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上海一名17歲的高中男生,從母親停在路中央的白色轎車中奪門而出,從上海盧浦大橋一躍而下。
經120确認當場死亡。
母親沒能追上兒子。
悲劇發生後,她坐在路邊捶地痛哭。
很多人注意到,在兒子沖出去之前,母親就站在車外與車裡的兒子說話。
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麼,我們無從得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絕不值得一個少年用生命做代價向這個世界抗議。
視訊曝光後引發了大範圍的讨論。
有人責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有人歸咎于親子關系出了差錯。
更多的人,聯想到了自己。
就像中島美嘉有首歌叫《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成長到今天,很多人都因為某些大大小小的事,産生過“死了算了”的念頭。
想死
不活了
挺不下去了
……
很難分辨哪句是一時的抱怨,哪句是絕望前最後的求救。
更何況,大家總是習慣性的用“都是這麼過來的”、“挺過去就好了”、“這都不是事兒”敷衍過去。
從外表無法窺探的“心理健康”,真的,太不受重視。
此時,橘子君想到了19歲的少年楊飛。
楊飛有暴力傾向,凡事能動手的絕不動嘴,又一次沖突後,同學報警,楊飛被送往醫院精神科治療。
醫生診斷後認為他表現出強烈的行為問題,很可能承受太多心理壓力。
楊父聽到後無所謂的一笑:
誰不是這樣長大的呢?真正的爺們都是委屈憋大的。
楊父嘴中的委屈,不是什麼開天辟地的大事兒。
不過是父親逼兒子學鋼琴,兒子死活不考級,被揍了幾頓而已;
不過是前一天睡晚了,第二天差點錯過英語考試,被鎖在地下室而已;
不過是在家裡出不去隻能打遊戲,又因為“遊戲上瘾”被送去網瘾中心而已……
這又怎麼了?誰小時候還沒挨過揍啊。
孩子不打不聽話,恨不恨的無所謂 。
作家長的嘛,隻要孩子将來有出息就行……
楊父的想法造成了什麼後果?
楊飛的脾氣一點就炸,跟父親零溝通,活着的指望就是長大了遠離家庭。
他覺得,自己的出現就是個錯誤。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們不知道19歲的楊飛将來能否與父親和解。
但30多歲的王玲珑已經因為躁郁症成了大家眼中的“瘋子”。
從國外留學歸來的王玲珑,做共享單車開始創業。
現在滿城亂停的共享單車都什麼樣大家也知道,王玲珑的公司黃了,她瘋了。
在外人看來,王玲珑的媽媽每天為女兒送飯,是個好母親。
在王玲珑看來,自己的一切悲劇都源于強勢的母親。
從小到大,王玲珑都活在對母親的恐懼中。
母親給她太多壓力:從國小起就,休息日被輔導班、興趣班取代,犯錯用體罰處理。
王玲珑做夢都想成功,好讓母親知道:你錯了,不按你的規劃走,我也能過得很好。
誰知道,哪怕在她剛創業最成功的時候,母親依舊給她潑冷水。
王玲珑創業失敗了。
這是不是證明,母親對了?
王玲珑一直梗在心頭的那口氣,一下子散了,她的魂兒也散了。
丈夫是知名企業家的文娟,在外人眼裡是個幸福的闊太太。
直到有一天,她因“從樓梯摔下”被送去醫院,滿臉的淤青說明,她被家暴。
為什麼不報警?為什麼不離婚?
因為這個社會總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因為家人勸她:你十年沒出來工作過,一個女人,沒法生存。
楊飛、王玲珑、文娟該怎麼辦呢?
窦骁、苗苗主演的新劇《愛上你治愈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
建議楊飛與楊父進行家庭治療(以家庭為對象實施的團體心理治療模式),讓楊父學會傾聽和溝通,而不是單方面的說教。
告訴王玲珑,就算失敗了也沒什麼,這隻是證明了她勇敢去嘗試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讓文娟明白,被家暴不是受害者的錯,她值得被尊重,一個人也能好好生活。
以前,大家老抱怨國産劇題材有限。
當台劇拍出立意深刻的高分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還在霸道總裁和小百花的“顔即正義”裡團團轉。
是以,當橘子君看到這部由真實案例改編的,國内首部都市心理治愈題材電視劇,迫不及待的想要介紹給大家。
哪怕不完美,也足夠令人欣喜它的出現。
肉體上的疤痕,可以通過手術消除。
心上的疤痕,卻很難随着時間自動愈合。
此刻,橘子君希望你能夠給這個溫柔的故事一個機會。
重視心理健康,被治愈,也學着治愈别人。
最後一句
照進現實的劇,100集我們也不嫌多。
(版權歸橘子娛樂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