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監幹政,當學馮保

太監幹政,當學馮保

影視劇中的馮保

太監,是中國古代“家天下”王朝統治結構的特殊産物,它是皇宮、後宮的配套和從屬。雖然,至高無上的皇權給予了太監身份的人必要的榮譽和利益,但由于身份的特殊性,這一階層人士始終無法堂而皇之地走上曆史的台前,其本質上,隻能是封建王朝的附庸和陪葬品。

太監的影響和作用随着朝代的不斷更替,也會發生深刻的變化。在明朝,太監群體走上了一條跳躍式的成長之路。盡管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限制太監幹政,對大明太監的職責做了嚴格規定,但放任皇權,擴張皇權的初衷,又為太監集團迅速興起提供了便利。如設定錦衣衛、東廠、西廠、司禮監等,曆代皇帝為了擺脫内閣和文官集團的幹擾,便于直接為皇權服務,這些機構的掌門人幾乎都是太監出身,由當朝皇帝秘密任命,加之明朝皇帝大多怠政、職責缺位,使得太監集團更加瘋狂幹政、濫施淫威。著名的有正統年間的王振、天順年間的曹吉祥、成化年間的汪直、正德年間的劉瑾、天啟朝的魏忠賢等,他們都在明朝衰敗的道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扮演着明朝覆沒的掘墓人角色。

唯有一人,他以太監身份獲得大明内相的贊譽,後世尊他為政治家、藝術家。他就是隆慶朝和萬曆朝前期的秉筆太監、掌印太監馮保。

馮保祖籍河北衡水人氏,何時出生,因何入宮沒有史料記載,隻因他寫得一手好字,深得嘉靖皇帝賞識,被選入文書房,不久升任秉筆太監。隆慶元年,提督東廠、禦馬監,實權在握。隆慶六年升任司禮監掌印,一直到萬曆朝前十年,地位不斷上升,真正地權傾一時,兼總内外。馮保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上曾經有自筆署名,他的全部職務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禦用司禮監太監”,司禮監掌握督政大權,總督東廠掌握生殺大權,馮保是大明王朝地位顯赫的太監第一人。

随着地位上升,人都會放大自己的能力和作用,覺得自己能駕馭一切,膨脹到真的認為這個世界離不了自己。是以國外有一句格言,上帝要想叫誰滅亡,首先讓他瘋狂。明朝太監集團的覆沒,大都逃不出這條規律,王振如此,劉瑾如此,魏忠賢更是如此。但馮保跳出了這個魔圈,他以政治家的境界和追求,書寫了自己相對完整的一生。可以說,馮保是明朝太監幹政的典範,是有道義、有作為、有正向追求的太監形象。

太監幹政,當學馮保

馮保在宮内(影視劇)

馮保有足夠的原則性,確定太監幹政的方向。馮保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是非鑒别能力強。他被指定為萬曆皇帝的專職陪侍太監後,并沒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一味地順從、遷就小主子,而是按照傳統禮制嚴格要求小皇帝。他不僅陪伴皇帝學習文化知識,更會嚴格要求皇帝要遵從禮法,懂得為人君、為聖人的道理。内閣和翰林院有官員采來院内的白蓮花和雙白燕,送皇帝玩耍,馮保當即勸阻,要張居正管好下屬,不要用一些奇怪的東西取悅皇帝,使皇帝貪玩分心,影響成長。有一次,萬曆皇帝在宮中調戲一位宮女,其時,皇帝剛剛成年,馮保看到後就向皇帝的母親李太後反映,李太後同樣沒有遷就萬曆皇帝,要張居正代皇帝拟“罪己诏”當廷宣告,并罰萬曆皇帝在慈甯宮罰跪三個時辰。馮保對正統文化的信仰和維護,決定了他太監幹政的正義原則,在維護朝廷總體利益方面不會犯方向性錯誤。

馮保有較高的個人素養,決定了他幹政方式上的規範與文明。馮保是典型的文化人,他不但熟讀傳統經典,還有很高的書法、音樂、收藏等方面的藝術造詣,在為人處世上有強烈的精神追求。他寫得一手好字,不但懂樂理,還能自制樂器,具有濃厚的文人風骨。是以,馮保作為太監幹政有他自己的方式,在總督東廠的位置上,沒有欺上瞞下、酷刑逼供、濫殺無辜的現象。内閣首輔高拱素來與他不和,在馮保兩次有機會升任掌印太監的當口,高拱都推薦了他人,但馮保還擊高拱的方式還是很優雅的。隆慶帝病逝,八歲的太子朱翊鈞登基,時任内閣首輔高拱為朝廷歎息,恸曰“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馮保故意鹦鹉學舌,改為“拱斥太子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語義完全變了,把高拱的擔憂變成了不滿和斥責,引起太後和皇帝恐慌,高拱随後被消去職務,回鄉養老。王大臣事件,馮保雖有誣陷和陰謀,但遭到質疑後,他也能知錯認輸,并沒有頑固抵賴,展現了他良好的個人素養。

馮保的大局觀助推萬曆新政。與一般太監取悅聖上、隻顧哄皇帝高興的套路不同,馮保把皇帝的個人得失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朝廷的利益看做一個整體,他充分認識和了解了張居正改革的戰略意義,是以他積極支援張居正改革。他一方面引導萬曆小皇帝及時頒布改革政策,一方面利用坐鎮大内的威力,疏通引導三省六部、皇帝六科堅持新政,確定改革成果。特别是張居正“考成法”推廣,馮保起了關鍵性作用。“考成法”結果使用最終要皇帝禦批,馮保與李太後商讨之後,奏報皇上昭告天下。馮保的大局觀也得到了皇上的贊賞,萬曆皇帝先後贈與他多枚象牙圖章,上面刻有“光明正大”、“爾惟鹽梅”、“汝作舟楫”、“魚水相逢”、“風雲際會”等字樣,肯定了馮保為朝廷做出的積極貢獻。

太監幹政,當學馮保

馮保藝術作品

當然,有些曆史研究者否認馮保的形象,也不是沒有根據,馮保畢竟有不少遭人诟病的地方。如他很貪财好貨,大量收受賄賂,搜刮藝術作品,為本家兄弟侄子謀取官職、爵位,置辦房産、為自己造生墓等等,封建官僚的醜行和陋習,在馮保身上都可以找到端倪。

他為自己題寫了一句格言“處事忌太潔,智人貴藏輝”,寓意之中,不乏哲理。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黑,也沒有絕對的白,人也一樣,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人,也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壞人。一個本沒有多少尊嚴的太監,最容易留下惡名的人群,馮保确實有不俗的表現,以至于《明史》對他做出”文人風骨、儒者風度”的評價。

#曆史上沒有禍亂朝堂的知名太監有哪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