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意如:千山之外,心安之處,是吾故鄉

作者:詩詞中國
安意如:千山之外,心安之處,是吾故鄉

《千山之外》序

主播韓楓為你播讀

我終于決定提筆再寫西藏。

離我寫完《日月》,又過了五年。

是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時間流轉如此之快。真真是光陰似箭, 一去無回。“彈指刹那”這個詞,真的要等到年歲漸長,有歲月可回首的時候才可以體會到。

這麼說,絲毫沒有傷感惆怅的意思。

我反倒覺得從 22 歲到32 歲這十年,是我真正開心,青春煥發的日子。這十年,也是我寫作之路緩緩開啟,慢慢沉着,深有所得的十年。

總有人好奇作家的身份,仿佛這是一種與衆不同、變化多端的職業,就好像許多人覺得開一間咖啡館、民宿、書店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一樣,隻要拾掇得漂亮,打開門就會客似雲來,其實壓根不是這麼回事。

安意如:千山之外,心安之處,是吾故鄉

當最初的沖動結束之後,寫作的激情往往要靠真正的興趣來維持。這是個漫長的、持續的、與自己角力的過程。整個過程中,适度和自得其樂是很重要的事情。

寫作仿佛是導演、編劇、演員三者合為一體的工作,一開始是自己寫/ 演給自己看,然後是寫/演給别人看,到最後,依然是回歸到給自己看——這和修行的次第是相似的,最終的目的也是相似的,都是哄着自己往更好的目标前進。

當年看胡蘭成說“文字修行”,深以為然。可惜的是,他口是心非,不能也不曾,把文字當成修行。隻是沾沾自喜,換了一種風流把戲自娛而已,骨子裡,還是個無品無行的小文人。若說真正的文字修行,太史公著《史記》算一個,曹雪芹寫《紅樓夢》算一個。其他人或許夠得上,但并不那麼純粹。

寫作十年,現在的我,也隻敢說,寫作是很慎重的事,修行也是很慎重的事。找到寫作—修行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我生命産生變化的開端。

少年的我,蟄伏于江南,如孫行者被壓在五行山下動彈不得。除卻你我共有的青春記憶、做不完的習題、考不完的試、上課的感覺像上墳之外,我最受不住的,是江南淫雨綿綿的天氣。

我個人覺得,跟江南黃梅天動辄連月的陰霾比,北京被人唾棄的霧霾簡直不算事。我不鐘意現實的江南。即使是現在,亦隻在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去住幾天,權當觀光,一下雨我就煩得要死,恨不得拔腿就逃。要不是多年的詩詞浸染給我留下情意結,我這輩子對江南的印象簡直因為天氣和個人身體的原因而糟透了!濕氣和凍瘡反複折磨我,像兩個不死不休的宿世仇敵。我知道死不了,奈何比死還難受。每年的春天和冬天都冷得要死,冷到萬念俱灰。夏天悶熱蚊子多,我又是招蚊體質,到哪裡都是一身包回來,癢得肝腸寸斷。

秋天好過一點,但祖國萬裡山河,秋天哪裡不美不好過?

我後來才想明白,天氣極度影響心情,連帶我的青春期都顯得晦暗潮濕......青苔好像從腳底長到了舌苔上。是以當青春電影大熱,大家都在回憶青春的時候,我一臉茫然,乖乖閉嘴。我怕我一開口,就讓人掃興。

實話說,我家境不算差,家庭教育亦算開明,于情于理我都不該生出怨氣。可我偏偏覺得,青春乏味又無力,就像你拼盡全力走,卻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到終點。

每一天都是重複,再重複。讀好中學,保持好成績,然後呢,讀更好的高中、大學,再然後呢?找一個好人家,結婚生子。所有的标準都是好,但這個好,亦隻是世俗标準認可的好。

養兒育女,餘生為兒女操心......如我身邊的長輩一般生活,這樣的人生一眼可以望穿——如此漫長望不到頭又不可省略的一生真叫人萬念俱灰。如果這就是我生活的信仰和目标,我不覺得,來日我會心甘情願,含笑九泉。

是沒有什麼不好,可惜這種好,謝謝,抱歉,我不想要。我不想我的人生成為庸俗的祭品之一。

今年回到安徽過年,短短數日,感覺還是可以的,待久了就不行。我此生之于江南,注定隻是過客,不是歸人。

生平最怕和江南人唠嗑。兩頓天聊下來,頓覺血槽已空,後繼無力。那些人情世故、家長裡短,真不是我能夠駕馭和欣賞的話題,但他們興高采烈,你又不能粗暴打斷,隻能唯唯諾諾附和。

我真正抗拒和厭煩的是這些:眼看着那些世俗的溫情和煩惱,如絲如藤地縛住大多數人的手腳和心性,而他們毫無所覺。真是莫名地悲從中來。

“三界無甯,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之憂患,如是等火,熾熱不息。”——世尊釋迦牟尼說,你不睜開眼睛,你根本不會意識到三界如火宅、塵世如牢籠,但大多數人前赴後繼,樂此不疲。你能怎麼辦?一開口就被打為異類。

那時的我,偶爾會想,在江南綿延的丘陵之外,是否還有更高遠的地方?但那時的我,除了讀書,還能做什麼呢?連離家出走都沒有實力。

心裡那點小小的質疑,如蚍蜉撼樹,根本撼動不了我的生活。盡管後來我意識到,那是最淺的出離心在萌芽,在生起。

骨子裡,我壓根不留戀青春期,亦無法認同同齡人的種種天真、盲目、熱情、沖動。彼時種種的不甘和期待,回想起來都充滿了坐井觀天的尴尬無力感。青春期給我留下最深的恐懼是無明。那一個個坐井觀天、作繭自縛的煩惱,那一場場以熱血為名、以我執為實的陷阱,即使是旁觀,,也足以讓人覺得百無聊賴。

我不是叛逆的人,然而心中委實有太多困惑,不是當時的我能夠解答。問别人,似乎也隻能得到似是而非的答案。我隐隐抗拒,不願被拖入他們慣常的思維中去。

要到了 21 歲隻身遠行、離開家鄉之後,我才得以驗證書裡的知識,心中的認知和外面的世界的同與不同。

要到我抵達西藏,我方知道千山之外更有千山,陰霾之後陽光普照,俗世深處深藏喜樂。因為懂得無常,深信因果。這裡的人連老去,都老得細水長流,無聲無息,不會一驚一乍,絮絮叨叨。

是西藏令我深信佛法,是佛法開啟了我的心智,雖然做不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但可做到見山愛山,見水樂水。

循着心裡的一點微光,我慢慢走出來,看到更廣大深遠的天地。

如果沒有修習佛法,我應該不會有持續寫作的激情和動力。人多少會受困于自己的識見以及經驗,到了一定程度就難以為繼,無力突破。這時候,需要有更深廣的力量去洗滌洞徹。

文字再華豔,亦隻如飛花觸水,我們的人生到底還是需要一些水落石出的時刻,去見證一些實相。

這需要智慧承托。

從詩詞賞析寫到西藏,并無背離,亦無跑題,二者都是我始終感興趣的主題。會穿插着寫,呈現内心不同次元的感受。

這些年來,在邊地的旅行,讓我看到城市之外古老自然的風貌,更深切地體會到古人之心、故人之情。

一路走來,并不颠沛,亦無流離。慶幸在紅塵中遊戲玩耍, 遇到了很多的愛和歡喜,卻沒有丢失最初的出離心。

這十年,是我真正青春肆意、自由自在的十年。我心裡清楚,我是什麼,我要什麼,我要做什麼。有自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 即使它們仍在完善,卻是自在的,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此縱情而不任性,才是我期待已久的青春。現在是最好的時光,我們還年輕,還未老去,可以愛,可以犯錯,可以後悔,也可以重來。心底有激情,但不魯莽。心内有信仰,身外肯擔當。蝸居一地心無委屈,跋山涉水興緻盎然。有人做伴不怕,無人同行亦不驚。

千山萬水,嬉戲遊樂,心如赤子,不疑不懼。

不管别人怎麼認為,我始終覺得,生養之地固然是家鄉,心靈的皈依之地更應該是故鄉。那朝朝暮暮的安然喜樂,心心念念的柔軟牽挂,是不會錯的。

像遠行的牧人,穿行過繁華都市,回到熟悉的地方。

看到雪飄落肩頭,淚就盈滿眼眶。

千山之外,是我的故鄉——西藏。

安意如:千山之外,心安之處,是吾故鄉

作家 安意如

80後作家

作品以文動人

措辭寫意清麗,并不見古闆沉悶

讀之猶品一杯青茗,回味悠遠,餘韻袅袅

因古典詩詞賞析而獨樹一幟,影響廣泛

私家标簽:

| 文字修行 | 避世之心 |

| 無常遠遊 | 詩茶相契 | 西藏雲南 |

安意如:千山之外,心安之處,是吾故鄉

新書推薦

“千山之外,

既代表了人生的遼遠,

也代表了雪域高原。

千山之外是我的故鄉西藏,

西藏不僅僅是我的,也是大家的。

它是屬于所有愛好心靈文化,

渴望得到心靈超拔的人群的。”

——安意如

安意如:千山之外,心安之處,是吾故鄉

本文由“詩詞中國”(shicizg)編輯

安意如:千山之外,心安之處,是吾故鄉

詩戀患者集中營,小詩妹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