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董仲舒有多厲害?

董仲舒因提出“大一統”、“天人感應”、“以德治國”三大思想, 奠定了漢朝盛世的基礎,名留青史。但也正是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憑一己之力把曾經光輝燦爛的百家争鳴弄得偃旗息鼓,讓儒家思想一家獨大,進而惹來諸多争議。

這麼一個卓越的人,按理說放在哪個王朝也應是為王為相的人,卻在當了一小短時間官後便被罷免官職,以一個平民百姓的身份了卻了一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曆史上的董仲舒有多厲害?

董仲舒出生于時局穩定的漢文帝時期,家中藏書無數,良田萬頃,是遠近知名的富豪。身為富二代的他并不滿足現狀,反而發奮學習,筆耕不辍,三十而立的年齡便開班講學,宣揚儒家經典,一時間門生無數,桃李滿園,親自證明了努力又有天賦的富二代是多麼可怕。

随後,漢武帝即位,欲納天下英才于一朝之中,早已蜚聲天下的董仲舒被推舉參加策問,漢武帝和他一問一答,聯手貢獻了青史留名的”天人三問”。也正是在這天人三問之中,董仲舒的理論體系逐漸成熟,“天人感應”的君權神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世方略均是通過此事件昭告天下。理所當然的,董仲舒獲得了漢武帝的賞識,被派到江都易王劉非那裡當了一國之相。

曆史上的董仲舒有多厲害?

在江都,董仲舒一邊勸劉非好好做人,當個地方王就當,千萬不要有什麼謀反的心;一邊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逮着什麼機會都要寫信給漢武帝,繼續加深自己理論在帝王那裡的印象。

​就這樣,一個一步登天的年輕人,本來可以靠着在親王身邊當差這一離權力中心不遠也不近的距離,慢慢培養自己的人脈,加深自己的底蘊,最終長成一棵漢朝的參天大樹,卻不料在這關鍵的時期,栽了一個大跟頭。漢武帝建元6年,埋着劉邦、呂後的長陵、遼東的高廟相繼起了大火,董仲舒又準備拿這事宣揚自己的理論,殊不知信寫好還沒寄出,卻被一個叫做主父偃的人提前看到,本來就和董仲舒不對付的他當即便把此信交給了漢武帝。

曆史上的董仲舒有多厲害?

這下董仲舒是差點被斬首,也就是他命大,最後關頭漢武帝心軟,饒了他一命,之後本來還想讓他複出,但被吓怕了的他再也不敢涉足朝堂,終此一生,都老老實實當了個教書先生。

大家可能要問了,一封信而已,漢武帝好歹也是千古一帝,至于麼?這裡我要解釋下,首先,董仲舒那封信是挺膈應人。信的主題是天人感應說,意思是帝王有沒有德上天都看着,而且上天還能通過某種方式和人間互動,大家看看,處在起火這事之後寫這封信,這不就是暗示漢武帝你德行有虧,是以才讓上天降災嗎?漢武帝能不怒?

曆史上的董仲舒有多厲害?

不過,我相信董仲舒也不傻,他肯定琢磨着先上這信,完事自己再一解釋,打一巴掌給顆棗,這事也就過了。萬萬沒想到,硬是出了個主父偃,偷偷打了小報告,那這事的性質就完全變了,董仲舒是無論如何都說不清,隻能接受“偷寫上司壞話”這一黑鍋。

其次,漢武帝本就多疑,還十分虔信巫蠱之事,别的不說,就說董仲舒委屈巴巴下台的44年後,震驚曆史的巫蠱之禍便爆發了,那陣仗,那架勢,縱觀華夏五千史,也沒有哪個誤會能這麼血腥。而這一切,全是因為漢武帝的疑心所引發,也就是說,漢武帝絕不是一個寬仁的君主,卻一定是一個狠辣的帝王,按照董仲舒這憨直的性子,或早或晚,這一劫,是怎麼都逃不掉的。

曆史上的董仲舒有多厲害?

董仲舒的一生,喜憂參半,甚難評說。他的功,首先在于提出了天人感應說,把“君權神授”這一理念徹底固定了下來,為後世所有“帝王”這一職業的存在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據,從此,帝王不再是如夏商一般,是祖靈神魂的代言人;也不再是西周東周那樣,是各式聯盟的盟主。他們變成了上天意志的人間化身,神聖不可侵犯。

其次,他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思想直接終結了自戰國以來争論不休的百家對抗,公共資源與智庫人才從此不再被分割、不再被對立,反而共同服務于一個理念的大架構,成為了綿延千年的封建王朝的治世基本。

曆史上的董仲舒有多厲害?

我們也應看到,正是一理念的提出,極大的禁锢了各類思潮的出現以及發展,僵化了中國精英階層的創新意識,直接導緻中國在近現代曆史中難以靈活轉圜,一度落後于整個世界,差點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這能被稱為董仲舒的過。

但如要是以去苛責一個千年前的古人,又不甚公平,終究,他隻是一個古代的讀書人,受困于自己的時代和環境,不可能高瞻遠矚意識到蒸汽機的發明,以及工業革命的到來。身為他那個時代的人,他已經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對曆史的程序,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貢獻。

曆史上的董仲舒有多厲害?

總之,咱們公平且全面來看的話,董仲舒的功是大于過的。曆史沒有如果,我們并不能保證法家天下或者道家的天下就一定來的更好,比較起來,反倒是儒家的天下,在連綿亂世裡存下了一抹人性的溫情,而這,就是那個因為一封信便被罷官的讀書人,留在華夏這千年曆史裡,最好的禮物。

對曆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曆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