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禮》中有:“以赤璋禮南方 ”,就是赤色的玉。而璋為形聲字,"王"為形,"章"為聲,自古以來玉璋就是權力之象征。大夫始鼎和祖辛墩中的“章”字與“辛”字相似,恰是在殷商時代,赤璋代指王權正是從殷商時代起,但其實不止赤璋可代王權,不同顔色的玉璋都可代王權。
帝辛為王,玉璋代權,帝辛在鹿台自焚,是否有浴火重生之意。西方有所謂不死鳥的傳說,不死鳥正是浴火才能重生,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西方神話傳說中,皆有此事。是否西方的浴火重生的源頭,正是來自殷商時代的帝辛。
史書有:“冬至祀昊天上帝以蒼璧……夏至祭皇地隻以黃琮,祀日、月以圭邸,祀東方青帝以青圭,南方赤帝以赤璋,西方白帝以驺虞,北方黑帝以玄璜,中央黃帝以黃琮,祭神州及嶽、鎮、海、渎、大社、大稷皆以兩圭有邸。”可見不同之玉璋圭石,皆有所指。
而早期之玉,還有辟邪之用。比如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遺址,就曾出土衆多神人玉像,可見在上古時代玉就被用于神靈崇拜和宗教祭祀。這種傳統到後來的春秋戰國,還有所謂“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那個時代稱為君子的大多是諸侯貴族,他們往往都佩帶系列玉飾,甚至還有出現說玉有五德、九德之說,即是以玉比之人。
真正玉與王權結合起來,正是秦始皇推行的玉玺制度,史書載:“皇帝印獨稱玉玺,設六玉玺,皆方寸,印文用小篆、以紐、绶排定等級。”皇帝的印章都是良玉制作,舉凡國之号令皆以玉玺蓋章才可執行。秦之後百代,所有王朝皆推行玉玺制度。
帝王将相們的冠冕和腰帶上,更是有着很多玉珠配飾,還有宋徽宗嗜玉成癖,楊貴妃含玉鎮暑,還有賈寶玉含玉出生,都有着玉的王權和神權之象征。在衆多江湖小說中,也有很多關于玉代權力的記載,比如滅絕師太的玉扳指,就代表着峨眉派的掌門權威。
而《國語》裡有:“玉足以庇蔭嘉谷,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可說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崇尚仙道,玉就已經成為仙藥了。還有所謂吞服玉者壽如玉石”,更為誇張的則還有“服食玉石,能白日飛升”的,也才有人們祭祀活動中玉必不可少的傳統。
《抱樸子》:“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什麼金縷玉衣,完全就是用黃金與玉石制作起來的衣服。這種傳統後來即成為天子王侯們的标配,是至高王權的代表。隻有那些擁有至高權力的人物,才有這個享受金縷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