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李陵(?—前74),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北)人,字少卿。李廣之孫。武帝時,為侍中建章監,善騎射,拜騎都尉,教射酒泉、張掖将士,防備匈奴侵擾。天漢二年(前99)貳師将軍李廣利出擊匈奴時,自請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額濟納旗東南)。至浚稽山,為單于所率八萬餘騎包圍。雖率軍力戰,終因糧盡矢絕,救援不繼而投降。單于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尊貴用事。後武帝聽信謠傳,以為李陵教匈奴為兵,遂族滅其家。漢昭帝立,霍光遣使招之歸漢,不還。居匈奴二十餘年。病卒。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漢代隴西李氏家,三代将門序列傳。李廣李敢至李陵,祖孫三代衛漢邊。

李陵少時任侍中,精騎善射武英雄,與人仁愛謙下士,頗俱其祖李廣風。武帝贊賞其英才,統帥八百漢騎兵。深入匈奴兩千裡,長驅塞上偵敵情。功升騎兵都郎尉,五千勇士駐酒泉。日夜練兵不停息,教習箭術保漢邊。貳師将軍征大宛,李陵兵馬行塞邊。五百輕騎出敦煌,接應大軍歸漢鄉。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天漢二年漢伐奴,帝命李陵護糧行。李陵請命自領兵,蘭幹山南分敵軍。以少擊多戰匈奴,五千步兵搗王庭。浚稽山下遇匈奴,敵兵三萬圍漢兵。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李陵布兵兩山間,千弩齊發敵恍然。漢兵乘勢擊匈奴,斬殺敵兵上數千。單于怒集八萬兵,圍攻李陵滅漢兵。且戰且走困山谷,連日苦戰士氣無。李陵怒殺軍中女,鼓舞士氣再戰奴。士氣高漲漢軍勇,再斬三千匈奴首。匈奴縱火燒漢軍,以火對火退山林。李陵步軍戰山林,又殺匈奴數千人。匈奴集兵再猛攻,李陵軍陷險情中。一天接戰幾十合,又創匈奴兩千兵。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單于敗退欲遁走,奈何叛将獻軍情。李陵軍中無後援,箭矢将盡敗必然。單于興奮繼攻擊,漢軍奮勇争當先。五十萬箭全射光,拆輻當器與敵亡。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退路被斷陷狹谷,五千漢軍兩千亡。李陵兵敗惟求死,半夜突圍四逃亡。大部漢軍皆陣亡,隻餘四百入漢鄉。李陵力揭被敵俘,無顔面君降匈奴。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帝聞李陵降匈奴,為奴練兵助奴昌。一怒之下誅陵族,李陵念漢家卻無。為奴練兵本旁人,奈何誤會已成真。老死敵域不歸漢,孤魂飄落異鄉間。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李陵提卒未五千,深輮戎馬敵境間。殺敵萬師逞漢風,救死扶傷暫無算。匈奴悉舉引弓民,數萬大軍共圍之。轉鬥千裡矢盡窮,士張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敵匈奴,得人死力敗蒼穹。自古名将不過爾,身雖陷敗揚漢風。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奈何身辱家已無,隻身長居虎狼窟。胡天無春風積雪,窮陰愁殺漢心無。況與蘇武别臨語,執手腸絕天地哀。白日為我愁陰雲,生為漢臣死胡骨。萬裡長相思故園,終身望南永絕寰。

浚稽山下戰不休,功過 遷史解鴻俦。恨不起來的大漢“叛将”李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