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曰:“若臣之所願,則特與他人異。”肅宗曰:“何也?”泌曰:“臣絕粒無家,祿位與茅土皆非所要。為陛下帷幄運籌,收京師後,但枕天子膝睡一覺,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動天文足矣。”
這段話是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記載的一段趣聞。

這裡的肅宗,即唐肅宗李亨,而這裡的“泌”乃是唐代名臣——邺侯李泌。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在李泌的謀劃下,唐朝擊潰安史叛軍,即将收複長安、洛陽兩京。唐肅宗便問李泌:“你想要啥賞賜。”
而李泌回答:“我的願望和其他功臣是有差異的。如今我修道辟谷,為陛下運籌帷幄。等京城克複,我唯一的願望就是枕着天子的膝蓋睡一會,讓有關部門上奏有客星犯帝座就可以了”。
實際上,李泌之是以有這個願望,是有典故的。東漢時期有名隐士,名叫嚴光,和光武帝劉秀是布衣之交。劉秀建立東漢後,曾将嚴光請到京師,希望能他能做官。但是嚴光自由慣了,根本不願出仕。
到了晚上,劉秀和嚴光像兒時那樣同床而眠。而嚴光則将大腿搭在了劉秀的肚子上。不一會兒,有個天文官緊急上奏:“有客星犯帝座!”然而實際上,隻是嚴光将大腿放在劉秀肚子上而已。
李泌自然不像嚴光那麼膽大,敢拿皇帝老兒的肚子墊腳。是以退而求次,希望以唐肅宗的膝蓋做枕頭。
那麼,李泌和唐肅宗為何如此“基情滿滿”。李泌所求的封賞,到底有何深意呢?就讓我們從李泌和唐肅宗的關系說起吧。
李泌,字長源,出身于貴族,從小便有神童之稱,深受唐玄宗賞識。後來,唐玄宗将李泌送往東宮,成為太子李亨的下屬。在東宮,李泌經常為太子出謀劃策,抵擋政敵李林甫等人的攻擊。而李亨,也多次因為李泌的計謀保住性命。是以,李亨與李泌的關系非常密切。
然而由于李泌嫉惡如仇,經常寫詩譏諷當時的權相楊國忠,是以遭到對方的饞毀。為了避禍,李泌以修道辟谷為名,隐居山林。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亨在靈武稱帝,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是為唐肅宗。由于身邊缺乏運籌帷幄之謀臣,是以唐肅宗便想起了李泌。于是他緊急派人四處尋找李泌。而李泌早就意識到唐肅宗會尋找自己,是以早就達到了靈武。
見到李泌後,唐肅宗非常高興。要給他授任官職,李泌自稱山人,堅決推辭,希望以賓客的身份随從。
李泌雖然沒有官職,但在戰略上給唐肅宗提出許多重大建議,并制定了一系列擊潰安祿山、史思明叛軍的方針。而正是在李泌的正确建議下,郭子儀、李光弼才屢破叛軍,接近收複長安和洛陽。
除了提出軍事建議以外,在政治上,李泌也多有建議。
當時,唐肅宗有兩個得力的兒子,長子廣平王李俶和次子建甯王李倓。李倓雖然年紀小一些,但英武過人,有唐太宗之風。是以,唐肅宗有意将李倓任命為元帥。
然而李泌卻認為“建甯王的确聰明,但廣平王是嫡長子,有為人君的氣量,難道想要使他做吳太伯嗎?”與此同時,如果建甯王擔任元帥立下戰功,廣平王又能置于何地?
聽到這裡,唐肅宗就懂了。如果讓建甯王擔當主帥,豈不是要讓當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舊事重演?是以,唐肅宗緊急收回成命,将一場皇族内鬥扼殺于無形。
後來,唐肅宗想起當年李林甫對自己的迫害,于是準備派人将仇人開棺戮屍。然而李泌卻再一次提出了反對。唐肅宗不高興地說:“難道你忘了李林甫是怎麼對付咱們的?”
對此李泌回應道:
“你忘了往事嗎?”李泌回答說:“臣考慮的不在于這些。上皇統治天下五十年,一朝失意(指玄宗逃亡四川),南方氣候惡劣,而且他已年邁,聽到陛下記恨舊怨,将會内心慚愧不樂。萬一上皇傷感得病,就是陛下以天下之廣大,還不能夠安撫親人啊。”
這句話看起來像答非所問,但實際上卻直擊問題的核心。實際上,李林甫不過是唐玄宗限制唐肅宗權力的一個打手。是以并非單純是李林甫陷害李亨,而是唐玄宗打壓李亨。如果将李林甫挫骨揚灰,無疑是在打遠在四川的唐玄宗的臉。而這樣做,無疑會造成平叛大軍的分裂,對大局毫無幫助。
聽了李泌的建議,李亨恍然大悟,抱着李泌的脖子痛哭。
李泌用一次又一次的建言,拯救了安史之亂以來危局。而李泌所受的寵遇,也日漸隆重。當時李泌已少吃煙火食。肅宗有一天夜裡,高興起來,找來兄弟三王和李泌就地爐吃燒烤,因李泌不吃葷,便親自燒兩顆梨請他食用。三王争取要梨,肅宗也不肯給他們。
長安、洛陽相繼克複後,唐肅宗與李泌兵臨保定郡。當夜,李泌已經入寝。而唐肅宗則偷偷摸摸爬到他的床上,将李泌的頭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李泌的一句戲言,唐肅宗竟當真了。
然而,唐肅宗對李泌的寵愛,卻激起了當時權相元載和大宦官李輔國的仇恨。史書記載:“元載、輔國之輩嫉之若仇。”
李泌明白,自己寵遇過盛,乃是取禍之道,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而唐肅宗智商平庸,很容易被這些小人影響。于是李泌不顧唐肅宗反對,再次回到了山林。
李泌之是以不求封賞,隻想躺在唐肅宗膝蓋上。其目的實際在于确立與唐肅宗更私密的朋友關系,如果真要封地或金銀等封賞,元載、李輔國等小人對他的攻擊隻會更加猛烈。相比于普通人,李泌确實更懂斷舍離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唐肅宗死後,曾被李泌保護的廣平王繼位,是為唐代宗。而唐代宗将李泌重新請出山,并任命為宰相。之後,李泌曆事代宗、德宗兩朝,為大唐帝國的延續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資治通鑒》中,每當讀到邺侯的故事,總令人神往不已。他有諸葛亮之智,又有張良的保身之道。他深谙一個道理,那就是隻有保全自身,才能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而這也是他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遺産。
是以了解和學習先人的智慧和勇氣,我們應該多讀一下《資治通鑒》。畢竟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鑒》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對于普通大衆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是以,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精裝四冊版白話《資治通鑒》。本書組織全國百名大學教授進行了整理,并以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機構進行校勘。從内容、版本上力求精準、科學。
曾國藩對《資治通鑒》愛不釋手,梁啟超認為“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絕對值得購買。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是以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鑒。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鑒》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作為曆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劃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四大學,原價696,現在頭條讀者隻要98元,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之前的4000多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
【融圖文化】精裝四冊資治通鑒白話文版足本無删減 中國古代史書 ¥9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