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映的電影《狗十三》作為口碑導演曹保平的又一力作,在豆瓣評分高達8.3分,更是榮獲過第64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水晶熊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别推薦獎、以及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影片拍攝完成于2013年,早于曹保平導演的《烈日灼心》和《追兇者也》等影片,卻一直遲遲未上映,隻在部分場合做過展映。不少影迷好奇《狗十三》為什麼時隔五年才上映?拍攝過程中有什麼幕後故事?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了導演曹保平。

↑李玩與父親
關于《狗十三》:
影片講述了生活在西安的13歲少女李玩(張雪迎飾)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李玩的父親(果靜霖飾)再婚後和妻子生了個男孩,卻一直瞞着李玩。為了讓李玩不那麼孤單,父親送了李玩一條小狗,喜歡實體的李玩給這條小狗起名“愛因斯坦”,由此而産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該片于今年的12月7日正式公映,随着口碑的不斷發酵,票房也逐漸升高,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将近5000萬。
↑導演曹保平
關于電影
“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後,能回看和反思我們成長走過的路。”
紅星新聞:為什麼選擇在五年後才把這部電影搬上大熒幕?這個擱置的過程中,最讓您糾結的部分是什麼?
曹保平:其實作在對于這部電影而言就是一個好時機。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不會過時”的電影,雖然密封了五年,但是電影裡的生活放在當下的生活情境裡,依然比比皆是,它依舊有它的價值和意義。糾結的部分可能就是,盜版一直都有吧,很多人通過盜版看過了影片,但欣慰的是:他們也因為看過而傳遞了好口碑,更有一些人表示看過盜版還要還上一張電影票,很感動。
紅星新聞:有影評說《狗十三》拍的是由狗丢失引起的事件,但拍的是成長的一種常态,在片中,出現了一個英文單詞“hypocritical(僞善)”,這是指成人世界中的相處法則嗎?在您看來,真正的大人是怎麼樣的?
曹保平:“hypocritical(僞善)”其實也是李玩的一種困惑,困惑于大人世界規則的不統一:讓她接受新的小狗就是走丢的愛因斯坦;不讓她喝酒,卻在酒桌上讓李玩給長輩敬酒等等。一個小孩很難去想明白這些事情,但她可以學會收斂“自己”,學會“懂事”。這并不是說“長大”本身是很糟糕的事情,而是說在我們傳統家庭教育、家庭秩序的環境下,孩子們的天真被過早剝奪,是一種遺憾。真正的大人應該是,可以努力不讓這些事情在未來、在下一代身上重演,這才是一種進步。
紅星新聞:“底下的東西是一樣的,是内省的複雜”這是您接受采訪時說的話,您覺得在成長是否意味着妥協?
曹保平:其實成長意味着苦辣酸甜我們都需要經曆,而後才是真正的長大。隻是《狗十三》這部電影是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後,能回看和反思我們成長走過的路,去找到症結,去尋求讓現狀變得更好的方式,而不是麻木地選擇遺忘。“内省”是非常重要的。
紅星新聞:這一部電影中,您除了在講述“成長”,是否對人性、對社會、對教育本身也作出了自己的表态?
曹保平:這部影片其實并沒有給出一個答案,隻是希望和大家一起思考我們的生活、我們經曆的家庭教育、親子關系等等。其實長期以來的社會結構導緻人與人相處的本質沒有太大改變,少了很多通融和自在。這也導緻很多親子關系之間的溝通是一種失語狀态。我覺得每一位看過電影的觀衆,都會有自己的态度和了解,這也是這部電影很開放的一點。
關于争議
“這部影片嚴格意義上并不僅僅是一部青春片。”
紅星新聞:您在之前的采訪中談到要讓自己的作品在藝術和商業中達到平衡,在《狗十三》這部電影裡,您為了達到藝術和商業的平衡,都對原先的設想和預期做了哪些改動和取舍?
曹保平:在電影拍攝方式和鏡頭構成上,我們放棄了“非介入式”的旁觀角度,而是用一種“與演員同呼吸”的“介入式”拍攝,從李玩的感受出發去講述故事。這會讓觀衆們更容易感同身受這個角色的經曆。
在内容上,其實這個劇本,恰恰好在不夠完美,有非常多的枝杈,你其實可以把這些枝杈剪掉,但每一個枝杈都很生動,特别有生命力,這也是真實所具有的感染力。是以,我們保留了很多“毛邊”,讓電影呈現得更加豐富,也有自己的獨特色彩。
紅星新聞:有的人說這一部電影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青春類型電影,對于劇中李玩來說,生活是不是躁動而淺顯的,和父親所承擔的“生活”是否是不一樣的概念?這樣的認知差異是不是兩個人沖突點之一?青春總是有遺憾,但是就您看來,這種遺憾在青春裡是無法避免的嗎?
曹保平:這部影片嚴格意義上并不僅僅是一部青春片,它是通過描寫一個女孩的成長過程,對中國式家庭教育、家庭的權威和秩序等等問題進行了呈現。李玩作為一個孩子,她在面對大人世界規則的時候,是非常困惑的,但是她需要接受這些,是以她收起了她的棱角,努力成為一個“懂事”的人。這個認知不同,的确是父女之間關鍵的沖突點。
其實說到遺憾,對于很多人來說,“被迫懂事”這種現象比比皆是,這恐怕就是一種遺憾。我們很難以對錯去下定義,但是我們可以思考和改善。
紅星新聞:您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李玩父親需要面對的選擇和無奈?您的選擇标準是否會和他重合?
曹保平:每個中年男人應該都遇到過類似的無奈。其實李玩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父親的形象:疲憊焦慮,被家庭和社會關系所捆綁的中年男人。而且通過看李玩的爺爺,我們其實可以感覺到這位父親也是在這種傳統家庭秩序下成長起來的。
但我還是認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其實人與人之間沒那麼絕望,我們可以學會去溝通,去了解,很多東西或許會有所改變。
關于演員
片中父親打女兒是“真打”
紅星新聞:周迅說您對演員的要求非常深入,跟您拍戲辛苦但是很開心,那在《狗十三》電影拍攝過程中,為了達到您想要呈現的效果,您都怎麼樣去要求演員?您自認為在片場的工作風格是什麼樣的?
曹保平:應該還是對演員要求非常“嚴格”的人,我覺得演員身體裡潛力需要在一種極端的情況下被激發、被催醒。同樣我對于細節和真實感也非常在乎,因為對于一部好的作品而言,“真實是根本”。比如在《狗十三》“家庭鬧劇”父親打女兒這場戲裡,主演果靖霖都是“真打”。因為隻有觀衆在生理上有了強烈沖擊,他才會更加感同身受。
紅星新聞:張雪迎是一個怎麼樣的演員,除了她的年紀之外,她還有哪些特質符合“李玩”這個角色?您當初標明她作為女主的機緣?
曹保平:當時張雪迎才14歲,她的外表和氣質都很像李玩。其實14歲的演員,沒受過專業訓練,對于演戲沒有很專業的認知,但是她有一種演員的靈性,最終将這個角色很好地呈現出來。
紅星新聞:電影最後一幕給到了李玩的弟弟(學滑冰,摔倒以後哭着爬起來繼續學),這個鏡頭安排是有什麼特别的用意嗎?
曹保平:姐姐不能喝牛奶卻被不斷遞給牛奶,弟弟不愛滑冰卻被送到冰場學習。弟弟并沒有因為全家人更疼愛他,而能幸免于這種中國家庭内在秩序對成長的影響,而這樣的教育模式其實也是種輪回。這是一種警醒,讓大家感受到,遺忘就會意味着我們經曆的一切,将會以相同的方式加諸于下一代。是以我們要回看和檢討。
紅星新聞:您的電影總是關注現實社會,剖析人性,有沒有想過嘗試不同類型的電影?
曹保平:更看重的是劇本對我的吸引力而非類型。一部好的電影,不管什麼類型和題材,都是能夠真正關照現實和人性,與觀衆有一種情感連接配接的。是以隻要是能打動我的好故事,都願意去嘗試。
電影《狗十三》劇照由片方供圖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陳雅慧
編輯 唐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