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拱臨終前的一封遺書,揭示了張居正的另一面

高拱臨終前的一封遺書,揭示了張居正的另一面

明穆宗去世之時,高拱悲痛不已,當時萬曆皇帝還小,高拱就說道:“十歲天子,如何治天下。”這句話本身并沒有問題,而傳到後宮,這句話就變成了“十歲孩子,如何做人主。”

高拱是明穆宗年間内閣首輔,位高權重,且和皇帝亦師亦友,老皇帝去世,新皇帝尚小,此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權臣當道。明穆宗曾經很仰仗高拱,但此時已經去世,而在孤兒寡母面前,高拱則是個威脅。

馮保故意歪曲了高拱的話,并傳到了李貴妃、陳皇後耳中,後宮拟旨,罷了高拱的官,最後高拱得到的結局則是回籍閑住。高拱聞聽诏書,驚得汗流不止,癱軟在地。這一切的背後有兩位始作俑者,一位是張居正,另一位是大太監馮保。

高拱臨終前的一封遺書,揭示了張居正的另一面

一代名臣高拱,就這麼糊裡糊塗被人扳倒了,當然了,張居正并不想放過高拱,還想至其于死地。高拱人如其名,性格極其執拗,他深知張居正、馮保的所作所為,哪怕是死,他也要報複。

為此,在臨終前,高拱寫了封遺書,遺書的内容全是關于馮保和張居正的“罪行”,高拱的想法很明确,就算是死也要拉上幾個墊背的。

王大臣事件,不能牽連戚繼光

萬曆元年正月十九日,萬曆小皇帝出了乾清宮,看到一名内侍畏頭畏尾,明顯不像個正經太監,于是命人前去查問,發現是個冒充的。

這位勇闖乾清宮的兄台,名叫王大臣,本名王章龍,他剃掉了胡須,穿上了内侍的衣服,出現在皇宮内院,具體目的不詳。

據《病榻遺言》記載“問其名,曰王大臣(本名章龍)。問何自來,曰自總兵戚繼光所來。時内閣張居正聞知,急遣人密謂保曰:“奈何稱戚總兵,禁勿複言,此自有作用可借,以誅高氏滅口。”

馮保負責東廠,自然這案件就落到了他的頭上,據審問,王大臣來自總兵戚繼光的部隊,是一個逃兵。具體是不是戚繼光部隊中的逃兵,我們不得而知,但張居正馬上密告馮保,不要讓他再提及戚繼光。

高拱臨終前的一封遺書,揭示了張居正的另一面

戚繼光是張居正的心腹,且是邊關領兵大将,牽扯到戚繼光,那就可能搞到他張居正頭上,這一點是一定要杜絕的。

張居正轉念一想,高拱現在回家閑住,何不借此機會,将屎盔子扣在高拱頭上,将其誅殺。于是張居正密令馮保查辦此案,借機陷害高拱。

破綻百出,馮保辦事不周

事實上,這個王大臣從被抓之後,他的結局就已經被安排好了,如果高拱成功被陷害,王大臣也必定會被殺人滅口,而如果高拱反擊成功,王大臣仍是一個不值一提的政治犧牲品,還是死路一條。

據《病榻遺言》記載“王大臣在獄與人言,随屬一心腹夥長辛儒賞銀二十兩,使與王大臣朝夕同處,共其飲食,緻美而教之誣高閣老使行刺事。”

馮保安排人,和王大臣朝夕相處,并許諾隻要誣陷高拱,就能到高官厚祿。是以,王大臣的口供被更改,變成了受高拱指使謀刺皇帝。

雖說高拱性格比較孤傲,但畢竟當了幾年内閣首輔,在朝中也是有些勢力的,老臣楊博、禦史葛守禮等人幫其多方奔走,想方設法要營救他。

高拱臨終前的一封遺書,揭示了張居正的另一面

楊博等人想到了一個辦法,讓王大臣來指認高拱,既然王大臣口供說是高拱指使的,那麼他肯定認得出高拱。于是在楊博的安排下,高拱和一些仆人站到了一起,拉出王大臣,令其指出高拱,王大臣根本就沒有見過高拱,怎麼認得出來。

是以,迫于楊博等人的壓力,張居正也隻得讓法司共審此案。審案之前,王大臣先挨了一頓闆子,這回王大臣不幹了,大聲喊道:“原說與我官做,永享富貴,如何打我?”

馮保繼續問:“誰主使你來的?”王大臣瞪大雙眼道:“是你使我來,你豈不知,卻又問我?”

馮保臉都被氣青了,隻能再問:“你昨日說是高閣老使你來刺朝廷,如何今日不說?”王大臣回道:“是你教我說來,我何曾認得高閣老?”

由于馮保的工作不到位,或者說楊博、葛守禮他們的工作做得太出色,王大臣竟然臨陣又改了口供,馮保無可奈何,隻能暫停審問。到了如此田地,要想陷害高拱,已經是不可能了。

不了了之,高拱笑到了最後

楊博曾經質問張居正,為何要陷害高拱,張居正當然不承認了,楊博就要求拿出王大臣口供。楊博可是老吏部尚書,長年主管人事,按照單田芳老先生的話,那眼睫毛都是空的,拿起口供一看,頓時發現了端倪。

在這封供詞上,有四個字“曆曆有據”,楊博一眼就認出,這是張居正的筆體,楊博拿着這封供詞質問張居正,張居正一時間也啞口無言。

高拱臨終前的一封遺書,揭示了張居正的另一面

案件辦到了這般程度,不僅沒有誣陷得了高拱,反而自己惹來一身騷,張居正、馮保也隻能到此為止了,為了防止王大臣再“胡說八道”,東廠将其毒啞,令其再也說不了話。

接着,王大臣被處死了事,王大臣事件就此不了了之。這件事從始至終,透露着詭異和蹊跷,張居正和馮保都精明至極,為何讓一個所謂的王大臣鑽了空子,就這麼輕而易舉改了口供?

王大臣為何會突然出現在宮中,難道出現了平行宇宙?其中謎團直到今日也沒有完全解開。然而,我們可以确定一點,那就是張居正的确想要至高拱于死地,至于為何出現纰漏,可能是馮保在工作中疏忽了,也可能真的是楊博等人起到了作用。

為了報複張居正、馮保,在臨終前,高拱寫下了自己的遺言,表面上是遺言,實際上則是對張居正等人的嚴厲控訴,想必在複仇心切的高拱筆下,也難免出現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然而,這封遺言卻留了下來,一方面,和張居正最後的悲慘遭遇有着莫大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再次抹黑了張居正的光輝形象,可謂“效果顯著”!

參考資料:《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病榻遺言》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