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争年代,軍人不僅面臨着死亡的威脅,那些活下來的人,也經常備受各種疾病折磨。在我國的開國将帥中,就有兩個人,因為戰争期間的種種原因落下了病根,導緻他們餘生都被頭疼所折磨。
一個就是林彪,而另一個就是粟裕。被頭疼折磨了大半輩子的粟裕,一直到死後遺體火化,人們才真正搞明白這位戰鬥了大半輩子的革命家頭疼的真正原因。

粟裕和林彪
粟裕将軍究竟是怎麼落下頭痛的病根的呢?人們又從粟裕将軍的遺體中發現了些什麼呢?頭疼給粟裕将軍帶來了什麼樣的困擾呢?
在開國将帥中,說到身體不好,人們往往都會想到林彪與粟裕,而他們二人同樣都是受到頭疼的襲擾。
根據當年從業人員的記載,林彪在頭疼起來的時候,無奈隻能用毛巾使勁搓自己的頭部,而粟裕則是選擇不斷用涼水沖頭來緩解疼痛。
這兩個在戰場上殺敵無數的虎将,在面對頭疼時,卻顯得有些無可奈何。林彪之是以頭疼,這在曆史中早有記載。
當年在抗戰期間,林彪在無意中遭到了閻錫山的晉綏軍誤傷,雖然保了一條命,但是卻落下了頭痛的毛病。而至于粟裕将軍為什麼頭疼,這一時間沒有誰能給出結論。
根據粟裕的妻子描述,粟裕雖然平時看起來并沒有什麼異樣,但是一旦頭疼發作起來,就如同變了一個人。
粟裕與妻子
據他所說,每次頭疼就像腦袋裡有數千根針紮着他的腦子。因為頭疼,粟裕的許多工作都被耽擱了。
在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不多久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粗暴幹涉北韓半島。遭到突襲的北韓人民軍一時間潰不成軍,節節敗退,美軍一路直接追殺到了鴨綠江,甚至派出空軍轟炸我國東北地區。
為了新中國的安全與未來,我國黨和國家上司人決定組建志願軍入朝作戰,抗美援朝,保衛新中國。雖然決策下來了,但是志願軍主帥的人選卻遲遲沒有定下來。
雖然我們知道後來是彭老總帶軍打赢了這場實力差距巨大的立國之戰,但是當時的彭老總正在大西北主持工作,中央當時對于彭老總也有别的工作安排。
是以當時的中央最初的志願軍主帥的人標明的就是粟裕将軍。由于粟裕經常在戰場上打奇仗,而且也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是以大多數人都覺得粟裕将軍正是不二人選。
經過多方考量,毛主席就決定讓粟裕将軍擔任主帥,帶領志願軍奔赴北韓戰場。但是此時的粟裕将軍,正被頭疼折磨,别說去條件惡劣的北韓半島帶兵作戰,就連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極端影響。
根據相關記載,當時的粟裕将軍頭疼到連吃飯都隻能把菜在面前擺成一豎列,因為當他的腦袋左右轉動的時候,頭顱就會痛得難以忍受。
毛主席也深知北韓半島的惡劣情況與艱苦,見粟裕将軍的頭疼如此嚴重,便打消了讓其領兵出戰的想法,并要粟裕将手頭工作放下,立即去蘇聯進行檢查。
在安排好手頭工作後,中央很快就安排粟裕将軍去了蘇聯進行檢查。當時國内的醫療水準很低,難以查到粟裕将軍的病因,是以人們便把希望寄托在了醫療十分發達的蘇聯。
但是當粟裕将軍一行來到蘇聯後,結果卻讓他們大失所望。當時的蘇聯雖然有着全世界前列的醫療水準,但是蘇聯醫生也不能查出這位來自新中國的進階将領究竟為什麼頭疼。
找不到病因,也就無法對症下藥。粟裕将軍一行人也在蘇聯簡短休養了一陣子後,便回到了祖國。
回到中國的粟裕也隻好拖着病體繼續工作,這總是無端發作的頭疼整整折磨了這位共和國開國将軍五十四年,而這個頭疼的真正病因在粟裕将軍遺體火化之後,才被世人真正所知。
在粟裕将軍的遺體被推進火化爐火化後,人們在最後的骨灰中,十分驚異地發現了三塊子彈片,誰也沒能想到有三塊彈片在粟裕将軍的頭顱中足足待了半個多世紀。而這三塊彈片的淵源還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時期。
說到這三塊彈片,首先就要說到了武平戰役。武平戰役發生在1927年10月,此時武昌起義剛過去沒多久,起義部隊在轉移過程中遭遇到了國民黨反動部隊的埋伏。
當時的粟裕還隻是起義軍中的一個警衛班班長,在察覺到了不對勁之後,便自告奮勇帶領所屬部隊殿後,掩護大部隊的撤退。
面對數十倍于己的敵人,粟裕絲毫沒有畏懼,帶領着戰士們一次又一次擊退敵人的沖鋒。在掩護完大部隊撤離之後,粟裕在撤離過程中遭遇到了敵軍的反撲。
粟裕見有戰友被敵軍火力壓制,便折回救援,面對這個回馬槍,敵人一時間居然被打懵了,隻好下令撤退。
可就在這個時候,不幸發生了,一枚流彈擊中了粟裕的右側颞骨,刹時間血流如注,粟裕也當場昏迷了過去。
幸運的是,粟裕并沒有犧牲,不知道昏迷多久之後,他醒了過來,身邊不僅沒有了敵人,也沒有戰友,隻有四散的屍體。
為了趕上大部隊,粟裕強忍着疼痛在地上爬着,他艱難爬上了一個山坡,然後從山坡上滾下去後,重傷的粟裕一頭栽進了水田。
萬幸的是,此時恰好有幾個在搜尋戰友的戰士經過,将身負重傷的粟裕給救了下來,也使得後來的共和國開國将軍不至于如此過早便将星隕落。
回到大部隊的粟裕很快就接受了相關手術治療,但是由于我軍當時的醫療水準極為有限,檢查水準也不足,雖然讓他留下了一條命,但是卻有一塊小彈片還留在粟裕的頭裡沒有被發現。
這是粟裕将軍三塊彈片中的一塊,那麼還有兩塊是什麼時候留下來的呢。接下來我們就得說一場堪稱粟裕九死一生的戰役——水南戰役。這場戰役發生在武平戰役兩年多後,也就是1930年2月。
此時的粟裕已經從警衛班班長成為了紅四軍的一名支隊政委。當時粟裕正面遭遇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第十五旅。
面對強悍的敵人,粟裕不畏艱難,沉着指揮,身先士卒,雙方很快陷入了猛烈的對抗。雙方部隊在狹窄的戰場上都殺紅了眼,粟裕也親自進入戰場作戰。
可就在白熱化的作戰時,敵人的炮兵忽然開火了。一枚炮彈落在了粟裕身邊,一聲巨響過後,粟裕當場就被炸翻在地,陷入了昏迷,身上被多枚彈片擊中,血流如注。
由于炮彈落點距離粟裕十分近,粟裕的頭部被多枚彈片擊中。周圍的戰士看着粟裕滿臉鮮血地躺在地上,趕忙把他擡出了戰場,想要送到後方進行搶救。
可是此時白熱化的戰場,要想擡出一名傷員,又何談容易。但是戰士們還是給粟裕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包紮,可是包紮布根本止不住他頭部流出來的血。
中途,粟裕還曾經醒過來一次,他忍着疼痛,用全身力氣說讓戰士們回到戰場繼續作戰,不能因為他一個人而拖累整支部隊。
嚴峻的戰場形勢,讓戰士們也不得不轉身繼續投入戰鬥。最後,國民黨第十五旅還是敗下陣來,先行撤退了。
而此時的粟裕雖然還是昏迷,但是還沒有死亡,戰士們來不及休整,馬不停蹄地擡着粟裕來到了野戰醫院進行手術。
雖然醫生很快就把面部的彈片取出,但是有些彈片卻無能為力。由于炸彈落點過近,有兩塊彈片直接嵌入了粟裕的顱骨中,而當時簡陋的野戰醫院根本沒有能力為粟裕進行頭骨手術,隻能靜觀其變。
這一次,命運女神還是眷顧了粟裕,沒有多久,身受重傷的粟裕就恢複得差不多,并能重新組織工作了。
但是也就是從這時開始,粟裕在日常生活與工作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的頭隐隐作痛,但是由于不知道自己顱骨還深深嵌着兩塊彈片,粟裕也不知道該怎麼去緩解自己的疼痛。
雖然找了各種藥方,但是卻沒有一個藥方能徹底解決粟裕的頭疼,無奈之下,粟裕隻好在頭疼時,不斷用冷水沖自己的腦袋,試圖用冷水的刺激來緩解疼痛,或者是轉移自己對于疼痛的注意力。
後來漫長的革命生涯中,粟裕也沒有跟誰提過這件事,或許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腦袋中還有三塊彈片。不時出現的頭疼,由于找不到病根,也就被當作了一種怪病來看待。
而這個病的秘密也就是在粟裕去世後,在遺體火化後的骨灰中才發現了這三塊陪伴了粟裕大半生的彈片,這個困惑了人們許久的秘密也就此揭開。
粟裕将軍頭骨中的三塊彈片
三枚小小的彈片,困擾了一個共和國虎将足足54年,而這也不禁讓我們感歎當年的革命先輩為如今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誰會知道中華民族會繼續在黑暗中彷徨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