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東四省淪陷紀事本末

作者:背着包袱前行

從“九一八事變”到關東四省全境淪陷,大約經過了2年時間(很多文章說東北三省淪陷,很不準确,應該是黑吉遼和熱河加起來的關東四省淪陷)。

關東淪陷(日方稱為“滿洲事變”)的主要當事人包括關東四省事實上的統治者張學良及其武裝集團,溥儀及其團夥,國民黨政府;日本軍國,把北滿化為勢力範圍的蘇聯,負責調停的英美法為首的國際聯盟。

在這裡以國際條約為視角,用時間線來分析國民黨政府的“革命外交”,日本不放棄條約擷取的利益,兩者的沖突,進而發生的戰争。

關東淪陷的前期

(1929-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28年6月,張作霖獲得日本關東軍扶持獨霸關東四省,但實力強大了不那麼順從日本,被關東軍謀殺。12月,繼承張作霖大位的官二代張學良宣布“易幟”,加入國民黨政府。

1929年2月,張學良被任命為關東四省的省主席,繼續實質控制關東四省。

1929年1月,國民黨政府宣布各省私下對外簽訂的條約一概不認可,要在三年内廢除不平等條約。

1929年12月,碌碌無為的張學良受到革命外交政策的鼓舞,首先在蘇聯的勢力範圍北滿動手,最終時武力收複北滿鐵路行動失敗,不得不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蘇聯)簽訂了《伯力協定》,雙方同意恢複合作興辦“北滿鐵路”。浮誇公子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僅一切恢複原狀還損兵折将,還導緻國民政府與蘇聯的關系惡化,為後來蘇聯不介入關東的外交政策埋下禍根。

1929年12月,民國政府宣布革命外交大綱,收回内河航行管理權,收回租界,要求外國撤出在中國的軍隊,廢除喪權辱國的領事裁判權。遭到英美法等列強抗議。

1930年4月,英國同意歸還威海租界,12月完成接管。

1931年1月,蔣介石宣布在年内要收回全部租界。

日本知道自己在中國的特權被奪回隻是時間問題而已,不肯就範,開始謀劃侵占關東。

1931年2月,革命外交再獲佳音,英國退還庚子賠款。與日本交涉庚子賠款退款無果。5月,國民黨政府單方面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

1931年8月,日本間諜中村大尉被殺(中村事件),日本軍部要求武力報複。9月18日,駐紮在南滿鐵路租界區日本關東軍進攻沈陽,19日張學良電令各部隊不抵抗。奉天省大部分淪陷。(九一八事變,日方稱之為“沈陽事變”)

關東淪陷的中段

(1931年9月-1933年9月僞滿洲國成立)

1931年9月21日,長春淪陷,随後日本關東軍依次攻占南滿重要據點,吉林省淪陷。

1931年10月,國際聯盟決議要求日本撤軍。日本以國民黨政府必須承認兩國之間的條約為前提條件,拒絕撤軍。11月,關東軍進犯北滿,黑龍江省大部分淪陷;溥儀在日本幫助下潛逃到營口。12月,國際聯盟組織事件調查團。

1932年1月,日本關東軍攻擊錦州駐紮的張學良部隊,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閘北。2月,哈爾濱失守,黑龍江省淪陷。

1932年3月,溥儀出任僞“滿洲國”的執政,是關東淪陷的标志物之一。國際聯盟不承認僞“滿洲國”的合法性,然而蘇聯承認僞“滿洲國”對中東路享有主權,把張學良力戰未得的北滿中東路拱手送給日本。

1933年5月,日本遭到國際聯盟譴責,淞滬會戰在列強監督下停火,而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不滿停戰,刺殺日本首相犬養毅,日本和平外交派徹底偃旗息鼓。7月,日軍進犯熱河省。

1932年9月,日本承認僞“滿洲國”,簽署日滿協定、軍事協定,僞“滿洲國”承認日本在關東的特權,關東軍實際支配僞滿洲國。

關東淪陷的後段

(1932年9月-1933年3月四省全部淪陷)

1933年1月,日軍進犯山海關。2月,國際聯盟要求日本撤回到南滿鐵路日本租界,邀請美國和蘇聯介入;被日本拒絕。美國同意介入,而蘇聯維持對日友善政策、不介入(其實已經協商把其在中東路的合資權益出售,1935年蘇聯與僞滿洲國訂協定,正式賣掉)。

1933年3月,關東軍再度發兵,熱河省淪陷,張學良被認為對此負有責任,被剝奪所有官銜、下野。同時,為了侵占的關東四省,日本決意與其他列強撕破臉皮,退出國際聯盟,不再扮演“民主學校的好學生”了。

1933年5月,《塘沽協定》生效,華北變成了軍事緩沖區,直到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期間,日本繼續鞏固在關東四省的統治,将其變成了侵華根據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