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經天緯地之能,卻因為命運的捉弄,不能一展宏圖。這無論對于大衆,還是對于他個人來說,都是一大遺憾。這個時候,如果他還不斷遭到打壓,那麼抗争就在所難免。玄武門之變,正是這種情形之下發生的。
大唐王朝的建立,李世民居功甚偉,高祖李淵不斷給他加官進爵,以至于封無可封。
不得已,李淵自創了一個天策上将的名位冊封給李世民。“天”和“上”兩個字似乎代表了頂級的地位,然而功勳蓋世的李世民卻不是太子。這種錯位,似乎注定會引發一場腥風血雨。
其實,李淵也曾想封李世民為太子。一方面是因為起兵反隋基本上是李世民的主意。另一方面,李世民文武全能。既能沖鋒陷陣,也能招賢任能。但李世民推辭了,他說李建成才是嫡長子,而他隻是嫡次子。是以,李淵對李世民非常欣賞。當然,他對其他兒子也非常疼愛。他讓這幾人的住處,和自己的寝宮共通,中間不設任何宮禁阻隔。平時見面也隻是行家人之禮,并不拘束。然而他們看上去和樂融洽,實際上卻暗流湧動。
有一回,李淵發出的敕令,李建成發出的太子令,和李世民發出的教令,并行于世,讓執行機關不知道該聽誰的好。隻好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先收到誰的指令,就執行誰的指令。雖然執行機關不知該聽誰的,但李淵的妃嫔們卻知道該結交誰——那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妃嫔們通過他們二人的權利,為自己和家人撈到不少好處。
二人則通過妃嫔們在李淵那裡,為自己說好話,同時抹黑李世民。妃嫔們沒少告李世民的黑狀。有一次,李世民因為淮安王神通有功,下令賜給他良田幾十頃。可是李淵的妃子張婕妤的父親正好看上了那一片地,就讓張婕妤向李淵求取。結果神通說,他之前已經收到了李世民的教令,是以不給。張婕妤就向李淵告狀,說田地讓李世民搶走,送人了。李淵很生氣,就訓斥李世民:“我的敕令倒不如你的教令了?”因為這事嚴重影響了李淵對李世民的評價。
李淵就曾向大臣裴寂抱怨:“這孩子常年在外打仗,被那些書生教壞了,變了啊!”
漸漸的,李世民失寵,而李建成、李元吉倒是日漸受寵。
李建成曾對李元吉說過,如果自己順利做了皇帝,一定會讓李元吉享盡榮華富貴。是以李元吉對于李建成能不能即位,比李建成還着急。李元吉見李世民失寵,就勸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但李建成一時還下不了決心。不過李建成也擔心李世民會殺他,于是偷偷地招兵買馬。不想這事被人告到李淵那裡,李建成被李淵一頓訓斥,隻好把兵力恢複原狀。
沒有足以抗衡李世民的兵馬,讓李建成感覺越來越不安全,于是下定決心要消滅李世民。不久後,李淵要帶李世民、李元吉到行宮仁智宮去住一段時間,讓李建成留守京都。李建成一方面授意李元吉殺掉李世民,一方面讓手下人通知老部下做好準備——一旦李世民被殺,就以武力逼迫李淵退位給自己。但李建成沒想到,手下人直接把這事告訴了李淵。李淵大怒,立刻召李建成前來。李建成惶恐請罪,但沒有得到李淵的原諒。而此時,李建成的那位部下真的造反了。李淵連忙派人去鎮壓,可是沒什麼成效,隻好讓李世民出馬。
臨行前,李淵對李世民說:“平亂之後,我就立你做太子。但我下不了手去殺建成,我打算把他貶到蜀地,那裡兵弱,難以和你抗衡。如果他還不老實,你捉拿他也容易。”但李世民前腳剛走,和李淵同行的妃嫔,以及李元吉就立刻為李建成說情。李淵權衡再三,還是将心偏向了李建成。于是,李淵仍然讓李建成做太子,隻是責備他不該兄弟不和。至于李建成逼宮的事情,李淵把責任推給了李建成的謀臣,把他們給流放了。就這樣,立了戰功興沖沖回來的李世民,發現自己白白幹了活,被父親給忽悠了。
同一年,突厥入侵。朝中大臣不堪突厥的頻繁騷擾,建議遷都。貪生怕死的李建成、李元吉紛紛表示同意。然而,李世民卻說突厥不足為懼,沒有必要勞師動衆地遷都。于是,他請求李淵給自己幾年的時間将突厥趕出大唐。李淵同意了。
李建成和妃嫔們卻不高興了,于是他們聯合污蔑李世民借抵抗突厥之名,企圖繼續掌握軍權,好為篡位做準備。然而,李淵并未是以剝奪李世民的兵權。李建成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在打獵的時候讓李世民騎自己的烈馬,好摔死他。但久經沙場的李世民幾次都沒有被烈馬傷到,并對手下說:“這是要害我呢!不過死生有命,可由不得他!”李建成知道了,就授意妃嫔誣陷李世民,說李世民自稱負有天命,上天不會讓他輕易死掉。李淵便把李世民叫來訓了一頓,說:“天子自有天命,不是本事大就能當的。你也太心急了吧!”李世民下跪磕頭,百般解釋,李淵仍怒不可遏。就在此時,有人報告說突厥又入侵了。李淵這才換上好臉色,柔聲軟語地和李世民商量怎麼抗擊突厥。就這樣,李淵雖然離不了李世民,卻對他不放心。李世民戰功越大,李淵就越不安。
李建成也加快了消滅李世民的步伐。眼見李世民能力越來越強,心急如焚的李建成假意請李世民喝酒,在酒中下了毒。幸好李世民不愛喝酒,喝得很少,隻是吐血,并沒有性命之憂。李建成又不斷誣陷、拉攏、調走李世民府中官員,緻使李世民身邊人才空乏。當時,李世民的能臣隻剩下長孫無忌等二三人,房玄齡、杜如晦已被李淵驅逐。
而武官中能力佼佼者,也隻有尉遲敬德等人了,至此,李世民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長孫無忌想起房玄齡在被驅逐之前說過話:“照這樣下去,不僅大家難逃一死,社稷怕是也保不住了。該反擊了!”于是他聯合尉遲敬德說服李世民采取行動。李世民猶豫不決,文臣武将們日夜勸說。大家甚至表示,如果不反擊,就要逃跑,反正比被李建成、李元吉殺了強。李世民終于痛下決心扭轉困局。很快,李世民向李淵密奏李建成、李元吉與妃嫔通奸,以及密謀殺害自己。李淵大吃一驚,讓李世民次日早早上朝,好問個清楚。同時,他诏令李建成、李元吉第二天一同進宮。次日一早,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伏兵,等着李建成、李元吉前來。李建成、李元吉騎着馬,還沒走到玄武門,就發現情況不對勁。他倆急忙撥轉馬頭往回跑,李世民從玄武門飛馬來追。李元吉回身射箭,但因過度緊張沒能射中李世民。沉着冷靜的李世民,搭弓射箭,李建成中箭身亡。這時,尉遲敬德率騎兵趕來助陣。混亂中,李世民的馬受驚了,狂奔到了旁邊的樹林裡。李世民被樹枝絆住,摔下馬來,一時起不了身。李元吉正好趕來,一把奪過李世民的弓,伸手就往李世民脖子上套,想勒死李世民。正在這時,尉遲敬德趕到。李元吉趕忙逃跑,被尉遲敬德一箭斃命。李世民讓尉遲敬德去向李淵報告情況,李淵聽完大吃一驚。
他和大臣裴寂說:“沒想到他們竟然鬧到了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裴寂說:“建成、元吉嫉妒世民的功勞,圖謀不軌,幸好被世民平定了。世民功勳卓越,很得人心,就讓他主事吧。”
李淵歎了口氣,說:“好。這也是我當年的心願啊!”這時,李世民前來朝見李淵。
李淵說:“我誤聽讒言,差點和你生分了。”李世民聽了,抱住父親,嚎啕大哭。不久後,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二十餘年間,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堪稱千古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