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一)作者:馮夢龍

作者:歸零的活在當下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一)作者:馮夢龍

威制敵人的智囊

1.虎狼之秦,噬趙窺魏,觊觎天下,一國之命,懸于一人,從莫之所救的草莽行事到問計侯生的理智回歸,從定計到竊符,從竊符到棰殺矯奪終至卻秦存趙,看似偶然,險象環生;實則必然,步步有據。可謂善播仁義之種者,必獲忠義之實。舉一人可以興式微之邦,得一士可以纾亡國之禍。可見,人主之要,在于辨才用人。 從故事中我們知道,能夠在無論是情節還是人物都處于絕境之下得竊符之計,直接原因是信陵君問計于侯赢,而我們從信陵身上,分明看到了項羽所沒有的從善如流的勇氣與睿智,更感到了劉邦所沒有的用人不疑的氣度胸懷。思維的品質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人格品質。是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從本質上說,是信陵君的人格品質,使他絕處逢生、峰回路轉。

2.在幾何學中,兩點之間的直線是最短的。但在戰争中,最直接的方式不一定最有效。軍事鬥争中最難的,在于通過迂遠曲折的途徑,達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為不利。班超采取以迂為直的途徑,轉而攻擊自己的對手匈奴使臣,及時扭轉了不利的局面,挽救了瀕臨危機的漢鄯友好關系。

“以迂為直”之計用在社會競争上,往往能變劣勢為優勢,以弱制強,戰勝對手。例如,我們時常看到某活動得到某公司的贊助,這是透過一些慈善活動,一些運動項目的方法,來間接推廣他們的産品。也就是說,當我們推廣産品的時候,直接去銷售,成功機率會是比較小的,假如我們繞一個圈,不銷而銷,反而顧客接受的程度就比較好。

3.耿純善于制造假象,誘敵深入,用智慧來擊敗敵人。這裡運用了 “上屋抽梯”的政策。即誘敵深入,阻敵援兵,斷其退路,然後殲之的一種戰術。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後截斷敵人退路,一舉而殲滅。

現實生活中,安放梯子,有很大學問。對性貪之人,則以利誘之;對情驕之人,則以示我方之弱以惑之;對莽撞之人,則設下埋伏以使其中計。是以,一方面要根據情況安放梯子,使對手中計;另一方面,自己也不要貪得無厭,見錢眼開,見光就沾,随意上别人的梯子。

4.京兆尹溫造在南梁叛軍眼中不過是一介書生,三尺微命,哪裡會放到眼裡?而溫造運用韬晦之計,給南梁叛軍一副“不過如此”的軟弱無力的印象。就在他們紛紛解除戒備,高枕無憂的時候,災難卻悄悄地降臨,兩根繩索,巧妙地給他們解除了武裝,士兵離開了武器就沒有戰鬥力了。溫造的伏軍擊殺叛軍就如同殺雞那麼容易了。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一)作者:馮夢龍

5.在生活中,有的人為了升官發财,絞盡腦汁,極盡阿谀逢迎的能事;有的人在與人交往中不亢不卑,不失人格,他們好則言好,差則言差,表現出剛正不阿的精神。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我甯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的垂青。青雲得意的道路是很多的,如果我用阿谀奉迎的辦法換取有力者的垂青和提拔,我早該得志了,但這不是我的道路。”雨果就是憑着自己的勤奮而跻身世界大文豪的行列的。在事業上,隻有像雨果這樣剛直不阿“靠自己”,才能有光輝燦爛的前途。

郭沫若常與科學家們共勉的格言是“道吾惡者是吾師,道吾善者是吾友,阿谀吾者是吾賊”。如果我們能把贊揚自己優點的人作為朋友,把批評自己缺點錯誤的人作為老師,把讨好、獻媚的人視為“賊人”,那麼阿谀逢迎的人自然少了。 做人,應該做一個剛正不阿的人,隻有這樣,才是一個高風亮節的人,才能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受到人民的敬重;而那些阿谀逢迎的人隻不過是給人以茶餘飯後的笑料而已。

6.司法公正觀念是随着國家而誕生的。戰國時的荀子說:“公生明,偏生暗。” 意思就是說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公正廉明是儒家提倡的一種政治理想,它是建立在仁愛誠信基礎上的,強調作為一國之君,首先要以德服天下,這樣才能處事公正,明辨是非。同時代的韓非子在《有度》中說:“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點相似。到了漢代,偉大史學家司馬遷則提出了“奉公如法,則上下平”的思想。他是在描述了廉頗蔺相如的故事後發出感歎的。宋人歐陽修在《三年無改問》中說:“爾心貴正,正則不敢私。”他是從為人處世的角度言公的。由于曆史的限制,中國古代文人未能對公正作出解釋。曆史上有許多剛正不阿的仁人志士。包拯、海瑞直言犯君,蔑視皇親國戚,他們那種為民請命、不怕風險的精神,的确是難能可貴的。

7.故事中蘊含的小可變大和大可以質變深刻警示,卻不容忽視。這樣的因小失大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

大與小的逆反。即把大的說成小的,把小的說成大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把掃屋、小惡、小善等小事看得極其重大。于細微處見精神。一件細小的事情,一個細微的舉動,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精神品質。營造一種舒心舒适的生态,事關我們的生活品位,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善惡在一念之間。小是相對的,但善與惡卻是絕對的。再小的惡也是惡,再小的善也是善,不會影響人們的評判。人格與尊嚴總在一念之間得到展現。很多時候,善是一種循環,惡也是一種循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小人為我們所不齒。在自己看來微不足道的對他人利益的侵犯,也許将在我們身上留下擦不去的污漬。“千裡之堤,潰于蟻穴”,是永遠的忠告。

從點滴做起。一次關燈,一句善語,一次讓座,一個微笑,都是對公共利益的貢獻,都是對生态營建的貢獻。小小的善舉,舉手之勞,并不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卻能換來諒解、和睦、友誼與一夜的安眠。為社會做點事,為他人做點事,為自己做點事。美好生活就在你我的點滴中創造。

8.東吳的黃蓋不僅是一個難得的武将,而且也是一個有謀的文官,他以治軍的鐵腕整頓下屬的腐敗作風,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沖鋒陷陣是其特長,而治理政務則是其短。為了揚長避短,他運用了兵法中“兵不厭詐”的辦法。聯想到赤壁之戰中的苦肉計,他可算是兵不厭詐這一戰術思想的大師。

況鐘不同于一般官吏的可貴之處,在于他不隻有鐵腕的手段,同時,還有體恤下屬的慈悲心腸。一場火災的肇事者是一個小吏,況鐘隻對他給予“痛杖一百,喝令歸舍“的處分。然後,況鐘上一封奏折,把全部責任自己承擔下來,一位封建官吏,能如此代人受過,自遣自責。不令人可敬可佩嗎?

9.選擇時機,把握時機,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善于利用時機,容易取得成功,喪失時機,就會終生遺憾。審時度勢,認識時務,把握機遇,是處世謀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們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人富貴,有人貧窮;有人顯達,有人沉淪;有人常交好運,一帆風順,有人厄運纏身,常陷困境。到底是什麼力量?人生的命運遭遇決定于客觀條件,也決定于主觀因素,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機遇隻是成功的有利條件,能否成功,取決于人們的主觀努力。主要靠選擇行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行動的計劃和方法,以及根據情況變化采取應變的措施。

10.老子,可以說是達到了天下為公的最高境界了。天地是多麼偉大,養育人民卻不把他們作為自己的子孫,成就萬物卻不占為己有,萬物都受到他的恩澤,得到他的好處,然而卻沒有誰知道這些從哪裡來。在因果循環不斷更替,因而無法說清這是你的,那是我的。從天地至公的觀點來看,确實如此。不管這個人在世時是轟轟烈烈,還是默默無聞,但他最後還是要回到自然的天地中。

現實生活中,來去匆匆的人們,為了名利,不顧辛勞,不擇手段,把個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整日為名所累,為利所惑,有着無數的迷惑和茫然。如果從天地至公的角度來看,這樣做又何苦呢?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一)作者:馮夢龍

11.中國古代是一個非常重視禮教和孝道的社會,是以父親被冤枉死後,兒子不惜一切代價誓報父仇的故事連綿不斷,這便使得封建社會的統治者陷入十分尴尬和為難的境地。因為如果要提倡孝道,子報父仇者,應當大張旗鼓地予以旌表;但是如此一來一往的互相仇殺,而不加以懲罰,勢必會影響對社會的安定和團結。但是,古今中外,有多少功成名就的傑出者,莫不是通過幾番艱苦奮鬥,才得以走向成功的殿堂。如果要探究其背後深層次的動因,保家為國、出人頭地、報答親情、濟世拯民、報仇雪恥等,不一而足。

現代社會,建功立業,靠什麼來強烈地支撐着你含辛茹苦、忍辱負重、發憤打拼呢?是美好的希望與願景,是執着的追求與信念。

12.一夥強盜闖入了家門,這對一般人來說是一場災難。但是獨獨是碰到了武藝高強、膽大包天的窦建德,那些強盜便是自己送命來了。而且,窦建德勇敢地殺了三個翻牆進來的強盜之後,又用智謀拉屍體的繩子巧用賊刀揮刀而下,又殺了屋外的幾個強盜。如此有勇有謀,有膽有智,難怪窦建德後來會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時的英雄豪傑。

13.身涉紛繁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在歲月長河中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當身臨險境時,總會期待着有人伸出一雙援助之手!

人一生,路很長,互助是歲月旅途中一盆旺盛的火,照亮你也照亮我;見義勇為是一杯熱茶,能驅走人間的困難、逆境。 如今社會,人們早已把見義勇為和互助遠遠抛在腦後。在街上常常見到這樣的一幕:有劫匪做案,人們卻冷漠旁觀,甚至在一旁看熱鬧。如果人人都這樣,當别人有危險時,視而不見,那麼當自己是受害人時,當自己需要别人幫助時,你又有何感想?也許你那時才後悔自己過去的袖手旁觀。 見義勇為永遠是現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與行為。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一)作者:馮夢龍

14.包拯《論星變》中提到:“發号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意思是說發号施令,關鍵在于一定施行;獎賞善行、懲罰犯罪,關鍵在于不随意擴大範圍。治理國家,必須有固定的規章制度。中國的春秋以前強調以道德禮義來治國,後來開始有了成文法典,秦代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後,強調按法律、制度辦事。當然,在專制制度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但在傳統美德中仍有加強法律和制度建設的思想。 司馬光《進修心治國之要劄子狀》中說道:“有功則賞,有罪則刑。”意思是說隻要有功就賞賜,隻要有罪就處罰。這句話旨在強調要維護法律的公平和執法的公正,行賞論罰,以“有功”和“有罪”來衡量,不能憑一時的喜怒,也不能憑與自己關系的遠近親疏。春秋時晉國的祁奚先後舉薦仇人和兒子接替自己的官職,被當時的人譽為“外舉不避仇,内舉不避親”。

15.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奴才在主子面前點頭哈腰,唯唯諾諾,但是對待他人,其威風卻比主子還要厲害。一個神策軍的将領,竟然把當朝的宰相都不放在眼裡,在宰相家裡大吵大鬧。至于對待其它的一般平民,就可想而知了。值得稱道的是,薛元賞不畏強暴,甚至不怕丢掉烏紗帽,冒着殺頭的危險,對于宦官置之不理,命人杖之。這充分展現了正直官吏的偉大勇氣和嫉惡如仇的膽識。

16.人之常情,沒有不害怕死的。衆所周知,戰争是殘酷無情、流血犧牲的行為。是以,古之善為将者,必欲使士卒畏己不畏敵。

上司者要清楚,下級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是有一定限度的。壓力适度,則能轉化成動力。壓力超過了一定的度,即壓力過度,就容易産生恐懼、憤怒、焦慮情緒和攻擊、反抗行為。當然,如果上司者所給的壓力達不到一定的程度,也不能使下級将其潛力充分地發揮出來。是以,壓力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弊的一面,問題在于壓力的量和限度,即權力作用對象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達到最佳量之前,工作效率、權力效益會提高;超過了這個最佳量,工作效率、權力效益就會下降,甚至可能會導緻上司者和被上司者之間的對抗和沖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