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作者:一草一草四重奏

凡是在中國上過學的人,幾乎都知道唐代詩人杜牧的七絕《清明》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這首《清明》詩,捧紅了杏花村,也引來了無休止的争論。這也可以了解。在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時代,誰的嗓門大,誰能夠拿下杏花村地名的歸屬權,誰就可以輕輕松松以一次投入,拉動當地經濟,以旅遊收入給地方财政做貢獻,給地方官員烏紗帽上增光添彩,增加就業崗位,何樂而不為呢?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出于以上目的,隻要某個地方官員、學者能夠自圓其說,哪怕胡說八道,滿口胡言,信口雌黃,也不是什麼怪事。

“杏花村”歸屬地的争奪戰也由來已久,每逢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就會來一次激烈的口水戰。其實,哪隻是每年的清明節呢?這種口水戰在民間似乎一直就沒有停歇過。

關于杏花村的争奪戰也絕不是個例。類似地名的争奪戰還有很多,比如諸葛亮躬耕壟畝的地方及隐居之地卧龍崗位址權屬之争;小說《西遊記》孫悟空的“花果山”地名争奪戰;電視劇《琅琊榜》熱播以後,安徽滁州、江蘇南京、山東沿海等地又在争奪“琅琊山”;另外還有“李白故居”争奪戰------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但毫無疑問的是,不管有多少地方争奪這些地名,也不管他們各地以什麼手段争奪,真相卻隻有一個。就拿“杏花村”地名來說,參與争奪的地方很多,但有充足理由的地方,主要有三個:山西汾陽、安徽池州、湖北麻城。

這倒有點意思,就像三個不孝兒女争奪父母留下的巨額遺産一樣,不惜打個頭破血流。甚至聽說,他們曾經為此還鬧到了法庭上,各自都請了強大的律師班子,唇槍舌劍,對簿公堂。

說實話,筆者對地方官員這種為了提高地方經濟不惜撕破臉的行為,從理智上還是大為贊賞的。咱無權诟病他們的思維。不過,從道義上說,我很不齒這種行為。這些地方官員,如果是真有本事,是不是應該好好立足當地,面對當地實際,經營規劃當地經濟。就這種胡亂争奪的行為,的确有點不值,也有點“吃相兇惡”的味道。有這麼多時間,為什麼就不能下大力氣在好好工作上下點功夫呢?杜牧所指的杏花村,肯定隻有一個,那麼三家争奪,就必然有兩家是在信口雌黃,強詞奪理。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不管怎麼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的确是捧紅了“杏花村”,這是毫無疑問的。有人說,由于年代久遠,無從考證,才引發了多地關于杏花村歸屬權的争奪戰。因為問題沒有答案,争論也隻能繼續。這種說法,隻是一家之詞,顯然站不住腳。

争奪的人可以很多,但杜牧老先生隻有一個,他指的“杏花村”也隻有一個,這就是最大的切入點。

那麼,“杏花村”是否真的存在?如果曆史上真有此村、此地,或者此酒館,歸屬地到底應該是在今天的哪裡呢?今天沒事,我們就來慢慢理一下。因為杜牧老先生隻說了一個名字“杏花村”,也沒交待清楚是地名、酒館名,還是有杏花的地方,故此,咱們預設幾個可能和“杏花村”有關系的題目,慢慢往下推。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專指村莊杏花村</h1>

如果杏花村是專指某一個村子,在我國的地名中,叫杏花村的地名可就太多了。其中有安徽省池州的杏花村,山西省汾陽的杏花村,湖北省麻城岐亭鎮的杏花村,南京市秦淮區的杏花村,江蘇省徐州市的杏花村,甘肅省東鄉縣的杏花村,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杏花村,四川省成都市的杏花村,山西省芮城縣的杏花村,上海市青浦區的杏花村------當然,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叫杏花村的地方,就不一一列舉了。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但是,叫杏花村的地方盡管很多,可杜牧老先生的經曆卻有限,不可能都曾踏足過,真相隻能有一個。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h1>

假如是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那也有很多。為了避免平台誤會我私自給某些酒店、酒樓做廣告,我們隻能大略說一下某些地名。

廣西自治區南甯市、湖南衡陽市耒陽市、陝西西安市,山西某地、黑龍江哈爾濱市、安徽滁州市------等地都有叫杏花村的酒樓、酒店。大概即使沒有幾千個,也至少有幾百個。

這麼說吧,幾乎全國各地都有杏花村酒店、酒樓。不過,有的酒店、酒樓原來就有,曆史可能比較悠久,而有的酒樓、酒店,則是近幾十年蹭熱度冒出來的。不管怎麼說,這個杏花村名字的确靓麗、明快,給人一種溫馨、惬意的感覺,即使蹭熱度,也是可以了解的。畢竟好聽的名字,誰都喜歡。假如是“臭狗屎”之類不雅且惡心的名字,恐怕人們躲避都來不及呢,誰還願意去争、去搶呢。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h1>

如果是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倒是不多,隻有安徽池州、山西汾陽、山西呂梁三個地方。其他地區似乎沒有專門以“杏花村”三個字冠名的酒廠。

這個範圍就一下子縮小了,但我們仍然難以明白杜牧老先生說的這個杏花村,究竟是指哪裡。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h1>

這個範圍無疑有點大,估計全國各地都有杏花培植生長。

杏樹,落葉喬木。地生,植株無毛。葉互生,闊卵形或圓卵形葉子,邊緣有鈍鋸齒;近葉柄頂端有二腺體;淡紅色花單生或2-3個同生,白色或微紅色。圓、長圓或扁圓形果核,果皮多為白色、黃色至黃紅色,向陽部常具紅暈和斑點;暗黃色果肉,味甜多汁;果核面平滑沒有斑孔,核緣厚而有溝紋。果核裡的種仁多苦味或甜味。花期3-4月,果期6-7月。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少數地區屬于野生,在新疆伊犁一帶野生成純林或與新疆野蘋果林混生,海拔可達3000米。世界各地也均有栽培。杏是重要經濟果樹樹種,常見水果之一,營養極為豐富,内含較多的糖、蛋白質以及鈣、磷等礦物質,另含維生素A原、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等。

由上面這些介紹可知,杏樹在我國,應該是除了西藏、青海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無法正常生長之外,全國各地、種植分布應該非常廣泛。

也就是說,種植杏樹或者說有野生杏樹的地方太多了。但杜牧老先生的《清明》詩,不可能指向這麼多處,他指的隻有一個地方。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h1>

從上面四種情況,我們仍然無法得出正确的結論。看來,現在隻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從杜牧老先生的生活經曆、任職位址找真相了。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杜牧,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字牧之。唐代文學家 、大和進士。晚年居住在樊川别業,世稱杜樊川。

杜牧性情剛直,不拘小節,不善于、不喜歡逢迎權貴。他自認為有經略之才,詩、文均有盛名。他的散文,以《阿房宮賦》為最著名;他的詩作,明麗隽永,絕句詩尤其受世人稱贊,世稱小杜。杜牧與李商隐齊名,合稱“小李杜”,以差別于李白、杜甫的“大李杜”。

他曆任職位、任職地方如下:

1,淮南節度使掌書記。任所位址在今安徽省。

2,監察禦史。唐朝的都城有兩個,一個是長安,一個是洛陽。不過按照杜牧的生卒年算,他生活的年代,唐朝都城仍然還在長安。

3,宣州團練判官。古代宣州,現在也叫宣城、宣城市,治所在今安徽省。

4,殿中侍禦史。唐朝沿襲隋朝官員職位。随員六人,從七品下。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5,内供奉。唐代官職名,供奉于宮中内道場的僧官稱“内供奉”。治所位址在長安,即今陝西西安。

6,左補阙。治所位址在長安,即今陝西西安。

7,史館編撰。位址在長安,即今陝西西安。

8,司勳員外郎。治所位址在長安,即今陝西西安。

9,黃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省黃岡市,位于長江中遊北岸。

10,池州刺史。治所在今安徽省。

11,睦州刺史。治所在今浙江杭州。

12,湖州刺史。治所在今浙江省。

13,樊川,今屬西安地區。這是杜牧的出生地、故鄉,也是他退休以後度過晚年生活的地方。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從以上杜牧履歷中,我們知道,他走過的地方有:陝西西安、淮南(現在的江蘇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東北部和河南省東南角)、湖北黃岡、黃州,安徽池州、宣城,浙江睦州、湖州。然後退休,回到西安,住在樊川别業。

從杜牧上面這些經曆來看,從争議的三家來看,山西,他沒有去過。湖北、安徽,他都去任過職。也就是說,山西杏花村,應該剔除掉。現在隻縮小到安徽和湖北兩家。

有山西的朋友也許會說:杜牧是朝廷官員,他盡管沒有在山西任過職,他就不能去山西杏花村旅遊一趟嗎?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這話不能說一點道理沒有。但了解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代的官員,和現在的官員相比,可不能同日而語。古代的官員每次在一個地方任職期滿,都要急急忙忙到京城交任,然後再等待吏部稽核,以他卸任之地的政績為基本條件,決定是升職,還是降職;是留京,做京官,還是外放,做地方官。他們基本沒有多少自己的自由時間。如果想像李白那樣到處亂逛,遊山玩水,就得辭職不幹才行。是以,古代官員的行蹤很好掌握。再加上古代道路交通不便的原因,他們出行一次,非常不容易。現在官員的行蹤,就沒法掌握了。隻要他們想去哪裡,那都是分分秒秒的事。火車、飛機、高鐵、動車,任由選擇,而且速度很快。

從杜牧的代表作來看,作品很多,幾乎都脍炙人口。他年輕時,就特别喜歡兵書,曾注曹操所定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戰論》、《守論》、《原十六衛》等文論當代兵事。會昌三年(公元843年),昭義軍亂,杜牧上書李德裕論用兵之法,為李德裕采納。傳世有《樊川文集》。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那麼,談到杜牧的這首七言絕句《清明》詩,作于唐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當時的杜牧,正在安徽池州刺史任上。他本是陝西西安人,按照我國傳統,每到清明,正是緬懷去世先人的日子,杜牧屬于“身在異鄉為異客”,自然是“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這一天,盡管算不上佳節,但每到這一天,大多數人都不免見景生情,心裡感傷。杜牧自然也不例外,他不免也要準備點香燭、紙馬,在四通八達的路口,燒點紙,敬點香,遙寄一下自己的先人。

這一天,似乎老天爺也十配置設定合緬懷先人的這些孝子們,不知不覺,天上就下起雨來。一看下起了雨,不管是上墳燒紙的人,還是行路的過客,都在想辦法找個避雨的地方。由于杜牧是外地人,對本地不熟悉,一是想找個避雨的地方,二是出來時間長了,難免口渴。看到路邊有個牧童,便問道:“小哥,這裡哪有酒館啊?”牧童往遠處一指:“從這裡一直走,就有一個酒館叫杏花村。”

池州貴池西郊,古代的确有個杏花村。據地方志記載,唐會昌年間,有個叫黃廣潤的老人,就曾在此釀酒出售。杏花村店内有井,水似甘泉,特别好喝,人稱“黃公廣潤玉泉”。店裡後院釀酒,店前是杏花村酒館。

故此,杜牧所說的杏花村,應該是指安徽池州貴池西郊的杏花村酒館。這個“杏花村”,既是當初黃廣潤老先生釀酒的小作坊,也是一個迎來送往的小酒館。

杜牧七絕詩《清明》裡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還是在安徽?一,專指村莊杏花村二,專指酒店、酒館的杏花村三,專指酒廠的杏花村四,專指有杏花盛開的村落五,從杜牧的生活經曆尋找答案

他既然當時在池州刺史任上,寫的肯定也是池州地區的“杏花村”,既不可能指湖北,也不可能指别的地方。至于山西的“杏花村”,前面已經說過,盡管曆史悠久,非常有名,但據考證,杜牧并沒有在山西任職的經曆,也就是說,他沒有去過山西。即使他聽說過山西杏花村有名,也肯定不會寫山西的“杏花村”。

不過,據說現在安徽池州這裡的杏花村古代村落,也早已不複存在了,現在的杏花村,是公元2000年以後建設起來的。

以上就是以我的有限見識得出的結論,杜牧老先生《清明》七絕詩中所說的“杏花村”,隻能是指安徽池州的古杏花村,而不可能是指别的其他任何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