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乘時以僥利者,市井之志也。——司馬光
劉邦,從一個平民百姓,到泗水亭長再到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這樣的成就實屬令人羨慕,但若說其原因,隻能說,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與他身邊的人分不開。
劉邦雖是平民百姓,但他的身邊不僅有着家族勢力龐大的呂家,還有許多能人異士,比如:蕭何、韓信。
可惜的是,兩人雖然同為劉邦的臣子,最後的結局卻是截然不同。

在曆史上,蕭何最後位極人臣,成為了漢朝的肱股之臣,可韓信卻被劉邦忌憚,被呂後防備,最後直接落得了一個被砍頭的結局。
為什麼韓信辛苦地為劉邦平定了四方,“好人”為何卻沒有好報呢?司馬光的一席話,可以說是道出了其中的真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一、野心勃勃的韓信</h1>
提到韓信,很難不得不聯想到蕭何,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說的蕭何對韓信的影響力。
在劉邦剛開始起事的時候,蕭何就已經是劉邦的心腹,劉邦交給他的往往是十分重要的事,而蕭何每次也不負重任,完成得很好。
後來,蕭何發現劉邦麾下的一個叫做韓信的人很有才能,便把他舉薦到了劉邦面前,可是劉邦生性多疑,是以并未對韓信加以重用。
韓信自诩是個人才,無法忍受自己的才華被忽視,于是他在一個晚上憤然出走。
蕭何得知後,知道若是真的放韓信離開,那必然是劉邦的損失,于是他連夜騎馬追回了韓信,并且多次向劉邦表示,韓信真的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蕭何的三番四次的保證之下,劉邦終于給了韓信機會,而韓信也沒有辜負蕭何,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些機會,讓劉邦終于對他有所信任,願意把更重要的工作交給他。
自此,他在軍隊中的級别也一升再升,從一個小小的士兵成為了一個大将軍。
可惜,韓信空有一身才華,卻對自己的處境不能夠準确把握。
彼時,他還沒有領會到自己所輔佐的是一個敏感多疑的君主,一心想的都是升官加爵,而不去想他的所作所為是否會受到劉邦的戒備。
例如說:韓信在平定齊國之後,向劉邦請旨,希望劉邦能讓他暫時坐在齊王這個位置上,友善他整理齊國。
可他也不想想,劉邦那個時候還深陷在戰争當中,期盼着有哪個臣子能趕過來救他,結果韓信作為一個武将,不來幫忙不說,還滿腦子都是權力,劉邦對他當然不可能滿意。
基于韓信的野心表現得太過明顯,劉邦不得不防備,于是韓信的官職一降再降,即便他功勳卓著,他也還是被降為了淮陰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二、被呂後和蕭何設計斬殺</h1>
對于劉邦這樣的做法,韓信從一開始的不解變為了後來的不滿,甚至于真的滋生出更大的野心,想要和當時謀反的陳豨裡應外合,殺了劉邦。
當時劉邦正在外面平定陳豨的叛軍,呂後和蕭何鎮守在長安城内,而為了保險,韓信此時已經被劉邦軟禁了起來。
可惜,韓信還是不死心,和陳豨偷偷商定了要裡應外合,他本以為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沒想到自己府中一個門人的弟弟在得知他要造反的消息後,連忙将消息帶到了呂後那裡。
呂後聽完十分慌亂,趕緊找來蕭何商議這件事,蕭何一邊感歎韓信最後還是走上了歧路,一邊又必須為了保住江山而對韓信出手。
經過一番仔細地思考之後,蕭何告訴呂後,隻要設計讓韓信出府,并且支開保護他的人,想要斬殺他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呂後對這個辦法十分滿意,于是她向韓信傳旨,告訴他劉邦打了勝仗,已經班師回朝,朝中晚上即将舉辦宮宴慶祝,讓韓信務必準時出席。
韓信對這個說法抱着強烈的懷疑,但是他知道現在還不是公然忤逆朝廷的時候,是以即使他有所防備,卻還是來到了皇宮。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剛走進宮中,就被早已經準備好的侍衛給綁了起來,最後,一代名将韓信,就這樣被斬殺在了長樂宮中。
等到劉邦回來之後,得知韓信已死的消息時,第一反應竟然不是惋惜,而是高興,慶幸一個心腹大患終于被除去,以後終于不用再為韓信謀反而提心吊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三、司馬光一語道出其中原因</h1>
韓信為劉邦平定四方,為何好人沒有好報?隻因他的野心太明顯。的确,韓信在剛投入劉邦麾下時,急于證明自己,做了許多對劉邦有很大幫助的事情。
可是,當臣子需要的不僅是能力,還需要時刻猜透君主的心思。
韓信在展現自己能力的同時,毫不避諱地表現出了自己的野心,試圖迅速地讓自己的功勞變現,得到更多的權力。
試問把一個野心勃勃的臣子放在身邊,有哪個君主能安心呢?劉邦本就生性多疑,在看到韓信這樣後,更是日日擔心他在某一天會奪了自己的權。
是以,即便韓信這個人再有才能,他也不敢對其委以重任,甚至因為過于忌憚他,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削弱他的勢力,直到後來把他軟禁起來,并且在得知他要謀反時毫不猶豫地要了他的性命。
對于韓信的死,司馬光說了這樣的一句話,而這一句話一下便道破了真相,這句話就是:“夫乘時以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
的确,倘若韓信不像他之前這樣展現出如此強烈的功利性,也不急于表現自己的野心,而是将目光放得更加長遠,真的為漢朝的天下考慮,做到一心一意為漢朝好,那麼他絕不會落得一個這樣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