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義并非徒有勇氣,也頗有計謀。
某天,他叮囑信期(也稱高信):“近來,公子章與田不禮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擔憂。每當想到這些,我夜而忘寐,饑而忘食。作亂之事,不可不防。今後,如果有人請見新王,一定要有我在場,由我先去迎擋一番,倘無變故,再讓新王露面。”
公元前295年,趙國大規模召叢集臣,安陽君趙章也來朝拜。主父趙雍讓新王趙何主持朝拜,自己則在一旁暗中觀察群臣及宗室貴族的儀态。當他看到長子趙章頹喪委靡,向北稱臣,拜倒在弟弟趙何面前,心底不由湧起一陣憐憫。是以,趙武靈王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去做代國之王。
這是一個危險的念頭!
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儒家也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就算趙武靈王握有絕對的權威,可以暫時壓制着兄弟兩人和平相處。但是,雙方的摩擦終究難以避免,群臣也要百般思索如何才能站對位置,種下的禍患無窮無盡。等到趙武靈王死後,恐怕不用秦國來進攻,兄弟兩人早已自相殘殺,國破人亡了。
好在,趙武靈王打了一個激靈,中斷了這個念頭。
此後,主父趙雍與新王趙何前往沙丘遊玩,一番暢快之後,分别住于兩處宮室。
這處沙丘宮,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大平台村南側。本是商纣王所建的離宮,曆史上有名的“酒池肉林”的荒淫鬧劇,就曾在這裡上演。

陰山深處的“胡服騎射”廣場
看到新王趙何離開了戒備森嚴的都城邯鄲,安陽君趙章與田不禮認為此乃天賜良機,随即發動叛亂。
他們假傳主父指令,召見新王趙何前去。依照以前約定的方法,相國肥義先入宮中,探查情況,結果被殺。
看到形勢危機,信期(高信)輔佐新王趙何,拼命抵擋叛軍。此時,早已有所防備的公子成與李兌也從都城邯鄲趕來,調集附近四邑的軍隊,前來鎮壓這場變亂。畢竟,安陽君遠離自己的老巢代,缺乏援軍,經過一番厮殺,田不禮戰死。
見此情形,安陽君趙章隻得逃往主父趙雍的宮中,尋求庇護。
公子成與李兌率領追兵,随後趕到,不由分說,誅殺了安陽君趙章。
安陽君趙章與田不禮已被殺死,叛亂也已經平息,公子成與李兌卻有了新的憂慮。他們兩人商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資治通鑒(卷四)》
也就是說:由于誅殺趙章的緣故,咱們圍困了主父;等到撤兵之後,都是要被滅族的呀!
幹脆,咬緊牙關,繼續圍困主父趙雍所在的宮室。同時,指令宮中之人,“最後出來的統統滅族”。聽到這個威脅,宮裡的人慌忙往外逃竄,轉眼之間,空無一人。主父趙雍也想趁機出宮,卻被客氣地攔了下來。随即,宮室大門被牢牢封死。
沙丘宮,隻是一處提供享樂的離宮,食物儲備非常有限。很快,趙武靈王就餓得兩眼冒起金星,隻好爬到樹上,去掏鳥巢之中的雛雀,用來充饑。不過,宮中的鳥巢不多,雛雀就更少了,食物來源終告罄盡。
三個多月之後,沙丘宮門才再次開啟,趙武靈王的屍骸,早已慘不忍睹。
曾經豪氣沖天的枭雄,就這樣死于宮廷内亂之中。悲劇與教訓,引得後人議論紛紛。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悠長的歲月,總會沖淡一些東西,也會珍藏一些東西。
如今,陰山南麓的趙北長城在風雨侵蝕之下,隻留下一條斷斷續續的、或隐或現的土壟。然而,那些關于變革圖強、關于開疆拓土的英雄傳奇,永遠書寫于史書上,永遠镌刻在一個民族自強不息的裡程碑上……
最後,附上翦伯贊先生所寫的那首《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
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
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
望斷雲中無鹄起,飛來天外有鷹揚。
兩千幾百年前事,隻剩蓬蒿伴土牆。
(全篇結束)
作者:徐麥涵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