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九)作者:馮夢龍

作者:歸零的活在當下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九)作者:馮夢龍

洞察真情的智囊

1.在大量的刑事案件中,存在其它案件與此案、他犯與此犯、同一證人的口供前後不一緻等比較的東西。通過比較,發現其中可疑之處,偵破此案的犯罪線索也就由此産生了。這位禦史非常聰明,當接受了皇帝的诏令,前去調查李靖的謀反案時,他知道僅僅自己對李靖的為人十分了解而懷疑他人的誣告還是不夠的,要澄清李靖的案情,必須找到有力的證據,讓證據為李靖辯護,幫李靖解脫。當時,他固然可以到事發地點去找許多人調查通路,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過于從誣告者本身那裡找到證據了。事情說來也挺簡單的,如果李靖真的想謀反,那麼,證人提供的證詞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應該是一樣的,結果證詞前後沖突,這就證明了其中有詐。禦史正是根據比較證人的前後供詞不一緻而為李靖辨誣的,事實證明他的論斷是正确的。

2.古人雲:窺一斑而見全豹,往往都是通過多細節的分析而解決的。從細小或者司空見慣的事物變化中,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而解決沖突,這是出奇制勝的關鍵。

阿基米得在洗澡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浮力定律;倫琴在試驗中發現了x射線;牛頓在樹下休息的時候看到落下來的蘋果而發現了萬有引力……他們善于發現問題,成就了自己的事業。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事情,它看起來沒有問題,可是心裡總是不舒服。這時,你就要仔細觀察,你要學會生活,從生活中汲取經驗,這樣你才有可能發現問題。如果你不懂得生活,對生活中的常識一無所知,相信你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成就。

3.崔思竟的謀略是:引蛇出洞。他先透過家人幾次密商要事,卻總是被告狀者事先知道的事實,斷定家裡有“内奸”。但這時他還難以準确判斷出誰是“内奸”,于是,采取引蛇出洞的政策,故意釋放了一道煙霧,果然“内奸”不打自招,被引誘出來了。

4.現實生活中,人們也要養成善于思考,認真分析的良好習慣。在大是大非,是非對錯面前擺明自己的立場,對于自己的論斷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論證,理論與實踐有機相結合,有理有據,才能有真正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5.這裡運用了“無中生有”的計策。此計的關鍵在于真假要有變化,虛實必須結合,一假到底,易被敵人發覺,難以制敵。先假後真,先虛後實,無中必須生有。指揮者必須抓住敵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時機,迅速地以“真”、以“實”、以“有”,也就是以出奇制勝的速度,攻擊敵方,等敵人頭腦還來不及清醒時,即被擊潰。

無中生有,這個“無”,指的是“假”,是“虛”。這個“有”,指的是“真”,

是“實”。無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虛實互變,擾亂敵人,使敵方造成判斷失誤,行動失誤。此計可分解為三部曲:第一步,示敵以假,讓敵人誤以為真;第二步,讓敵方識破我方之假,掉以輕心;第三步,我方變假為真,讓敵方仍誤以為假。這樣,敵方思想已被擾亂,主動權就被我方掌握。 在審判案件的過程中,當證據還不确鑿的情況下,經常會看到律師使用“無中生有”的“詐”術,誘導嫌疑人自亂陣腳,一步步走進邏輯的“圈套”,說出對自己不利而對審理案件有價值的事實。當該人說出事實真相的同時,他也許才會猛然醒悟是自己失控說露了嘴。

6.凡屬此類作奸假案,兇手總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迹,斷案人沒有細心的體察是難以偵破的。楊評事的高明,在于他一眼就從張潮去敲門時,叫的是“三娘子”這個細節,而判斷出張潮一定知道趙三已經出門了,這樣,張潮即便不是殺人兇手,至少也是一個知情人。楊評事的成功證明:仔細地審視案件中的每個細節,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僞存真,去粗存細,不論多麼複雜的案情,都是有可能偵破的。

一個小小的細節破了一樁疑案,楊評事的觀察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實在叫人佩服。

生活中常常有些細節能反映大的問題,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能提高判斷分析的能力。

7.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在分析和判處案件,對案件下結論的過程,應該結合事實進行理性分析和論證,依靠證據來證明。隻有論證合理,證據确鑿,才能有理有據,才能真正地做到公正、公平。

8.元人吳亮的《忍經》中說:“清河縣有兩個叫乙普明的兄弟,為了一塊土地的歸屬打了十來年的官司。太守蘇瓊教導他們說:“普天之下,難得的是兄弟;而容易得到的是田地。不論你們之中的哪一個人得到了田地,最終卻失去了兄弟的情義,這又有什麼好處呢?”乙普明兄弟叩首緻謝,請求到外邊去想一想,于是,分開了十來年的兄弟又和好如初,一起回家了。蘇瓊與呂陶一樣,都是善于調解民事糾紛,主張以和為貴的官吏。

呂陶的執法既合理又合情,由當事人自己把田地分贈三個姐姐,使姐弟不因打官司而傷了情分,這種處理辦法,可以說是很善于促進和睦的。如果是由官府出面做出這種決定,效果就不好了。

9.一般人都害怕惹官司,害怕被人冤枉,裴子雲就是因為了解這個道理,才能順利的破案。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應用人們的這個心理,以便順利解決問題。其實,生活是一門大學問,你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它會教你如何為人處事,如何洞察人心,這樣,你才能成為擁有快樂的生活。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九)作者:馮夢龍

10.遇到困難時,如果我們能抓住時機,果斷行動,就能有效地克服不必要的猶豫和顧慮,勇往直前。有的人面對困難,左顧右盼,顧慮重重,看起來思慮全面,實際上渺無頭緒,不但分散了同困難做鬥争的精力,更重要的是銷蝕了同困難做鬥争的勇氣。在這種情況下,果斷則表現為沿着明确的思想軌道,擺脫對立動機的沖突,破除猶豫和顧慮,堅定地采納在深思熟慮的情況下拟定的克服困難的方法,并立即行動起來同困難進行鬥争,以取得最大效果。當情況發生突變時,果斷使我們能夠很快地分析形勢,當機立斷、不失時機地對計劃、方法、政策等做出正确的調整,使其能迅速地适應不斷變化的情況。

面對突然變故,有些人手足無措,而那些偉大的人物卻鎮定自若,他們都是果斷決策的高手,審時度勢後,該出手時就出手。那些優柔寡斷者,簡直就無可救藥。他們不敢決定任何事情,因為他們不知道決定的結果究竟是好是壞,是吉是兇。有些人能力不小,人格也好,但因為優柔寡斷,他們的一生都給糟蹋了。

11.凡是弄巧成拙的,必然會露出破綻,推究稽查事實,奸詐欺騙勢必水落石出,這不過需要斷案人的小心罷了。

組織内部和外部存在着多重關系結構,并且互相作用,構成組織系統。這一系統是随時可能變化的,從穩定到不穩定,從不穩定到穩定,各種變化沖突都是難免的。作為上司者既可能是沖突、變革的直接參與者,也可能是協調員、調停人。不管身處何處,成功的上司者應具有對環境的敏感性,随時關注沖突發生的可能,洞察其内在及潛在原因,預測可能發生的結果,控制和減少不良沖突的産生、激化,解決沖突所暴露的問題;同時,力圖掌握沖突可能帶來的組織不均衡,并利用沖突所激發的創造力,強化正面作用,降低負面損失。

12.人為萬物之靈,極富有感情。不過,對于成人而言,這種感情平時為理智所控制,交往不會輕易地流露出來。一旦碰到突然事故,理智的閘門再也抵擋不住感情的洪峰,這種母子、父子之情就會從内心深處流露迸發出來,這時的感情才是最真實可靠的。黃霸、李崇、李惠都是借用了這種親情,使得親子得到了公斷。

13.态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傅琰細心解糾紛,有效地解決了問題,不僅僅表現了他的細心和認真,還蘊涵了他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管理經驗。

人們常說:天才和愚蠢僅一步之差。這一步之别的主要原因與其說是智力不同,倒不如說是思維方式不同,以正确的方法進行思維,即使智力平平,也可以常常能夠順利達到自己的目的。思維靈活不一定表現在發明創造上,隻要你肯動腦筋,随時都可以享受靈活思維帶給你的便利。

14.客觀世界裡充滿了沖突。我們隻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錯綜複雜的沖突面前立于不敗之地。有些人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不惜造謠生事、無限诽謗,作為上司者,隻有具有靈活的思維和準确的分析判斷能力,才能夠避免被蒙蔽,做出正确的決定,赢得别人的敬佩。

對于形勢複雜難以判斷的事物隻要全面分析和推理,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被表面所迷惑,不被事物的複雜性所吓倒,這樣就能正确地認識事物的現象和本質。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九)作者:馮夢龍

15.在這裡我們不想說審判者韓紹宗有多麼的聰明,而是想說說樊舉人。樊舉人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他了解韓紹宗這個人,韓紹宗是個不怕權貴,不受賄賂的好官。如果你這時向他行賄,或者那壽甯侯的勢力來壓他,他肯定不會屈服,反而會更加的痛恨。還不如老實交代錯誤,争取個寬大處理。這是樊舉人的聰明之處。如果換了一個貪官,說不定,樊舉人用錢賄賂他,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其實,有很多事情,解決的辦法不隻有一個,這個時候,你就該考慮一下當事人的情況,了解當事人的心理,從他們的角度考慮,他們會願意接受哪種解決的辦法,你就用哪種辦法。總之,你要因人而異。

16.王佐從一個案子,發現另一個案子,一下子破了兩個案子,真是讓人拍手稱快。他從告狀人的狀詞中發現了破綻,進而不斷深入,終于發現了一個更大的隐藏的案子。其心思缜密讓人佩服。

人是個複雜的動物,一個再聰明的人,再心細的人,其說話、辦事的時候也必有破綻,隻要你善于發現,就一定能抓住破綻。是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既然你做錯了事情,即使你隐瞞得再好、再深,也遲早會被人發現。與其這樣,還不如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用自己的努力換取你的成功,而不要靠小聰明,耍小把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