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宋理宗——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原名趙與莒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也是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德昭九世孫。宋甯宗死後,趙昀被擁立為帝,是為宋理宗。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11月16日,宋理宗在臨安去世,在位四十年,享年六十歲。

宋理宗像
看待一個人需要從多角度、多方面,不能僅僅因為他做出的一些錯事而全盤否定其所作所為,尤其像皇帝,其一生在位時間也有長短,所面臨的境況也各不相同。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皇帝就是這樣的。說起宋理宗趙昀,我個人覺得他是一位既昏庸又英明的皇帝,這似乎很沖突,但事實就是這樣,就像壞人也有做好事的時候,好人也有做壞事的時候。那麼,趙昀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一位皇帝呢?今天,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回顧宋理宗趙昀的一生,評說其中的是非曲直。
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正月初五,趙與莒(趙昀)出生于縣中虹橋家中。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趙與莒原來不是皇子,而隻是宋甯宗的遠房堂侄。那有些朋友弄不明白了:既然如此,趙與莒為何會成為皇帝?難道宋甯宗又是一位斷子絕孫的皇帝?嗯,你猜對了!宋甯宗的八名親生子嗣皆幼年早夭。不過,起初趙與莒并不是繼承皇位的人選,而是繼承王位的人選,至于最後趙與莒為何又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那是後話,在這裡暫且不提。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話說趙與莒不是繼承皇位的人選,而是繼承王位的人選,這是怎麼回事呢?是這麼回事:在趙與莒出生後不久,宋甯宗的弟弟沂靖惠王逝世,令人惋惜的是,這位王爺和宋甯宗一樣的悲催,什麼呀,沒有後代!于是,宋甯宗命宰相史彌遠找尋品行端正的宗室繼承沂王王位,而史彌遠将此任務交了其幕僚餘天錫。餘天錫途經紹興遇着大雨,在全保長家中避雨,于是認識了趙與莒兄弟。餘天錫知他們為趙氏宗族,也覺得兄弟二人行為得體,認為是合适人選繼承沂王,故向史彌遠推薦。史彌遠接兩兄弟往臨安親自考量,也認為兄長趙與莒為繼承沂王的合适人選,故于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将趙與莒選入宮内,賜名貴誠,繼承沂王王位。而趙與莒的親生父親是趙和筍,後來被追封為榮王,親生母親是全氏。
趙竑像
這就是趙昀的身世背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咱們再說宋甯宗。剛才有個問題還沒說完,什麼問題呢?皇位繼承問題。也許有人會問,宋甯宗沒有子嗣,而原定繼承皇位的人選又不是趙昀,那會是誰呢?這名孩子原名叫趙貴和,并于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六月十三日立為皇子, 改賜名為趙竑。關于趙竑的身世,我有必要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趙貴和(?-1225年),即趙竑,南宋宗室,趙希瞿之子。是宋太祖的十世孫、趙德芳的九世孫。
那麼問題來了,趙竑最後為何沒有當上皇帝呢?這就要提到一個人,誰啊,當時的宰相史彌遠。關于史彌遠,不知道大夥兒記不記得,就是彌遠在早朝前殺死韓侂胄,并促成宋金嘉定和議,進而被宋甯宗立為宰相。而史彌遠居相位後,位高權重,難得的是,他還與景獻太子趙詢關系良好,而令史彌遠遺憾的是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年僅二十八歲的趙詢去世了,這讓老狐狸史彌遠分外的郁悶。
趙詢死後,趙竑被立為皇太子,這時候,老狐狸史彌遠心想:辛辛苦苦十幾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得,一切還得從頭來過!于是,他是南打聽北收集,他在打聽什麼?趙竑的愛好,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很簡單,為了讨好新儲君趙竑和刺探其言行舉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史彌遠長期的努力,他終于得知趙竑好琴藝,于是,史彌遠買了幾位善于琴藝的美人,進獻給了趙竑。可趙竑呢,不但不不領情,反而更加讨厭這個人,認為史彌遠是一個隻會讨好大人物的小人,不堪大用。何以見得?我給大家說幾件事情大家就明白了:話說趙竑曾指地圖上海南島之處說:"吾他日得志,置史彌遠于此。"還有一次稱呼史彌遠為"新恩",意思是指将來要把史彌遠發配至新州、恩州等地。這還不夠,趙竑又曾趁酒醉擊碎史彌遠所進獻的乞巧奇玩。這一切都叫史彌遠安插在太子府中的探子聽去了,并把這一切都向史彌遠報告。
楊皇後像
史彌遠一聽這些話,心咯噔一下,大事不妙啊,于是,他就在心裡快速的盤算,忽然,一個陰毒的主意在史彌遠的腦子裡生成了,什麼主意呀?廢立太子!嘿嘿,趙竑小兒,既然你不仁,就休怪老子不義了!于是在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八月,宋甯宗病重時,史彌遠召鄭清之與直學士院程佖入宮,矯诏立趙貴誠為皇子,賜名趙昀,授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公。這還沒完,廢立太子這種大事,還必須得到一個人的支援,否則這一切也是白搭。這個人是誰啊?宋甯宗之妻楊皇後。于是,在閏八月三日,甯宗駕崩的當天晚上,史彌遠請國舅楊次山之子楊谷、楊石一夜之中七度進宮,以楊家禍福生死勸說楊皇後,楊皇後終于首肯,史彌遠遣使至沂靖惠王府,宣召趙昀入宮,楊皇後撫其背說"汝今為吾子矣!"于是趙昀順理成章即皇帝位,而原定的太子趙竑入宮後不願下拜,殿前都指揮使夏震遂壓制其頭行禮,楊皇後矯诏授趙竑為開府儀同三司,進封為濟陽郡王,判甯國府。後來宋理宗又加封趙竑少保,進封濟王,命其出居湖州。後來,霅川之變失敗後,史彌遠派餘天錫逼迫趙竑自裁,并且殺害了其子。趙竑身亡後,原被追贈為少師,封保靜鎮潼軍節度使,但不久又被剝奪王爵,追貶為巴陵郡公。
趙昀就這樣當上了皇帝,而趙竑也就是這樣被剝奪了原本屬于他的皇位。趙昀即位後,大權旁落,權相史彌遠把持朝政,獨斷專行,他的黨羽幾乎控制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重要職位。趙昀呢,不理朝政,整日遊手好閑。直到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十月,史彌遠病重不治,理宗終于脫離了史彌遠的挾持而得以親政。
在他親自執政後,在政治上,他為了改變冗官大量存在的現象,在每次科舉進士數量上有所限制,規定為450人,較之前少了150人。而且他規定朝中大臣不能私自推薦官員,沒有擔任過州縣官員的一律不能擔任朝中職位。在經濟上,他任命洪咨夔等人為監察禦史,彈劾衆多無用之輩,回收紙币,想要控制物價飛速上漲。在文化,他認定理學為國學,重用朱熹等人,創辦衆多書院,想要讓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播。在社會上,他希望對那些貧困人有所救濟,讓道路兩旁那些無家可歸的兒童有所歸屬,至少在臨安一帶,他是做到了。由于他在多方面的改革下,南宋的整體實力有所回溫,被後人稱之為"端平更化",在軍事上,直到公元1235年,蒙古國開始大肆進攻南宋,宋理宗還任用了一些忠心耿耿的武将能夠抵抗。這些都是能展現出他英明神武的一面。
史彌遠像
但是之後,他任用丁大全等人,更是把朝局交給賈似道這等小人手中,導緻政治一片黑暗,忠臣無端被殺,在蒙古軍在威逼下,南宋實力日益衰敗。在鄂州,由于蒙古國内亂,宋軍見機行事,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宋理宗就更加不顧國家安危。逐漸陷入對美色的癡迷中,明目張膽的召妓女入宮,還疏遠了更多忠臣,南宋危在旦夕。由于宋理宗在位時間久,是以他的年号數量也非常多。在公元1224年,他被權臣推舉,立為南宋第五任皇帝。第二年改年号為寶慶,是在公元1225年到公元1227年。雖說他這時候已經登基為帝,但是他手中根本就沒有多少權力,更多的是起着象征性作用,整日貪圖美色,對政務一概不管。這些則展現出來他昏庸無度的一面。
好了,這就是宋理宗趙昀,對于對趙昀的評價,我前文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在這裡也不多說什麼。文章的最後,我想問大家:你眼中的宋理宗是什麼樣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