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作者:雪諾聊曆史

講陳壽有問題的,記載于《晉書陳壽傳》裡。主要有2個故事,一是丁儀、丁廙兄弟都是魏國名人,按道理應當立傳。陳壽找2兄弟說,隻要給我1000斛米,就幫你們父親立傳。2兄弟家庭貧困,拿不出來1000斛米,陳壽也沒有寫相關傳記。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丁儀

二是說陳壽的父親是馬谡的參軍,由于街亭之敗馬谡被諸葛亮治罪,他的父親也受到了牽連,被處“髡刑”(剃頭發)。陳壽懷恨在心,在寫書時刻意貶低諸葛亮。例如:“奇謀為短”“無謀斷略”,此被認為“曲筆”“阿晉”“洩私憤”。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的髡刑

要清楚的是,陳壽生于公元233——297年,《三國志》成書性質為現代史。《晉書》作者為唐代房玄齡,時間上差了300年,寫的是古代史。2書同列24史,都是官方所承認的正史。誰更可信?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房玄齡

《晉書》在記錄陳壽向2兄弟索賄這件事時,語氣并不确定。講的是“或雲”,即“有這麼個說法”,“據人說”。可信度存疑。既然丁儀、丁廙兄弟如此有名,會不會因為不列傳導緻重大事件的遺漏呢?也沒有。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晉書

可參照裴松之《三國志注》《資治通鑒》等其他文獻。關于2丁的記載,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無足輕重且品行很差。不給他們立傳是天經地義。清代《三國志考證》也有旁證,丁儀、丁廙不過右刺奸掾和黃門侍郎的小官,無寸尺之功。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黃門侍郎就是皇帝的近侍

還想立傳?确實該給你1000斛!陳壽不僅沒有抹黑諸葛亮,作為晉臣,在《三國志》中共為8人單獨立傳,除主公級别人物外,單列的僅僅諸葛亮和陸遜2人而已,給足了敵國丞相的面子,陳壽對諸葛亮的總評趨于褒揚,字數亦最多。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和帝王同檔次的丞相

超過劉備、劉禅、曹操、曹丕,謂之為“治世良才”。評價的語氣也是,孔明4出祁山而未建寸功,大概是其奇謀詭計不如治理國家的才能“吧”!乾隆在勘定《二十四史》時也将《三國志》納入,足見其史學價值的崇高地位。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乾隆欽定二十四史

《三國志》取材精煉,陳壽對史料進行了嚴格的考證、慎重的删選,對可信度不高的資料都予以廢除,不妄寫評論。這也是《三國志》全文僅有35萬餘字原因。但史料不足,出現順序颠倒、前後邏輯很難理順也是其特點。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古代史官

現在很多人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研究三國皆以《三國志》為優先,凡是《三國志》寫的就引經據典,凡是《三國志》找不到的資料又排除在外,就顯得簡單粗暴了。這樣又會使曆史文獻範圍變得狹隘。殊不知,正史之外亦有古史。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三國志

比如,因為司馬遷、班固“紀傳體”史書的載體内容過于繁多,漢獻帝劉協就曾令史官重作“編年體”的《漢記三十篇》,作為正史的補充。《春秋》《左傳》《資治通鑒》包括《裴注》等均不在《二十四史》之列,我們仍然稱之為“編年體”史書。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各類曆史體例

最初兩部《後漢書》為東吳史官所記,長達百卷,被評為“書謬少信”。《後漢書》依然被列為《二十四史》之一。《四庫全書》一向就存在毀書、删文的弊端。對赤壁之戰描寫得不清不楚的紀傳體《三國志》,遠沒有編年體《資治通鑒》來得順暢。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資治通鑒

可見判斷史書優劣并不能以是否為正史來判斷價值。正史、古史兩種載體互為補充,正史裡面也良莠不齊、可信度不高的一類。此外雜史、野史、逸史等因為達不到标準,也被正史排除在外。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明代手抄野史

其實内容往往更豐富,視角更多面,多是博采衆家之長的大儒所著,也是正史的有益補充。比如衆所周知的《戰國策》就被24史排除在外。《魏晉世語》《典略》《建康實錄》僅僅是因為既不是“紀傳體”、又不是“編年體”就被歸為雜史一類。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戰國策

故此,正史、古史、雜史互相印證,互為補充才是立體了解古代史的正确途徑。裴松之就給我們立起了标杆,以《三國志》為核心,旁列正史、編年史、雜史、僞史、雜傳等内容,加以論辯,為我們搞清楚事情提供了空間。

正史揭露陳壽人品,索要賄賂才立傳,《三國志》可信度有多高?

裴松之

研究曆史也并非隻有死讀史書一條出路。例如,複旦大學在研究曹操墓時,就推翻了《三國志》中關于曹操有夏侯氏血統的說法。現代史學家也綜合考古拿出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廣開言路、廣開門路、廣開才路,才有利于我們樹立科學的曆史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