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執政思想跑了偏,重用奸臣國有難的宋理宗趙昀(243)

作者:擇日啟程
執政思想跑了偏,重用奸臣國有難的宋理宗趙昀(243)

一、本來與帝無緣,推薦他當皇儲。宋理宗趙昀,初名趙與莒,公元1205年正月初五,出生于紹興府山陰縣虹橋家中。 趙與莒原來不是皇子,而隻是宋甯宗趙擴的遠房堂侄。趙與莒七歲時,父趙希瓐逝世,生母全氏(慈憲夫人)帶着他及弟趙與芮傳回娘家,三母子在全氏在紹興當保長的兄長(全保長)家寄居,一直到趙與莒十六歲。甯宗趙擴因八名親生子皆幼年夭,命宰相史彌遠找尋品行端正的宗室繼承沂王王位,而史彌遠将此任務交了其幕僚餘天錫。餘天錫途經紹興遇着大雨,在全保長家中避雨,于是認識了趙與莒兄弟。餘天錫知他們為趙氏宗族,也覺得兄弟二人行為得體,認為是合适人選繼承沂王,故向史彌遠推薦。史彌遠接兩兄弟往臨安親自考量,也認為兄長趙與莒為繼承沂王的合适人選,故于公元1221年将趙與莒選入宮内,改名趙貴誠,繼承沂王王位。公元1224年,甯宗駕崩,史彌遠聯同楊皇後假傳甯宗遺诏,廢太子趙竑為濟王,立趙貴誠為新帝,改名趙昀,是為宋理宗

執政思想跑了偏,重用奸臣國有難的宋理宗趙昀(243)

二、皇帝不問朝中事,忍氣吞聲當傀儡。宋理宗趙昀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十世孫,趙德昭九世孫。 公元1224年, 宋甯宗死後,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史彌遠把持朝政,獨斷專行,他的黨羽幾乎控制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重要職位。趙昀繼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權相史彌遠挾制之下,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自己則尊崇理學,縱情聲色,理宗懂得,和史彌遠是拴在一條繩上的兩隻螞蚱(蝗蟲),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忍氣吞聲任史彌遠胡作非為十多年,公元1233年十月,史彌遠病重不治,趙昀終于脫離了史彌遠的挾持而得以親政。

執政思想跑了偏,重用奸臣國有難的宋理宗趙昀(243)

三、親政也想中興,晚年醉生夢死。趙昀親政之初立志中興,采取罷黜史黨、親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頓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公元1234年,派兵聯蒙滅金。同年出兵收複三京,但以失敗告終,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台以宋朝背約為由,全面侵宋,持續四十多年的宋蒙戰争爆發。理宗執政後期,厭倦朝政,追逐聲色,先是聽任丁大全、馬天骥、董宋臣亂政,後來又把朝政交給賈似道,國勢急衰。他完全沒有了端平更化時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每日沉湎在詩酒之中,同時開始追求奢侈豪華,在臨安大興土木,造佛寺道觀祈祝長壽,建樓榭亭閣專供遊幸。公元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義向蒙古稱臣,并将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他聯合蒙古共同滅掉金國,最終使得宋朝猶如一塊肥肉暴露在蒙古帝國眼中,開動了宋朝走向滅亡的閘門。公元1264年,趙昀在臨安去世,在位四十一年,僅次于仁宗,享年六十歲。

執政思想跑了偏,重用奸臣國有難的宋理宗趙昀(243)

宋理宗趙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