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邢台菜單之熏雞
五年級四班 王 樂 洋
民以食為天。中國各地美食如雲,《舌尖上的中國》等電視節目讓我們領略了國家的地大物博,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
我的家鄉—河北邢台,一座美麗的冀南小城。這裡安靜與喧嚣并存,傳統與時尚共舞,在悠久的曆史積澱下孕育了獨特的美食。
家鄉的味道是泥土的芬芳、曠野的清香、山林的馥郁,也是舌尖上的天堂。家鄉的美食有很多:餅卷肉、八大碗、酥魚、素碟子……而我最愛吃的就是邢台熏雞了。
邢台的熏雞做法非常講究。首先選擇的雞就不一般,它們長長的脖子,尖尖的嘴巴,圓溜溜的身子……金紅而發亮的羽毛仿佛天邊的雲霞,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澤。沒錯,它們就是機靈的小公雞。
有了上等的食材,接着就是制作方法了。首先把小公雞宰殺,去掉羽毛洗淨晾幹,接着用老東加二十幾味獨特配方的香料用慢火炖煮一夜,撈出湯水,然後用桃花木屑熏蒸,在皮層不斷塗抹亮油,等到表皮金黃酥脆,這樣美味的熏雞就做好啦。
邢台的熏雞不但肉嫩骨脫、不肥不膩,而且能夠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是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的美食。随着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家鄉的美食已不再是過年過節時的奢侈,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一段曆史、一種傳承、一絲挂念。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味道。
指導教師:潘克
就讀學校:邢台市金華實驗國小
02
平原老豆腐
五年級七班 劉鈞宇
我的家鄉曾是三國時期劉備做縣令的地方——平原。說起我們平原的美食真是有很多。比如簽子饅頭,烤乳鴿,老豆腐……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老豆腐。
老豆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了。很多地方都有老豆腐,比如濟南商河老豆腐,聊城高老豆腐,但是我們平原老豆腐則是老豆腐中的鼻祖,也隻有我們當地才能做出正宗道地的老豆腐。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平原,吃了一次我們這裡的老豆腐,當場就讓做老豆腐的師傅進了禦膳房。
老豆腐是由嫩豆腐和鹵湯兩部分組成。嫩豆腐的制作方法和别的地方一樣。選豆、選水、濾漿、制劑、制漿、點腦。而鹵湯作為老豆腐的精神靈魂。它的味道也是超贊的。古人稱它“鹵清而不淡,有肉味而不腥,食之香氣撲鼻,有辣味而不嗆”。可是想要制作出這樣的鹵湯,首先要選用黃河邊上深井子裡的水,再加入醬油、精鹽、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十幾種佐料。然後放入肉絲,用優質的棉籽油在溫火上熬上幾個小時。一鍋色香味俱全的鹵湯就出來了。舀上半碗老豆腐再加上一大勺的鹵湯。一晚最正宗的老豆腐就擺上了桌。
白白嫩嫩的豆腐,金黃的鹵湯,用勺子挖起一塊嫩豆腐放在嘴裡,滑滑嫩嫩,鮮味十足,入口即化。仿佛一不小心就會滑入你的食道。緊接着再喝上一口鹵湯。給人的感覺真的就像《故都食物百詠》所稱贊的那樣“果似佳人稱半老,猶堪搔首弄風姿”。
老豆腐不但味美。而且還有很多營養物質。比如鈣、鎂、鐵、鋅、鉀、銅、磷等。老豆腐中含有的脂肪很少,是以它不會導緻肥胖。也是我們這早餐的不二選擇。
說到這你是不是也特想來我們平原嘗一碗美味又營養的老豆腐呢?
指導教師:劉紅秀
就讀學校:山東平原縣第一實驗國小
03
平原乳鴿
五年級七班 姚瑞琪
在外面吃到美味的佳肴,總會讓你想起忘不掉的家鄉的味道,今天我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我們平原的特色小吃——平原乳鴿。
聽到這個名字你是不是垂涎三尺了呢?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平原人自古以來就有養鴿子的習俗,現在每年正月初八的鴿會也成為了一個傳統的盛大節日。節日當天,人們以飼養的肉鴿個頭大,質地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赢得廣大海内外消費者的青睐。“全鴿宴”現已成為廣大人民的美味佳肴,色味俱全,百吃不厭。是以也成為了山東省平原縣漢族名菜之一。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平原乳鴿的做法吧!首先将乳鴿身上的毛還有内髒清理幹淨,在熱水裡面洗個熱水澡,再放入蔥姜料酒腌制大概10分鐘,接着放入一碗清水,一碗醬油,半碗醬油,半碗料酒,200克蚝油在鍋中。小火浸泡25分鐘,不斷的往乳鴿身上淋醬汁,每10分鐘翻個面。取出晾涼後,就大功告成了,香味兒能飄十裡遠呢!完成之後的乳鴿外表呈金黃色,外酥裡嫩,頭部在前面,四隻腳被藏在身子下面,身體龐大,肉質緊實,營養豐富,香味濃郁,安詳的趴在那裡,好像在等着你呢!
乳鴿不僅肉質鮮嫩,還是一種上等的補品,它的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健美食品,具有健胃開脾的作用。乳鴿的味道更是使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嚼勁十足,一股油而不膩的感覺在口中不斷回蕩。入口之後肉質便慢慢由硬到軟,像一個洩了氣的氣球流出一些鮮美的汁,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平原乳鴿提高了平原縣的知名度,也讓平原有了“鴿城”“鴿鄉”的稱号。
04
八刀湯
六年級 陳真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紫金,這不僅有革命根據地蘇區,也有紫金人最喜歡的八刀湯。
八刀湯屬于粵菜系。把豬的心、肝、粉腸、肺、舌、隔膜及脖子這八個部位各切一刀,俗稱“八刀”。把這八塊放入沸水中一炝,煮至熟透,随即灑上蔥花、胡椒粉、及具有紫金特色的烤魚粉,一鍋色香味俱全的八刀湯就做好了。别看它做法簡單,味道可是杠杠的。它肉質鮮嫩,湯味濃郁,材料豐厚,胡椒粉溫肺暧胃。八刀湯,因其獨特的風味而廣受喜愛,附城八刀湯館,甚至創下過四小時賣出三百份的記錄。
在紫金,随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八刀湯館。走進去,揀一個幹淨的位置坐下。很快,一碗八刀湯就端了上來。幾塊船一般的肉片在湯面沉浮,蔥花則如翠綠的荷葉一般,碗面上一股白氣袅袅升起,八刀湯特有的香氣在鼻腔遊走。隻聞着,就讓人食欲大開。撈出一塊,連湯傾入口中,脆嫩的口感,溫潤的湯汁,唇齒間蕩漾着一種難以言喻的香味,我不禁一塊又一塊得把肉送入口中,剩餘的湯也可以泡河粉,那樣味道更獨特。一碗八刀湯入肚,渾身精力充沛,抹抹嘴巴,回味無窮呀!
有這樣一句古詩:“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我改一下吧:“紫金往來人,但愛八刀湯”。
就讀學校:廣東省紫金縣縣四小
05
椒鹽排骨
四年級五班 曹藝晗
有人說:“天下美食屬中華,中華美食屬廣東。”我是個“小吃貨”,從小就生活在廣東,自然也吃過很多家鄉的美食。暑假的某一天,我終于有機會和媽媽學做美食了! 媽媽說,我們要做的美食是椒鹽排骨,它又香又脆又嫩,咬上一口,回味無窮!
一大清早,我便興緻勃勃地和媽媽去菜市場買菜了。媽媽來到肉攤前,一本正經地精心挑選着排骨,我好奇地問:“媽媽,排骨不都一樣嗎?為什麼您選那麼久?”媽媽一臉神秘:“你不懂,選材很重要。太大的排骨肉老,要選不帶腔的排骨 ,再稍微帶點肥肉。”我聽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回到家,媽媽把排骨剁成段,放入腌肉的調料,一個小時後,媽媽讓我把适量的澱粉、面粉灑在排骨上,接着,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抓勻,媽媽還告訴我,這樣可以防止炸排骨的過程中,肉的水分流失。“哦,原來還有這樣的學問啊!”我又微笑着連連點頭。
“炸排骨啰!” 媽媽比我還激動,興奮地叫起來。我按媽媽的訓示,馬上在鍋裡多倒些油,油冒煙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要把排骨倒進鍋,媽媽見狀,立刻阻止了我,“排骨要一塊塊放,才不粘在一起。”媽媽邊說邊示範起來……過了幾分鐘,金黃的排骨就炸好了。
最後,媽媽把切好的姜、蔥、蒜,用大火炒出香氣,倒入一些黃酒,再倒入炸好的排骨。“哇,好香啊!”我口水流了一地,給媽媽豎起了大拇指,“媽媽,你太牛了!”
就這樣,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椒鹽排骨就做好了,它是我家鄉的一道美食、一道文化。
就讀學校:華南師範大學附屬東莞學校
06
折耳根炒臘肉
三年級十二班 羅蔓宇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思南縣,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家鄉的美食有很多,比如絲娃娃、辣子雞、羊肉粉等,今天我要重點介紹的是折耳根炒臘肉。
說到折耳根的話,很多人都不熟悉,如果告訴你折耳根就是魚腥草的根,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與别的地方用魚腥草的葉做菜不同,在貴州多半用的是它的根。很細很長的淺白色莖狀物,熟的吃起來粉粉的,生的吃起來又香又脆,炒熟了以後腥味沒那麼重,不習慣的人還是能嚼得出來。臘肉也是從貴州運來的土法腌制的臘肉,肉色明顯比市面上看到的更深,尤其是瘦肉,有點發紫的瘦臘肉噴香濃郁。
說了這麼多,現在來介紹一下折耳根炒臘肉是怎麼做吧。
首先,準備好折耳根洗淨切段,臘肉洗淨切片,臘肉最好是半肥、半瘦的,或者是五花肉就更好了,幹辣椒4個左右切圈,半個紅辣椒切大絲,姜和蒜切小粒,蒜苗和芹菜切小段。
準備好了材料,我們就要開始下鍋炒了,先放入肥臘肉炒一會兒,把肥肉的油炒出來,接着放入幹辣椒圈,把辣椒圈炒變色,然後放入紅辣椒、姜、蒜和瘦臘肉炒三四秒鐘,再放入折耳根翻炒30秒鐘左右,最後放入蒜苗、芹菜、鹽和醬油炒勻出鍋。這樣色香味俱全的折耳根炒臘肉就熱騰騰地出鍋了!
這道美味的家鄉菜——折耳根炒臘肉還有抗病毒的作用呢。大家如果感興趣也親手做一做,親口嘗一嘗吧!
指導老師:端木老師
聲明 本文内容來自于國小生作文投稿,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