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霍去病、李陵,兩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國情懷

霍去病和李陵,漢武帝的兩位戰将,封狼居胥、血戰匈奴,一個英年早逝,一個無奈投降。但是霍去病曾經一箭射死李陵的叔叔,兩家結怨甚深。霍李二人,家國情懷裡彰顯豪邁和悲情,而家族恩怨裡又有哀歎和怨恨。

霍将軍殺敵2000人,一戰成名;

李将軍深入2000裡,順利而返。

那年霍去病17歲,由于舅舅大将軍衛青的推薦,漢武帝劉徹很欣賞霍去病的性情,漢武帝便任命霍去病為嫖姚校尉,随衛青追擊匈奴。第一次出征,霍将軍表現的太過華麗。漠北與匈奴之戰,霍去病率部一千人,徑直遠離衛青的主營,連夜奔襲八百裡,斬獲敵軍兩千餘人,斬殺匈奴單于的伯父,俘虜了匈奴的相國和單于的叔叔。勇冠三軍,一戰成名。

霍去病、李陵,兩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國情懷

霍去病和李陵

李陵出生于軍旅世家,爺爺是飛将軍李廣,年輕的李陵深得李廣喜愛,漢武帝也認為李陵有李廣之風。李陵曾經得到漢武帝同意,以800部下,深入匈奴2000餘裡,雖未逢敵軍主力,所遇零散抵抗,全部消滅,而且傳回時,勘察地形,繪制成圖,為以後作戰而準備,深得漢武帝認可。

風華正茂,李陵深交霍光;

将門之争,霍去病射死李敢。

霍去病是私生子,其父霍仲孺是平陽公主的一個奴才,與另一名女奴,也就是衛青的妹妹私通生下霍去病後,不敢聲張,是以霍去病是由其舅舅衛青和姨母衛子夫養大。

李陵是遺腹子,其父李當戶是李廣的長子,在李陵未出生時就已去世,李廣和二叔李椒常年出征在外,李陵的騎馬射箭都是三叔李敢教的。

其實霍去病比李陵大了将近十歲,再加上霍去病成名較早,等李陵出征匈奴的時候,霍去病已經去世。霍去病一生骁勇善戰,擅長騎兵長途奔襲,霍去病有三個關鍵記錄,第一,霍去病改變了漢朝主力部隊從原來的騎兵和戰車組合到完全騎兵為主的格局;第二,霍去病利用閃擊和侵擾戰術,一直追擊匈奴到貝加爾湖,從此大漢控制整個河西地區。第三,霍去病有生之年從未打過敗仗,可惜23歲病逝,後世将軍再也不能望其項背。

霍去病、李陵,兩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國情懷

李陵年少時也很仰慕霍去病,特别是在霍去病狼居胥山之戰後,很是向往殺敵立功。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年齡和李陵相仿,同在宮中任職,霍光和李陵甚是投緣,二人可以說親若兄弟。李家和霍(衛)家族同是将門,雖無深交,還算和睦。

從漢景帝後期到漢武帝初,李廣家族深得朝廷重用。後來為了牽制李廣,漢武帝重用妻弟衛青,讓衛青從一個奴役逐漸變為大将軍,李廣家族開始受到打壓。

霍去病21歲那年冬天,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發動漠北之戰,打算徹底擊垮匈奴,當時年邁的李廣随同出征。衛青命李廣和右将軍分左右迂回夾擊匈奴單于,可當衛青主力和右路血戰歸來時,李廣還沒到,導緻匈奴單于從原計劃李廣應該趕到的方向逃脫。後來得知李廣率部在大漠中迷路,衛青回營問責,李廣羞愧難當,拔劍自刎。李廣死的時候,正好60歲,他的長子(李陵的父親)早亡,次子李椒也戰死了,隻剩下最小的兒子李敢。

李敢當時在霍去病麾下,李廣之死,迅速傳遍軍中,很多李廣的老部下都為之痛哭。李敢認為李廣是被衛青逼死的,沖到大将軍帳中,不顧阻攔,打了衛青。衛青為了避免軍中生亂,指令左右隐瞞此事。後來班師回朝後,在甘泉宮打獵時,霍去病聽聞此事,不能接受自己的部下毆打自己的舅舅,一箭射死李敢。漢武帝為了避免事态擴大,對外說李敢是打獵時被雄鹿撞死的。

李敢死後,李陵成為李家的頂梁柱。直到霍去病死後,李陵才得知李敢的真正死因。認為此事是深仇大恨,憤怒不已,遷怒于衛青。大将軍衛青也深知此事,不敢重用李陵,讓李陵做個騎都尉,率領五千人,在酒泉和張掖等地屯兵訓練。

血戰匈奴,霍去病英年早逝千古遺憾;

孤軍深入,李将軍下馬投降曆史争議。

漢武帝元狩十年春,大漢通過一年的休養生息,糧草充足,漢武帝命衛青和霍去病分别進攻匈奴,霍去病率軍五萬,穿過大漠,向北再行兩千裡,終于追擊到匈奴左賢王。此役大漢男兒遠渡漠北,快馬輕騎,糧草都未帶,就地取食,經過鏖戰,斬殺敵軍七萬餘人,生擒匈奴将官謀臣83人,并且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禮,然後一直追擊到貝加爾湖,導緻匈奴王室北逃,元氣大傷,匈奴将領聞霍去病而膽寒。但是匈奴人為了報複霍去病,一路将死去的牛羊牲畜扔到水源裡,霍去病喝了帶有病菌的河水,又在大漠往返數月,大軍傳回後,他一病不起。

霍去病、李陵,兩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國情懷

漢朝和匈奴時域圖

霍去病改變了漢朝和匈奴的對峙局面,匈奴北逃,大漢長城安定數年,霍去病也是漢朝追擊匈奴最遠的将領,一路雖然艱險,但是毫無敗績,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大司馬,和衛青平起平坐。可惜霍去病病情複發,23歲英年辭世。

6年後,匈奴元氣恢複,侵擾長城,漢武帝用李廣利(不是李廣,是李廣利)統兵三萬從酒泉進發,攻擊單于的右賢王。李陵正在酒泉,漢武帝便令李陵來押運糧草。李陵上書說自己的士兵都是骁勇善戰之士,不願在後方押運,自己能帶五千人,直搗匈奴王庭,漢武帝被李陵的勇氣所感,同意他帶五千騎兵,攻擊匈奴。李陵北進30天,恰遇匈奴單于本部,被敵軍三萬包圍,他身先士卒,帶親兵持長戈和盾牌在前,命身後部隊用弓箭和強弩配合,擊退匈奴前營部隊。匈奴單于憤怒,緊急調來合計八萬騎兵,圍殲李陵,李陵指令沒有負傷的戰士前面血戰,負傷的戰士駕車,實在無法駕車的就乘車,邊戰邊退,最終被圍困在一個小山谷中,無箭镞,無後援,無糧草,被匈奴大軍重重包圍。李陵身邊士兵拆戰車,以車輪車拭為武器,以石塊灌木為壁壘,堅持再戰。最後李陵讓部下把戰旗和珠寶都埋掉,分頭突圍。最終李陵被匈奴大軍重點眷顧,為掩護身後兄弟,他下馬投降。後來漢武帝聽信讒言,以為李陵投降後為匈奴訓練兵士,殺了李陵三族,大漢再無李陵的歸路。少年英氣,身餌虎口,橫挑強胡,孤軍無援,何其悲壯!

霍去病、李陵,兩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國情懷

結語: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曆史給予兩位将軍相同的事業,可是歸路不同,倘若當年李陵戰死,抑或是霍去病活至暮年,曆史該如何書寫?太史公又該如何評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