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曆史真相找到了

撰文/趙立波

作為一手帶大的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去世,屍骨未寒之際迅速開啟對他的殘酷清算?作為大明王朝最重要的改革家之一,張居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事情要從皇權新舊交替之時說起。在明穆宗去世後,張居正為了一舉奪取内閣首輔高拱權力,他聯合司禮監太監馮保,密陳高拱數罪,取得陳太後和神宗母親李貴妃同意後,下發皇帝聖旨、太後懿旨、貴妃令旨:“今高拱擅政,專制朝廷,我母子驚懼不甯,高拱即回籍閑住,不得遲留。”(《國榷》卷六十八)小皇帝神宗即位剛7天,白發蒼蒼的高拱即在權力鬥争中,黯然離場。取得了内閣絕對權力地位。由此尊皇後為“仁聖皇太後”,尊神宗生母為“慈聖皇太後”。神宗是為萬曆皇帝,在内任用馮保,而朝中大權都交給張居正。在小皇帝的成長世界裡,張居正、馮保成了影響他人生的重要夥伴,張居正除了主持内閣工作,同時承擔起小皇帝的教育工作,而馮保這個司禮監的負責人成了小皇帝的“大伴兒”。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曆史真相找到了

影視形象

張居正身材高大,長須及胸。這個孩子十分聰明,10歲的孩子,一切都要仰賴張居正的輔佐。知道眼前這個“長胡子老頭”的厲害和重要。總是很謙卑地稱他為“先生”或“張先生”,在下發禦劄時,也不多提其名,隻寫“谕元輔”。在兩宮太後的大力支援下,在小皇帝的配合下,張居正将明代改革推向了曆史最高水準,影響極其深遠。這個小皇帝秉性善良,情商極高。張居正對神宗皇帝的教育極其嚴厲,一次小皇帝讀《論語》,誤将“色勃如也”之“勃”字讀作“背”音,張居正厲聲糾正:“當作勃字!”其聲如雷鳴,這一突然的訓教,讓神宗“悚然而驚”,在場的同僚們無不大驚失色(《明史紀事本末》卷六一)。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曆史真相找到了

張居正畫像

此外慈聖皇太後為配合張居正調教,在宮中對神宗嚴加訓導,“常常守着看管”,“帝或不讀書,即召使長跪”。由此讓這個孩子對張居正内心極為忌憚,慈聖皇太後動不動譴責神宗說:“讓張先生知道了,看你怎麼辦!”(《張文忠公全集》)

所有的這些外圍壓力給這個10多歲的孩子強大震懾,他沒有了安全感,整天戰戰兢兢,這樣的壓力随着年齡的增長體悟得更深刻。不僅如此,兩宮皇太後對司禮監馮保十分倚重,神宗大婚之前,慈聖皇太後特别要求馮保,要他“萬分留心,引君當道,勿得順從,緻傷聖德”。馮保當然唯命是從,寸步不離地看管這個小皇帝。《明史·馮保傳》講了這樣一段故事:“慈聖皇太後遇帝嚴。(馮)保倚太後勢,數挾持帝,帝甚畏之。時與小内豎戲,見保入,辄正襟危坐,曰:‘大伴來矣。’”

就在親政的前兩年,萬曆八年(1580年)的某天,神宗在乾清宮執事太監孫海、客用的誘導下,酗酒鬧事,一時宮内大亂。第二天馮保将此事報告給了慈聖皇太後,太後第一反應極其強烈,怒氣沖沖地揚言:“欲召閣部大臣,谒告太廟,将廢神宗,另立他弟弟潞王為帝。神宗頓時吓得跪在地上哭泣多時,以示忏悔,皇太後才肯寬恕。”(《萬曆邸鈔》,萬曆八年庚辰卷)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曆史真相找到了

結果,按照馮保、張居正的意思,降黜了神宗身邊一大批親信太監,由此神宗對馮保的關系由信賴、畏懼轉為懷疑、怨恨。而馮保仗着皇太後的勢力,對神宗有恃無恐,為将來的下場埋下了伏筆。也就是這年,18歲的神宗已經成年,張居正作為顧命大臣,輔佐幼帝的任務似乎可以結束。對此張居正是沖突的,他害怕别人議論他把持朝政,自己完全知道“高位不可以久竊,大權不可以久居”,便于三月二十二日向神宗提出“祈休”請求,意在歸政。盡管對權力的貪戀就像鴉片中毒,但作為通讀曆史典籍教訓的他不得不作深長計議,以免前功盡棄,中途翻車。他在給湖廣巡撫的信中表達了一種隐憂:“蓋騎虎之勢自難中下,是以霍光、宇文護終于不免。”張居正想到權臣霍光、宇文護強勢操控政局的下場,不免有了恐慌情緒,《漢書·霍光傳》裡“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禍萌與骖乘”幾個赫然大字讓張居正的心裡一陣顫抖。

雖然神宗皇帝多次對張居正說:“先生大功,朕說不盡,隻看顧先生的子孫。”這話如果反過來想,真是“不同凡想”。

張居正在兩年前就給神宗遞交了《乞歸葬疏》,神宗畢竟16歲了,遂示以“倚毗方切,豈可朝夕離朕左右”。張居正再次祈求後,神宗遂說:“先生到家事畢,即望速來。國家事重,先生去了,朕何所倚托?”這句話倒也是事實,所謂的“萬曆新政”無非是“張居正新政”,帝國的所有工具都掌握在張居正一人手裡,情商及自尊心極高的神宗心裡必定有着強烈的不滿和憤恨,隻不過他懂得隐忍的妙處。臨行前,張居正上奏說:“大婚之後,應該要有節制,要愛護保養身體,留心于庶務萬機。”說完伏地哭泣,明神宗也為之哽咽得說不出話。與此同時,神宗告誡次輔呂調陽等人說:“有大事不得擅自獨斷,應疾馳驿送江陵聽從張先生處理。”權力的使用至此達到極端默契,隻不過越默契,神宗的心就越不痛快。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曆史真相找到了

張居正回鄉葬父,湖廣地區各衙門官員全部到場,唯有巡按禦史趙應元沒去,張居正懷恨在心,這件小事,完全展現了張居正内心的傲視天下。明代内閣權臣嚴嵩、高拱已經到了無所不統的地步,張居正猶有過之。當時人說,張居正受顧命輔政,“宮府一體,百臂從風,相權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比于威君嚴父,又有加焉”。所謂宮府一體即把皇帝内宮的事務和朝政的事務集于一身,貨真價實的威權震主!這一點張居正自我都不否認,他曾對阿谀自己的下屬說:“我非相,乃攝也。”所謂攝,即攝政,代替皇帝施政。神宗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戰戰兢兢地等待,直到張居正去世的那天。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曆史真相找到了

張居正改革

萬曆十年(1582年)對于神宗來說是一個重大年份,這一年,張居正病逝,内閣大學士張四維繼任首輔,這年神宗20歲,遂親自過問朝政,企圖有所作為。司禮監太監總管馮保失去了張居正這樣外廷強有力的支援者,神宗開始着手剪除他。神宗在言官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的奏疏上批示:“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念系皇考付托,效勞日久,姑從寬着降奉禦,發南京新房閑住。”緊接着,既然馮保可以攻倒,張居正有何不可。言官門窺知皇上之意已移,便交章彈劾張居正。萬曆十年(1582年)十二月十四日,善于窺伺的陝西道禦史楊四知首先出馬,曆數張居正十四條大罪。經過多方謀劃,張居正不僅身敗名裂,連家都給抄了,張家子女是以餓死者有十餘人。同時搜出了張居正諸子和兄弟全部家藏,得到黃金大約一萬兩,白金十萬兩。張居正的大兒子張敬修,經不住刑訊上吊而死。神宗是個權力欲極強的人,親政以後,勵精圖治,一度形成“事事由朕獨斷”的局面。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曆史真相找到了

萬曆畫像

《明通鑒》講述了下邊的一件事情,萬曆十三年(1585年),明神宗到南郊步行祈禱,他當着群臣的面對内閣輔臣說:“天氣幹旱雖然是由于朕沒有君德引起的,但也是由于天下官吏貪婪,盤剝坑害百姓,以至幹犯天和,今後應當慎重地選擇官吏。”他的敬天法祖、拖着沉重的肥胖身體大汗淋漓地祈雨,一度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不管怎麼說,此時的明神宗看不出一點意外,處理政務也是有條不紊。與此同時,他提拔了申時行接替張四維出任内閣首輔,朝政大權牢牢掌控。他的執政風格相當強勢,對臣下的上疏相較溫和的谏言都予以排斥,任性自大的驕縱性格日益明顯。

萬曆十五年(1587年),神宗展開了一系列運動,要求“朝廷内外文武官員,冠禮、婚娶、喪事、祭祀、宮室、車馬、衣服,不得超過制度規定奢侈”。京師突發大雨,民屋傾倒,發生了傷亡,他聽到消息後,馬上下令順天府進行赈濟和撫慰。同年江南發生洪水,江北發生蝗災,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發生嚴重幹旱,于是下令免除各地不等的稅糧進行赈濟。

與此同時,神宗上朝,谕令内閣輔臣申時行等說:“如今災害頻繁,實在是由于官員A錢腐敗,不顧惜百姓所引起的,加上刑獄有冤案、錯案,以緻傷害和氣,當今反腐和平反工作是第一要務。”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曆史真相找到了

打掉馮保、張居正後,神宗心裡有種突然的輕松和疲憊,“張居正先生病逝五周年,皇帝端坐深宮,往事又重新在心頭湧現。他降谕工部,要工部如實查報,張居正在京内的住宅沒收歸官以後作何:是賣掉了,還是租給别人了?如果租給别人,又是租給誰了?工部的答複沒有見于記錄。大約史官認為記載了這道上谕,已經可以表明皇帝當時微妙複雜的思緒”(《萬曆十五年》)。他的身上有着太多張居正的影子,張居正畢竟在他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揮之不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