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村,位于甯波市鄞州區塘溪鎮西南,古村群山環繞,山清水秀,民國三十五屬赤堇鄉,1992年撤區擴鎮并鄉後屬塘溪鄉(鎮)。據《鄞縣志》記載: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周伏初自鄞西桃源鄉慈溪岙(現橫街鎮芝溪岙村)遷來定居,在此繁衍發族,該村地處山岙,始稱周家岙,後來有了下周岙,遂得名上周岙,建村時改為上周村。上周村現有1處省級文物保護機關,1處文物保護點,42座曆史院落(其中回字形院落:明代1座,清代2座,民國時期5座;一字型院落民國時期34座),是中國昆蟲學泰鬥周堯的故鄉,第三批甯波市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第六批曆史文化名村。

上周村--昆蟲學泰鬥周堯故鄉
上周村--浙江省曆史文化名村,位于“梅溪”上遊的二個相鄰古村落:童夏家村(雁村)和上周村同時都被評上“甯波市曆史文化名村”和“浙江省曆史文化名村”,這在全市都是獨一無二的。
發源于白岩山的梅溪,流經童夏家村(雁村)、上周村、童村,沙村等,這條短短的“梅溪”了不得,在其兩岸走出了著名昆蟲學家周堯、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書法泰鬥沙孟海、油畫家沙耆等一批中外聞名的名人和沙文求烈士、建國後浙江省第一任省長沙文漢等愛國志士。
寶慶廟,鄞州區文物保護點,位于上周村北首,始建于清乾隆22年(1757),由門樓、大殿、戲台、廂樓組成,祀奉裴肅。裴肅,河南濟源人,唐貞元(785-805)任浙東觀察使,據記載,裴肅為平栗锽之亂,領兵過鄞東境不擾民,群眾秋毫無損,唐德宗(780-805)曾予嘉獎,鄞東百姓感其功德,立廟祀奉,目前在東錢湖及塘溪周邊還有衆多祀奉裴肅的裴君廟。
門樓五間,開三門,門前卷蓬頂。
門上對聯:“唐授浙東觀察,明谥禦史中丞”。
“面環堇水祀千秋,背倚仙岩崇永古。”
此匾立于“民國十一年十月”
寶慶廟及戲台在民國十一年,由周龍民主持花費一萬銀元重修。
戲台
螺旋式藻井
“得喪窮通但見許多悲喜事;中奸賢否曾傳無數古今人。”
石砫被後搭建的木闆隔成了上下二部分,左側石柱的還能看到第二個字的一部分,右側石柱的第二個字(位于“終”和“長”之間)被木闆擋住完全看不到了。
廟内有“重修上周岙寶慶廟裴公碑記”一通,立于民國十一年八月,記述1923年寶慶廟重修事宜。
上周村
中國昆蟲學界泰鬥--周堯故居
周堯故居,位于上周村上周岙自然村,該建築原為四合院式,1956年發洪水,房屋大部分被水沖垮,現在原址及邊上空地重新修建周堯故居,2011年被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現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東西兩面設兩幢廂房,為一進三合式建築。
周堯,中國昆蟲學界泰鬥(1912—2008),1939年至2008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先後任教授、昆蟲所所長、昆蟲博物館館長,兼任中國昆蟲學會理事、陝西省昆蟲學會名譽會長、第9屆國際昆蟲學大會組委會委員,聖馬利諾共和國國際科學院院士。
周堯及其學生們制作的昆蟲标本
這些标本都是甯波著名植物、昆蟲、蝴蝶研究專家林海倫先生捐贈。
林海倫,甯波著名植物、昆蟲、蝴蝶研究專家,長期進行采集蝴蝶标本和昆蟲研究活動,是中國蝴蝶學會首批終身會員。
周氏宗祠,俗稱老祠堂,名維新堂,是該村第一宗祠,始建于明萬曆年間(1573-1578),其建築格局為面闊三開間磚木結構,硬山頂,明間為擡梁式,現已修繕。
這是修繕前的“周氏宗祠”
村中依山而建的老宅
公交出行:甯波665路(公交福明站-雁村) 或甯波620路(潘火高架橋站-公交鹹祥站)、692路(甯波火車站南廣場-橫山碼頭)到公交塘溪站下,轉乖602路(公交塘溪站-雁村站),在上周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