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最慘錦衣衛指揮使,在朝堂上活活被大臣打死,都說打得好

明朝最慘錦衣衛指揮使,在朝堂上活活被大臣打死,都說打得好

文:沙塵暴(讀史專欄作者)

01

據《明英宗實錄》、《明史紀事本末》、《天順日錄》等,公元1449年(正統十四年)二月,瓦剌太師也先派人到明朝貢馬。

本來派來的是2000人,但是也先詐稱3000人,目的是想多拿賞賜。

當時在這方面作主的,是深受明英宗寵信的權宦王振。

也先的如意算盤,在他這裡沒打下去,王振不但堅持按2000人算,還把瓦剌人進貢的馬價減了五分之四——說是進貢,實際上貢品都要給錢的,而且給的錢遠超市場價。

這可把也先氣壞了,本來他們來進貢的目的,就是為了敲一筆,這已經成了慣例,豈料王振這個閹貨,竟敢不給面子!

貪欲沒得到滿足,也先便故意制造事端,又于當年七月,兵分四路到明朝境内大肆騷擾。

東路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負責,攻打遼東,西路進攻甘肅張掖,作為進攻重點的西路分為兩支,一支攻宣府圍赤誠,一支由也先親自率領,攻大同。

也先那一支攻勢最猛,明朝大同守軍連吃敗仗,“塞外城堡,所至陷沒”,參将吳浩戰死在貓兒莊。

這已經不是騷擾了,簡直是全面進攻的節奏!

大同的壞消息,接連不斷傳到京師,明英宗不淡定了,把大臣們叫來,商量對策。

王振極力慫恿明英宗禦駕親征,遭到兵部尚書邝埜(yě)和兵部侍郎于謙堅決反對,吏部尚書王直甚至率群臣上疏勸谏,都未能打消英宗親征的念頭。

聽王愛卿的,準沒錯——那時的明英宗,隻聽得進王振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王振叫他吃屎,他也不會拒絕。

七月十六日,明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钰監國,然後和王振一起,帶25萬(号稱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讨伐瓦剌人去了。

幾十萬大軍的軍事行動,準備時間竟然如此之短,讓人覺得,這不是去打仗,而是去兒戲!

這場基本上沒有準備的仗,毫無懸念地輸了,明英宗本人成了俘虜,兵部尚書邝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護駕從征的大臣戰死,二十多萬精銳幾乎全軍覆沒,損失慘重。

明朝最慘錦衣衛指揮使,在朝堂上活活被大臣打死,都說打得好

02

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噩耗了,因為這是國恥,再也沒有比這更令人激憤的事情了,因為這個悲劇,本可以避免。

大臣們自然而然把賬算在罪魁禍首王振頭上,雖然他在戰場上已被憤怒的護衛将軍樊忠一錘子砸死,但大臣們仍然不依不饒,要求監國的郕王朱祁钰下令将王振滿門抄斬。

朝議時首先提出這個動議的,是右都禦史陳镒,他邊奏邊哭:“(王)振傾危宗社,請滅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

陳镒這一哭,無異于朝汽油裡丢了一顆火星,憤怒已極的群臣紛紛附議,堅決要求朱祁钰“照辦”,膽小懦弱的朱祁钰猶豫不決,幹咳了一聲說,這個事情,以後再說,大家先出宮待命吧,然後宣布散會。

朱祁钰知道,王振深受他哥英宗寵信,他哥他日回來若找他算賬,他如何交代?

可他更需要考慮的是,若不“照辦”,眼下如何向大臣們交代?

大臣們不依,“逼”朱祁钰當場作出決定。

朱祁钰想來個溜之大吉,站起來就走,衆臣緊跟在朱祁钰屁股後面,他到哪裡跟到哪裡,朱祁钰不得不下令籍沒王振家,派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具體執行。

朱祁钰這個決定,又遭到大臣們反對:馬順是王振的黨羽,兩人是穿一條褲子的,不能派他去!

大臣們的理想人選,是都禦使陳镒。

誰知馬順很沒眼力見兒,不明白大臣們的沖天怒火意味着什麼,竟然仗勢站出來呵斥百官——你們這是吃了豹子膽,要造反嗎,别給臉不要臉,識趣的就馬上滾出去,不然想滾都來不及!

當一個人憤怒到了極點,他就不是正常人了,會變成一個什麼也不顧的瘋子,戶科給事中王竑,就成了這樣一個“瘋子”,馬順話音未落,他就呼地站起來,一步蹿到馬順面前,一把抓住他的頭發,先是用手中的朝笏,劈頭蓋臉朝他猛抽了一頓。

馬順,這個平時殺人不眨眼的冷血特務,竟然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王竑又抱住他的頭,在他臉上很咬一口,生生咬下一塊肉來,呸地一口吐掉說,你小子過去常借王振的威風幹壞事,如今都這樣了,竟然不知道害怕,還敢對百官大呼小叫!

明朝最慘錦衣衛指揮使,在朝堂上活活被大臣打死,都說打得好

03

臉被咬下一塊肉的馬順,很快成了一個血人,其他大臣像鲨魚聞到了血腥味,把馬順圍在中間,動手的動手,動腳的動腳,更多的人手腳并用,很快就把他揍得斷了氣。

活活打死這個王振黨羽,大臣們的怒火似乎更旺,又向朱祁钰索要王振另外兩個黨羽,毛貴和王長随(也是太監)。

太監金英(安南人)意識到,若不交出這兩人,百官一定不會罷休,便叫那兩人出來,那兩人扭扭捏捏的,被金英一腳踢到百官面前。

大臣們在毛貴、王長随身上,複制了一遍群毆馬順的過程,很快,這兩人也沒氣了。

打死王振三個黨羽,一些大臣餘怒未消,把他們的屍體挂在東安門上,士兵們看到後一擁而上,争相鞭屍。

沒多久,王振另一個同黨、也是他外甥的錦衣衛指揮王山也被抓來了,人們将他反綁,令他在朝堂上跪下,一時之間,大臣們的唾罵聲,士卒們的喊殺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朝堂亂成一鍋粥,連基本的朝廷禮儀都不存在了。

血肉橫飛的場面,吓得朱祁钰目瞪口呆,突然他一激靈,起身想走,但沒走脫。

兵部侍郎于謙意識到,事情鬧這麼大,追究起來,大家都脫不了幹系,他趕緊擠到朱祁钰面前,一把抓住朱祁钰的胳膊。

于謙對朱祁钰說,馬順等人罪該萬死,不殺不足以洩群臣之憤,何況大家一心隻為大明的江山社稷,又不是報私仇,請郕王不要追責,赦免群臣之罪。

朱祁钰隻得答應,令百官各歸其位,該幹啥幹啥,馬順罪應死,此事不予追究。

那時的于謙,為了在朱祁钰消失之前“抓”住他,使出了渾身力氣,以至于在擠向朱祁钰的過程中,由于用力過猛,袍袖都撕裂了。

接下來,朱祁钰又照于謙的話,下令将王振的外甥王山綁至刑場,淩遲處死。

怒不可遏一躍而起、“帶頭”打死馬順的王竑一怒成名,名震天下,有的老百姓,還把他的畫像制成門神。

他痛打馬順的橋段,後來還激發了文藝界人士的創作靈感,被加工成多種版本的戲曲和評書,甚至還誕生了以他為主人公的武俠小說,在那以後的整個明朝,他都是網紅。

幾十年後的正德年間,大詩人李夢陽的一首詩,更是寫出了人們的心聲,表達了對他的無限崇敬之情:

王竑犯阙雖愚憨,

舍命臨危一丈夫。

公元1488年十二月,王竑去世,終年七十五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