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殷商睿評】在鍵盤上敲出奮鬥的音符

據網信商丘:

今年春節期間,商丘廣播電視台推出的原創歌曲《品味商丘》爆紅網絡。這首歌的原創作者之一,就是商丘市交通運輸局幹部焦風光。如今,他已擁有“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的頭銜,發表新聞和文學作品近千篇。

焦風光出生于虞城縣黃冢鄉一個普通的農家。工作之餘,他愛好寫作。如今,他已敲出了7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并陸續在全國報刊雜志刊發。而且,還自費出版兩部作品集。

學生時代的焦風光就羨慕記者這一職業。讀大學時,他選擇的專業就是新聞系。後來陰差陽錯,“記者夢”沒有實作。雖然夢想折翼,但他用一雙敏銳的“新聞眼”觀察事物,從來沒有停下手中的筆。

“我這‘編外記者’是朋友給起的‘雅号’,也不是不務正業,而是看見好新聞走不動!”焦風光如是說。

2019年春節期間,焦風光的二哥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條資訊:“大雪突降,車窗忘關,開會中好心人六次發短信提醒我,傳回車時發現車窗被人用雨傘遮擋。”善于捕捉新聞點的焦風光感覺這是一個“暖新聞”,立即給大河報記者聯系。

該報連發兩篇深度報道。“雪中送傘”的這名好心人找到後,被阿裡巴巴授予“天天正能量獎”。這篇題為《一把傘溫暖一座城》的新聞後被新華社采用。

好新聞往往深藏在基層,需要一雙敏銳的“新聞眼”去發現。焦風光的老家大伯是一名電工,村有一位老農綽号“老十塊”,每月電費都是10元左右。一天,電工收電費時發現老農家的電費陡增。問其原因才知道,因為當時是奧運會期間,老人每天都坐在電視機旁為中國健兒加油助威。焦風光聽了大伯講的這個“笑話”後,覺得這是一個好新聞。于是,連夜寫出一篇題為《茂林老漢的電費單》的新聞故事,發送給報社。11月14日,《河南日報》配圖刊發了這篇接地氣的新聞。

“這中間還發生過很多有趣的故事,不能一一表達。隻要發現好新聞,我就想第一時間把正能量、真善美傳遞出去!”焦風光說。

雙腳沾滿泥土,作品才接地氣。這些年來,焦風光采寫的《孟莊村的鄉村聯誼會》《兩代人的賬本》《村民曬古董,暢談新生活》《“大忽悠”失業記》《小村評“景點”滿滿的都是鄉愁》等一批帶露珠、沾泥土、冒熱氣、接地氣的作品躍然紙上。這些作品,都是他在鄉村平凡生活中“挖”出來的。

為挖掘更多新聞,焦風光曾和文友一起驅車幾百公裡到濮陽市西辛莊采訪李連成,撰寫了《對話“村官”榜樣李連成》一稿;曾悄悄跑到飯店,采訪電影《李學生》主演宋禹,撰寫了通訊《宋禹印象》;曾坐在“感動中國人物”盧文建簡陋的家中挖掘亮點,撰寫了《盲人教師盧文建:學生是我夜空裡的星》……

如今,焦風光采寫的百餘篇新聞通訊見諸報端。部分作品還榮獲中國地市報新聞獎、河南省新聞獎。“這些作品也幫我圓了‘記者夢’。”說話間,焦風光眉宇間洋溢着自豪。

多才多藝,是朋友對焦風光的評價。“愛好廣泛,但略知皮毛,都不精通。”焦風光謙虛地說。

面對真善美及時讴歌點贊,直擊假惡醜敢于亮劍發聲。這是焦風光的性格,也是他的文風。在他出版的雜文集《風聲》裡,記者看到了很多辣味十足的評論:《明星當衆爆粗口,誰給的底氣?》《查一查“内部規定”背後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部長督查遇尴尬讓法律蒙羞》……這些評論如投槍匕首,一針見血。

截止目前,焦風光已在全國報刊雜志發表評論400多篇,其中在報紙一版和頭題發表40多篇,被中宣部“學習強國”平台采用30餘篇。疫情期間,他用筆墨傳遞抗疫力量,先後創作了40篇有關抗疫文學作品,包括詩歌、評論、通訊等。是以,他多次被評為“商丘市十佳好網民”,市委網信辦為其頒發“焦風光好網民工作室”獎牌。

焦風光說,說起寫作不得不提到父親。“父親是我的‘第一位讀者’。二年前父親因病離世,雜文集《風聲》也是我留給父親餘生,讓他最欣慰的禮物。”

近年來,除了創作文學作品,焦風光還寫了十多首歌曲,其中八首歌曲被拍成MV。如《商丘市政之歌》《商丘》《鄉愁》《山河萬象新》《虞城之戀》《有你陪伴》等。

焦風光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以筆為喉,為家鄉放歌。在他的影響下,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讀大學的兒子也是學校裡的文藝骨幹。“這些歌曲裡,幾首是我寫詞兒子唱。能為宣傳家鄉,推介家鄉盡一份微薄之力,也是我們‘父子組合’的初衷。”焦風光說。

采訪中記者發現,焦風光的筆記本電腦鍵盤下面手腕擱置的地方留下兩個明顯汗水浸泡的痕迹。這是青春奮鬥的見證,也是汗水凝結的音符……

來源:商丘交通廣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