神勝利法”法。

阿q的性格,或者說整個國民的性格,是形成“精神勝利法”的根源所在!

首先,阿q自欺欺人,不敢正視現實。

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現狀,活在幻想中,用白日夢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以達到心靈安慰的目的。與人發生口角時,他會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

對未莊的群眾,他也完全不放在眼裡,因為他會安慰自己:“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而事實上,誰也不知道他的先前是什麼樣,至于他的兒子,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連個妻子還沒有呢。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阿q和吳媽

這就是阿q,他看不清現實,他隻活在從來沒有的過去和根本不可能到達的未來裡。

阿q兩隻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辮根,歪着頭,說道:”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麼?” 但雖然是蟲豸,閑人也并不放,仍舊在就近什麼地方給他碰了五六個響頭,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他以為阿q這回可遭了瘟。 然而不到十秒鐘,阿q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你算是什麼東西”呢!

他竟然以能自輕自賤而得意,甚至以作踐自己來反敗為勝。

就算在臨死的關頭,他也還是運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臨刑前,阿q在認罪書上畫押,想畫得很圓,可是沒有成功。于是轉而又想,孫子才畫得很圓很圓的呢。心裡又舒服了很多。

阿q從來沒有真正勝利過,可他又總覺得自己是勝利的。他就這樣活在幻想中。

第二,阿q忌諱缺點,愛面子。

阿q的悲劇在于:他不能正視自己的悲劇命運。也就是說,他從沒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悲劇人物。

阿q最忌諱别人說他的癞頭,忌諱到十分可笑的地步,有時還說别人不配,仿佛癞頭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不是什麼人都有的。别人都知道他有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法,故打他時就讓他自己說:“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阿q越是死愛面子,放不下面子,就顯得越沒面子,越滑稽可笑。今天讀起來,有喜劇的味道,但更多的,還是悲涼。

第三,欺軟怕硬,欺善怕惡。

把自己的痛苦與不幸轉移到他人身上是阿q的常用手段,也是最令人感到可悲可笑的地方。

他在被人欺負之後,不是去報複欺負他的人,而是把痛苦轉嫁給和自己一樣不幸的王胡、小d、小尼姑等人身上。

他迎上去,大聲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頭隻是走。 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頭皮,呆笑着,說: “秃兒!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麼動手動腳……”尼姑滿臉通紅的說,一面趕快走。 ——《阿q正傳·續優勝略記》

阿q就是這樣的順民、良民,他麻木了,也習慣了。

這就是所謂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在現實生活中處于失敗的地位,但不敢正視現實,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輕自賤、欺弱怕強、健忘、忌諱缺點、以醜為榮等種種“妙法”來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虛幻的精神勝利之中。

如果我在現實中不能打敗你,那麼我還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詛咒你,然後尋求安慰。

“精神勝利法”是阿q得到心靈滿足的法寶,當他被别人欺侮時,他就會拿出自己“精神勝利大法”來,從虛無的精神世界中來獲得心理安慰。

深度解析《阿Q正傳》中的人性:自欺欺人的人有多可悲阿Q的職業之謎阿Q對革命到底是什麼态度?支援還是反對?阿Q能活着的最大支撐:精神勝利法

結語:魯迅創作這篇小說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揭示并批評國人的精神弱點以便加以改造。今天讀來,仍然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那字字泣血的濃郁情感。

一百多年前的阿q在今天讀來仍覺熟悉,不知一百年後的人,是否還會有今人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