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魏忠賢獨攬朝政時,後金沒打進來,勵精圖治的崇祯而被攻破世界上有四種人,聰明的懶人、聰明的勤快人、愚蠢的懶人和愚蠢的勤快人。就崇祯和他的前任天啟而言,天啟屬于聰明的懶人,實際上我認為天啟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隻是不喜歡政務,成天忙于自己的愛好(木匠活)去了,便把政務交給了魏忠賢。崇祯屬于愚蠢的勤快人的類型。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世界上有四種人,聰明的懶人、聰明的勤快人、愚蠢的懶人和愚蠢的勤快人。就崇祯和他的前任天啟而言,天啟屬于聰明的懶人,實際上我認為天啟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隻是不喜歡政務,成天忙于自己的愛好(木匠活)去了,便把政務交給了魏忠賢。崇祯屬于愚蠢的勤快人的類型。</h1>

就危害程度來說,聰明的懶人危害最小,一般來說懂得放權,大事情自己抓,小事都交給屬下去做;而愚蠢的勤快人危害最大,啥事都自己一手抓,一件事情都抓不好。

聰明的懶人模式下的魏忠賢雖然天啟皇帝什麼政務都不管,但是有明一代從來沒有出現過宦官專權、外戚專權以及權臣專權的情況,我說的專權是指能夠廢立皇帝的哪種專權,說白了有明一代就是下屬再怎麼鬧騰,在皇帝面前都是浮雲。在這個前提下,天啟放心地讓魏忠賢去做事了。

天啟時期最大的危機是什麼?就是關外的滿清勢力。那麼怎麼對付滿清呢?要用兵,用兵的話需要什麼呢?自然是錢糧了。

為什麼魏忠賢獨攬朝政時,後金沒打進來,勵精圖治的崇祯而被攻破世界上有四種人,聰明的懶人、聰明的勤快人、愚蠢的懶人和愚蠢的勤快人。就崇祯和他的前任天啟而言,天啟屬于聰明的懶人,實際上我認為天啟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隻是不喜歡政務,成天忙于自己的愛好(木匠活)去了,便把政務交給了魏忠賢。崇祯屬于愚蠢的勤快人的類型。

▲魏忠賢的優點在于解決了軍費問題又沒有後遺症

那麼錢糧從哪裡來呢?以當時明朝的财政收入是無法支援的,畢竟一年隻有320萬兩左右的财政收入,而東北地區一年的軍費在400萬兩白銀以上。要弄錢,要麼加征賦稅,找廣大老百姓要,要麼找有錢人或者官宦人家。

魏忠賢聰明的地方就在于,他沒有找老百姓加征稅收,因為他知道窮人已經活在了生死邊緣,一旦加征稅收會造反。是以他把手伸向了有錢人和官宦人家,這些人有錢,數量不大,也不敢造反。是以在魏忠賢時期,他做到了能保障東北地區軍費的同時,老百姓也沒有造反。

為什麼魏忠賢獨攬朝政時,後金沒打進來,勵精圖治的崇祯而被攻破世界上有四種人,聰明的懶人、聰明的勤快人、愚蠢的懶人和愚蠢的勤快人。就崇祯和他的前任天啟而言,天啟屬于聰明的懶人,實際上我認為天啟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隻是不喜歡政務,成天忙于自己的愛好(木匠活)去了,便把政務交給了魏忠賢。崇祯屬于愚蠢的勤快人的類型。

▲木匠皇帝雖然啥事不管,但也人畜無害

畢竟明朝家大業大,隻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援,總是能夠組建起足夠的軍隊去抵禦關外的滿清,雖然失誤很多,但好歹明朝在量能上遠遠大于當時的滿清,滿清也就自然打不進來了。

愚蠢的勤快人模式下的崇祯崇祯犯下的錯誤太多,原因在于他确實能力太差,不适合當皇帝,卻偏偏當了皇帝。

失誤之一:過于尖酸刻薄

崇祯對于大臣最喜歡問話,一問話就問這個問題多久能解決?這種問話首先就坑了袁崇煥。袁崇煥當初也是意氣用事說五年能平定東北的滿清。結果崇祯當真了,隻給了袁崇煥五年時間。我認為後來袁崇煥的種種失誤就跟這個有關。袁崇煥後來知道崇祯是當真了,心态也就發生了變化。他為什麼要殺毛文龍呢?其實是沒必要殺的,但是當時一是他和皇太極有約定,皇太極說隻要他能殺了毛文龍,那麼皇太極就會和明朝議和。當然這基本是在忽悠,可是當時急了的袁崇煥有些信了;其次是袁崇煥需要統一調配,既然要五年解決滿清,那麼東北的一切都要集中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偏偏毛文龍不聽袁崇煥的調遣,袁崇煥也怕毛文龍的這種風氣一旦助長起來,自己調配其他地方的将領就麻煩了,于是也動了殺毛文龍之心。結果毛文龍就被殺了。

為什麼魏忠賢獨攬朝政時,後金沒打進來,勵精圖治的崇祯而被攻破世界上有四種人,聰明的懶人、聰明的勤快人、愚蠢的懶人和愚蠢的勤快人。就崇祯和他的前任天啟而言,天啟屬于聰明的懶人,實際上我認為天啟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隻是不喜歡政務,成天忙于自己的愛好(木匠活)去了,便把政務交給了魏忠賢。崇祯屬于愚蠢的勤快人的類型。

▲沒有用好袁崇煥,說明崇祯當皇帝的素質不行

這就造成了後來袁崇煥被殺的因素之一吧。毛文龍死了以後,皇太極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進攻明朝,結果就繞過了山海關打到了北京,袁崇煥與皇太極經過大戰,終于打退了皇太極,也造成了崇祯對袁崇煥的徹底失去信任,進而殺了袁崇煥。其實袁崇煥後來反常的表現,很可能是五年之約造成的。

除了袁崇煥外,其他的官員也是如此,非要問多久能解決,如果大臣說一年,崇祯就真的隻給一年,如果要時間長,崇祯其實也不允許。往往到了一年之後,問題沒解決,崇祯一天也不多給直接就把這個官員給辦了,但隻要再多給一些日子,其實問題也就真的解決了。

失誤之二:急功近利,胡亂指揮。

這點展現最典型的就是洪承疇,當年洪承疇剿滅李自成,本來打的李自成隻剩下了十多人,躲在了深山老林中,眼看就要抓到李自成了,結果崇祯就在這個時候調走了洪承疇,要他去東北對付滿清。

為什麼魏忠賢獨攬朝政時,後金沒打進來,勵精圖治的崇祯而被攻破世界上有四種人,聰明的懶人、聰明的勤快人、愚蠢的懶人和愚蠢的勤快人。就崇祯和他的前任天啟而言,天啟屬于聰明的懶人,實際上我認為天啟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隻是不喜歡政務,成天忙于自己的愛好(木匠活)去了,便把政務交給了魏忠賢。崇祯屬于愚蠢的勤快人的類型。

▲另一員大将洪承疇也是被崇祯作死掉的

到了東北,洪承疇組織了松山會戰,一開始很順利,如果按部就班步步推進,此戰是可以獲勝的,但是崇祯急功近利,要洪承疇在後勤補給沒有跟上的情況下與皇太極決戰,洪承疇無奈之下發動了一場試探性的進攻,結果就被皇太極斷了後路,最終全軍覆沒。

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如後來的孫傳庭也是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被崇祯催促出潼關與李自成決戰,結果戰敗。

失誤之三:尖酸刻薄

其實打仗需要的是錢,崇祯很有錢,内府裡藏了3700萬兩白銀和價值150萬兩白銀的黃金,但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崇祯一毛不拔。而當時北方的老百姓由于連年天災,早已食不果腹,許多人家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悲慘境地,在崇祯死前的兩個多月,他還下旨要各地催征糧饷,完全不顧天下百姓的死活。當時他隻要拿出自己私産的一個零頭,都可以解決全國兩年的加征。可見崇祯尖酸到了什麼程度。

為什麼魏忠賢獨攬朝政時,後金沒打進來,勵精圖治的崇祯而被攻破世界上有四種人,聰明的懶人、聰明的勤快人、愚蠢的懶人和愚蠢的勤快人。就崇祯和他的前任天啟而言,天啟屬于聰明的懶人,實際上我認為天啟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隻是不喜歡政務,成天忙于自己的愛好(木匠活)去了,便把政務交給了魏忠賢。崇祯屬于愚蠢的勤快人的類型。

▲崇祯把當時的北方地區變成了人間地獄

因為加征,是以才會造成農民起義的此起彼伏,人民活不下去了,就隻能跟崇祯造反了。

失誤之四:死要面子

其實關外的皇太極誠心想和崇祯談判,這種信号發了十次以上。對于皇太極來說,議和也确實是他所需要的,因為東北地區缺生活必需品,需要通過與明朝的貿易來實作,而議和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貿易來解決他所轄地區的生活問題。遺憾的是崇祯出于面子一直沒有和皇太極議和,怕别人說他認慫。

到了松山大戰之後,崇祯才決心議和,派了陳新甲全權辦理此事。陳新甲也是跟皇太極談好了,結果這個消息洩露,崇祯直接甩鍋陳新甲,自己撇得一幹二淨,殺了陳新甲,這件事情最終不了了之。

為什麼魏忠賢獨攬朝政時,後金沒打進來,勵精圖治的崇祯而被攻破世界上有四種人,聰明的懶人、聰明的勤快人、愚蠢的懶人和愚蠢的勤快人。就崇祯和他的前任天啟而言,天啟屬于聰明的懶人,實際上我認為天啟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隻是不喜歡政務,成天忙于自己的愛好(木匠活)去了,便把政務交給了魏忠賢。崇祯屬于愚蠢的勤快人的類型。

▲崇祯上煤山其實是死有餘辜

到了最後,李自成包圍了北京,眼看要打進紫禁城了,李自成向崇祯提了一個非常優厚的條件,繼續承認崇祯是皇帝,崇祯封他為西北王,給他一百萬兩白銀,今後他為崇祯剿滅其他農民起義軍。就是這種情況下的這種條件,崇祯出于面子竟然沒接受。

是以崇祯最後上吊自殺确實怪不了别人,隻能怪他自己了。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