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有一位将領,他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同時,戰功赫赫,就連諸葛亮都十分崇拜,那他是誰呢?究竟有多厲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位戰國名将。
樂毅,戰國時期的軍事家,中山靈壽人,是大将樂羊的後代,曾率兵進攻中山國,因戰功被封在靈壽,從此,樂氏後代便留在此地,後來,局勢動蕩,中山國被趙武靈王所滅。
是以,樂毅便成為了趙國人,在曆史上,樂羊十分有名,可以說是一代名将,整個樂氏家族在當時都聲名顯赫,樂毅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逐漸成長起來。

樂毅
受家庭的影響及基因的原因,樂毅自幼聰明好學,尤其喜好兵法,長大後,一個朋友建議他外出做官,剛好這時趙武靈王在位,憑借胡服騎射使得趙國的國力有了大幅提高。
于是,樂毅便也想要出仕從官,可是,正當他準備做官之時,趙國的局勢發生動蕩,趙惠文王與太子章争奪權力,太子章戰敗而亡。
接着,趙惠文王便将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在沙丘,這也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變,樂毅在親眼目睹了這一場場悲劇後,加之内亂導緻趙國的國力明顯衰敗。
無奈之下,樂毅便灰心離開趙國,之後,便前往魏國基層做官。
樂毅作戰
随着時局的不斷動蕩,燕國因為權利之争發生内亂,一旁的齊國見狀,心想,何不借此機會大撈一筆呢?于是,齊王便派匡章前往燕國将燕國的宗廟搗毀,進而奪取了燕國的财寶與重器。
經過這一折騰,燕國從此變得滿目瘡痍,之後,燕昭王繼位後,心中對于齊國的做法仍痛恨不已,并在心中立志一定要為國家報仇雪恨,那該怎麼報仇呢?
首先他令手下建立了黃金台,面向全社會廣納良将。
就在這時,在魏國做官的樂毅奉命出使燕國,燕昭王在與樂毅交談許久後,對他極為賞識,便想要将其納入自己麾下。
經過燕昭王的反複勸說後,終于樂毅有所心動,從此進入燕國,被封為亞卿,這個職位,雖然沒有是什麼實際職能,卻是離國君最近的官職。
一轉眼,到了戰國中期,燕昭王準備以樂毅為亞卿推行變法改革,首先,整治法度,加強官吏的考核與審查制度。
樂毅伐齊
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原則,以功績與官爵為主,杜絕因為關系而晉升爵位,再次,全國上下,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要遵守法律。
最後,軍事上要對士兵進行紀律及戰法的訓練,進而提高燕國的軍事力量。
經過28年的努力,燕昭王在樂毅的輔佐下,國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這時,一個貫穿在整個燕國人民心中的仇恨再次提了起來,那就是為國報仇,找齊國算賬。
而這時候的齊國,由于多年來不斷的伐楚、攻秦、擊魏,早已惹得天下不滿,加之常年的征戰,齊國此時早已内憂外患。
這對燕國來說,必然是複仇的最佳時機,于是,燕昭王便與樂毅一同商量計策,準備一雪前恥。
這時,樂毅覺得壽司的駱駝比馬大,不能是以掉以輕心,齊國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觑,要想滅齊,必須合縱才可以,于是,便向燕昭王上書,燕昭王也極為贊同,當即便派樂毅出使趙國,與趙國結盟。
與此同時,還派其他專人前往楚國、魏國等地商量,結果自然也不出樂毅的預料,其他各國聽說要合縱攻打齊國,很是欣喜,當場便紛紛答應。
就這樣,樂毅以趙、楚、韓、魏、燕五國統帥的身份向齊國攻去,利用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經占領了的齊國地區實行減免賦稅等政策,以此來擷取民心,這樣一步步将齊國瓦解。
眼看齊國将滅亡,這時,田單出征,與樂毅死守五年,可就在這時,燕昭王病逝,這對樂毅來說,簡直晴天霹靂。
樂毅雕像
不久,燕惠王繼位,這個人在做太子時就對樂毅十分不滿,田單得知後,便借此實行了反間計,無奈之下,樂毅被燕惠王趕出燕國。
回到趙國,做了望諸君,樂毅走後,燕惠王派騎劫前來頂替了樂毅的位置,可是,這個騎劫能力極弱,很快便中了田單的計謀。
就這樣,燕國曾經攻下的部分土地,被齊國依次收回,騎劫也是以戰死沙場,這時候,燕惠王才心生悔恨之意,後悔當初将樂毅趕出燕國,但不管怎麼說,都為時晚矣。
這樣一位強将就這樣被昏君毀于一旦,後來,樂毅寫下文章《報燕惠王書》,其中怒斥了燕惠王的過錯,同時抒發了自己功敗垂成的慨歎。
諸葛亮、司馬遷等多次稱贊這篇文章,認為樂毅是一個忠誠且極富智慧的良将,曾一度将他視為自己的偶像,之後,樂毅也有所釋然,奔走于燕趙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