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在俄羅斯的阿巴坎這個地方,當地準備建立一個農莊,于是便開始施工打地基。在施工過程中,建築勞工發現了很多碎瓦片和磚塊。他們的工作受到了阻礙,無法進行,但又怕下面是一些重要的文物,是以他們告知了當地的文物局。
文物局派來了考古專家對這裡進行勘測。經過專家簡單發掘後,出土了一些物品,其中的獸腳神輔獸環、波紋綠玉小瓶、波紋陶罐殘片、紅色珊瑚小珠都有着極高的價值。橢圓形的綠玉小瓶晶瑩玉澤,色澤透亮。根據出土文物,考古專家認為,這是一座中國西漢時的宮殿,其外表風格都符合當時的建築特色。

古墓遺址
最有研究價值的應該是宮牆外的瓦當,不同于一般刻着四方之龍的瓦當,這些瓦當上面有着非常珍貴的文字:天子千秋萬歲,常樂未央。經過專家的初步判定,他們認為這應該是屬于李陵的陵墓。李陵是誰?他為何會流落他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陵墓現世惹關注,漢代名将再現身</h1>
陵墓所處的地方在俄羅斯阿巴坎附近,這片地區在古代是屬于匈奴的領土。剛開始文物局專家對陵墓附近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調查,認為這是匈奴人所留下的,因為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時間淵源來說,這裡曾屬于匈奴人的地盤,但是經過考察後,他們有了新的發現。
出土瓦片
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些帶有漢字的瓦片,頓時覺得這可能是一座漢墓。在此之後,考古人員經過了長達五年的挖掘,這個陵墓終于展現出了完整的面容,人們判斷這應該是屬于中國漢代的一個陵墓,但具體是屬于哪一位大人物的,還不能确定。
其中有一種最可靠的說法,這座陵墓是屬于漢代名将李陵的。
李陵大家不認識,但是李廣就很具有代表性了。李廣是漢代著名将領,人送外号“飛将軍”,骁勇善戰,他是抗擊匈奴的名将,可以這樣說,隻要有李廣,匈奴人就不敢踏進漢朝領土一步。而李陵就是李廣的孫子,李陵和他的祖父一樣,從小就展現了優秀的膽識,長大後更是善騎射,武力強悍。
李廣雕像
在李廣去世後,李陵憑着祖父留下的赫赫戰功,在軍中獲得關注。當時在位的皇帝是漢武帝,漢武帝非常看重李廣的孫子,年紀輕輕便就給了他騎都尉的職位。李陵對此也是深受感動,更加竭盡全力為國效力。但李陵總歸是太過年輕了,他的思想和心智都還不成熟,這也導緻了他後面的波折人生。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當時有一位将領叫李廣利,他深受皇帝喜愛,被皇帝派去攻打天山一帶的匈奴右賢王。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姐姐是當時漢武帝寵愛的妃子,這給了他随心所欲的資本,即使是打仗失敗,也受不到很大的懲罰,是以李廣利在軍中的名聲并不是很好。
當時漢武帝準備叫李陵去為李廣利送糧草,讓他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李陵本就是将門虎子,又有着少年意氣,想着我是“飛将軍”之後,怎能運輸糧草,還是為李廣利運送。李陵氣沖沖地來到武台殿,向漢武帝讨要一個更好的職位,他告訴漢武帝自己所率領的将士都是勇士、劍客、奇才,力可擒虎,射術精湛,不想隻單單做一個運輸糧草的軍官。
漢武帝一看,想着這少年想必是不想屈居人下,但總歸還是太過年輕,沒辦法擔起大任,便告訴李陵現在沒有足夠的馬匹,沒辦法再讓李陵出軍。李陵一聽,立馬就大聲回複漢武帝:“我隻需五千步兵,便可直搗單于王廷。”漢武帝見狀隻能同意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4">李陵殊死一搏,卻遭殘酷俘虜</h1>
李陵當時的士兵隻有五千多人,運氣不好的是,他們遇到了單于所率領的主力軍隊,其人數高達三萬人。面對人數的懸殊差距,李陵能夠鎮定自若,率領步兵殺匈奴數千人,匈奴士兵紛紛把李陵稱為戰神。匈奴首領覺得李陵是個大威脅,應該早早地除掉他,是以急忙召集左膀右臂進行商量,後率領八萬騎兵和李陵進行作戰。
由于差距實在太大,又是在敵方的地盤附近作戰,這對于李陵很不利。不久後李陵被圍困山谷,李陵帶着士兵抵死堅持,與單于大戰幾十回,好不容易有了戰勝的希望,可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李陵的情況變得十分危急。
當時李陵軍中有一個叫管敢的軍侯,因為在軍中備受欺淩,便跑到了單于部隊裡去,告訴了單于李陵現在所處的位置,所要用的打仗政策。單于靠着管敢提供的資訊打敗了李陵,李陵沒辦法隻能到處逃跑。很多将士在逃跑的過程中,受到匈奴騎兵的追擊,戰死途中。看到這種場景,李陵内心很憤恨,他拿起刀,想要獨自一人去殺掉單于,可是勢單力薄,别說殺單于,連近身都沒有辦法做到,最後他投降了。
單于将李陵押回匈奴後,并沒有殺他,反而對他禮遇有加,善待他。漢武帝這邊得知了消息,他本以為李陵已經戰死,想為他封個好名号,善待他的家人,可後來卻被人告知他竟然投降了,這讓漢武帝很憤怒,不僅遷怒于他的家人,為他說情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也受了腐刑。
幾個月後,漢武帝派了使者想去接李陵回到漢朝。可是沒想到,這使者認錯了人,将李緒認成了李陵,李緒是當時幫着單于練兵打仗的将士,這一消息傳回去,讓漢武帝龍庭大怒,他一氣之下,誅殺了李陵全家。
李陵聽到消息後,痛心不已,他說道:“我為漢朝出生入死,幾番差點丢掉性命,現在我一家老小被無情誅殺,還有什麼能支撐我回到漢朝呢?”于是他便留在了匈奴,此生再也沒回過漢朝。他娶了單于的女兒,也被封了官職,深受重用。
阿巴坎宮殿小模型
那麼這個墓是不是李陵所建立的呢?人們認為他完全有這個實力去建造這樣豪華的一個宮殿。而且作為漢朝人,他肯定是很了解漢代風格的建築,這個宮殿可能是他在世時修建的,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去世後,後人按照他的遺願修建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千年後陵墓再現,主人究竟是誰?</h1>
收到通知後,文物局派來了考古專家對這裡進行勘測,發現這竟然是一座墓室,而且其結構很有可能屬于中國西漢時期的建築。這消息一出,立馬震驚了所有人。随後很多專家來到了阿巴坎,俄羅斯和日本考古專家認為,這是一座中國西漢時期的建築,其外表風格都符合當時的建築特色。
宮殿遺址
這座宮殿的占地面積大約1.5平方千米,内部的建構規格也十分的正式。宮殿是屬于四面坡式,宮殿的中心部分的四周還保留着外牆,外牆下面還有一些帶銘文的瓦當,瓦當上面的文字比較複雜,并不能當場解破,宮殿的上沿和宮殿四壁互相連接配接,宮殿上的文字部分可以清晰地看見,都是屬于西漢時期的漢字,整個建築渾然一體。
宮殿中還出現了很多和中原西漢地區的文物,有青銅獸面輔首、輪制陶片、環刀、波紋陶罐殘片,還有一個橢圓形綠玉小瓶。其中的青銅獸面輔首是中國傳統的大門裝飾,造型簡單,呈圓形。橢圓形的綠玉小瓶則是晶瑩玉澤,色澤透亮。根據這些我們可以推斷出其制作年代,所在時代的工藝特征。這個時期切割和打磨技術高超,玉瓶質地都會很均勻。一般都是先切割出形狀,再進行中空設計。之後再進行抛光使玉瓶更加圓潤,之後會雕刻一些圖案,或者是鑲嵌一些東西。玉石和金屬就在這個過程中,互相交融,最後成為舉世無雙的寶物。
其中的瓦當則是花費了考古學家一段時間,上面的文字在經過了長時間的考證後,結合了多方的力量,最終他們破解出了上面的文字,寫的是“天子千秋萬歲,常樂未央”。這文字一出,更加确定了宮殿建成的時代,那麼宮殿的主人到底是不是李陵呢?
我們雖然知道李陵後來生活在匈奴,看起來各個條件都十分符合,但是我們卻沒有在裡面找到可以證明這座宮殿是屬于李陵本人的資訊,文字破解出來也并沒有關于李陵的記述。是以這時候就有人提出了質疑,這座宮殿根本不是李陵的。我國的著名學者郭沫若曾經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其中的青銅獸面輔首和瓦當,都是西漢時期傳到匈奴去的。或者是為了保護邊境不受匈奴的侵害,由和親的公主所帶去的。”
李陵碑遺址
但很多人還是認為這就是李陵所留下的,他們認為即使是遠在匈奴,李陵内心依然是想着漢朝的,修建一座漢制的陵墓,是想魂歸故土的意思,他的心中還裝着漢人,身體裡依然流淌着漢人的血液。但這座墳墓究竟是不是李陵的,隻有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