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時期的呂布骁勇善戰,是一位猛将,是以他的名字也成為猛将的代名詞。在明清之際也出現過一位猛将,他勇冠三軍,且相貌堂堂,與呂布極為相似,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軌迹與呂布頗為相似,先後投奔多人,最終的結局也很悲慘。那麼這位清朝的“呂布”到底是誰?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有這麼一段情節,三藩之亂時,吳三桂、康熙帝都極力拉攏西北地區的一位總兵官,讓他加入自己的陣營。這段故事在曆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而這位鎮守西本的總兵官就是清朝的活“呂布”,綽号“馬鹞子”,名叫王輔臣!

影視劇中呂布的形象
王輔臣本不姓王,為李姓,出身卑微。明朝末年,王輔臣因姐夫參加了李自成的起義軍,他也前往投奔。王輔臣“少年無賴”,生性好賭,“一夜輸銀六百兩”。姐夫恨鐵不成鋼,想殺掉王輔臣,不料卻被王輔臣所殺,之後王輔臣離開起義軍,投到明朝大同總兵姜瓖軍中。
在此期間,明軍将領王進朝非常欣賞王輔臣,于是将其收為義子,從此改名易姓。據記載,王輔臣身高七尺,面目白皙,“髯眉如卧蠶,如世所圖呂溫侯像”,長得和呂布一樣。另外王輔臣“勇冠三軍,所向不可擋”,人們稱之為“馬鹞子”。
影視劇中王輔臣的形象
姜瓖在與清軍作戰時,“輔臣乘黃骠馬,時出剽掠,來則禽人以去,莫有撄其鋒者”。甚至一向英勇的八旗兵望見“黃骠馬騁而來,辄驚曰馬鹞子至,即披靡走”。清軍占領大同後,英親王阿濟格很王輔臣,将其收為身邊侍衛,當時京城不論滿漢“無不以識馬鹞子為榮”。
後來王輔臣為清朝南征北戰,一度隸屬于吳三桂麾下,吳三桂對他也非常欣賞,“有美食美衣,他人不得,必賜輔臣”。不過王輔臣與吳三桂的侄兒吳應麒交惡,于是離開雲南,被調到西北,任平涼提督。這時候局勢已經很複雜,吳三桂、康熙帝都對王輔臣進行拉攏。
影視劇中吳三桂的形象
王輔臣離任後,吳三桂拉着他的手,哭着說“爾至平涼,無忘老夫”,還贈送兩萬兩白銀作為路費。王輔臣到北京後,也得到康熙帝的禮遇,“恩澤頻加,賞赉屢及”,康熙帝甚至将祖傳的“蟠龍豹尾槍一對”,分其一賞賜給王輔臣。後來三藩之亂爆發,最初吳三桂派人拉攏王輔臣,但被他拒絕。
王輔臣雖然先後在李自成、明朝、清朝做官,但這個人還是與呂布不同的,他是個性情中人,最初是支援康熙帝的,但後來他又被迫造反。原來康熙帝派滿大臣莫洛擔任經略,莫洛不信任漢人,是以處處排擠王輔臣,忍無可忍之際,王輔臣率軍殺死莫洛,舉兵造反。
影視劇中康熙帝的形象
事後康熙剿撫并用,最初戰鬥打得十分艱難,後來派大将軍圖海進軍平涼,才取得勝利,之後派人入城,将王輔臣勸降。康熙帝并沒追究王輔臣的責任,而且依然讓他領兵。不過王輔臣心不自安,最終飲毒酒自盡。三藩之亂平定後,康熙帝也沒有追究王輔臣的家人。
參考資料:1.《清史稿》;2.《廣陽雜記》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微信公衆号:縱橫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