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作者:江西吉安王福興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在中國曆史上,商纣王被一直認為是暴君,與夏桀并論,由于以儒家為主流的封建正統思想十分推崇《周禮》,把西周誇得天花亂墜,而周朝統治者為了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一直通過各種手段诋毀商朝,把商纣王說的一文不值,随着時間的推進,對商纣王的指責越來越多。

有人說,征服東夷的勝利,使帝辛逐漸驕傲恣肆,專橫跋扈,特别是晚年,好酒淫樂,不理政事。曾在朝歌設肉林、酒池,尋歡作樂。群臣進谏不納,為此其叔父比幹被殺,庶兄微子逃離,太師箕子佯狂。但寵愛妃子妲已,唯妲已之言是從,肆意殘殺無辜。許仲琳根據曆史傳說加上幻想元素,寫成了《封神演義》。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但是,先秦文獻對他的指責并不多,甚至有些文獻稱贊帝辛聰穎勇武、才華橫溢,是難得的英主。子貢就曾經說過:“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纣王這一稱呼也是周武王封給帝辛的。

真實的商纣王到底是什麼樣子?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帝辛(前1075年--前1046年),名受,号帝辛,後人亦稱商纣王,是商代最後一位君主。據記載,帝辛年輕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繼位後,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不殺奴隸,發展生産,更新觀念,不事鬼神。曾深山練兵,鑄造兵器,率重兵征服東夷。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使先進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長江流域傳播,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殷朝征服東夷後,疆土擴大,農業發展,财糧增多,帝辛便修建倉庫,儲糧聚寶。《史記》中記載:“厚賦銳以實鹿台之錢,而盈钜橋之粟”。這些改革觸動了各諸侯及商王朝貴族的利益,帝王的位置并不穩固。後來,實力壯大的周武王,聯合庸、蜀、羌、 微、彭、濮等族,帶兵數萬,進攻朝歌,帝辛在)之戰中兵敗。帝辛倉皇組織奴隸兵應戰,雙方大戰于牧野(朝歌城南至衛輝市)兵敗後回到朝歌,登鹿台蒙珠玉衣自焚而死。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帝辛之死悲壯決絕,表現了一代真命天子的風範,比後世的楚霸王自刎、崇祯皇帝自缢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屬“郡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的典範,值得後人的尊重與景仰。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周朝建立後,周武王為顯示他不絕人祀的仁君風範,允許纣的後代葬其遺骨。纣王的兒子武庚遵照纣“死後葬于淇河之中”的遺命,命人截斷淇水,在河床上鑿豎穴而葬,封口後,河水照流。後因河道東移,河床日見沖刷變低,纣墓露出,又漸與堤岸連在一起。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纣王墓位于河南淇縣城東12裡處,淇河西岸,右臨依靈山,左近傍淇水。纣王墓呈長方形,就是一個大土堆,長50米,寬15米,高7米。墓前原立一通巨碑,上篆書“殷纣辛之墓”。今已不存。1987年9月,重新立碑一通,上镌周谷城題“纣王之墓”。墓冢四周林木蔥郁,東側有清澈晶瑩,宛若玉帶的淇水萦繞,整個墓區内清淨素雅,風景宜人。纣王陵附近還有妲己墓和姜王後墓。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淇水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商朝末代天子帝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