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博士劉拓墜崖去世#今年秋季對北大考古的師生應該是格外寒冷的秋天,9月底北大考古第一好人劉緒老師走了,10月初北大考古第一位博士王迅先生“迅公”也走了,10月底天妒英才,今年剛畢業堪稱北大第一旅友的劉拓也走了。作為一名和劉拓年齡相仿,也是今年才畢業的考古學博士,想想人家多傳奇,自己就有多平凡,人家有多英勇,自己就有多猥瑣,是以決定寫點文字以表對這位學界同仁表達敬意。

到宣禮塔的劉拓
今天一早便在一些考古學習交流群看到關于劉拓的消息如下圖,說是他在四川阿壩甲紮爾山洞枯壁畫不幸墜崖去世,但是下面評論的說還在搶救,我看一眼覺得應該不會吧,畢竟發這個消息的是一個微網誌網友。據了解,甲紮爾甲山洞窟壁畫位于馬爾康市白灣鄉大石凼村甲紮爾甲山南麓山腰處,洞窟為一天然岩石洞穴,洞内殘存佛塔一座,東西二壁及佛塔四周均繪有大量的佛教壁畫,是研究明清時期川西北高原藏傳佛教繪畫藝術和藏傳佛教曆史的重要文物實物資料,2013年3月5日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但是後來看到北大出版社官微也發了類似的消息,我也看到群裡很多老師發祈禱的表情,我才開始相信,但是還是難以置信。說是這哥們一行4人前往洞窟考察,其中3個人因為道路艱險是以折返,而他獨自一人繼續前行,卻不慎墜崖。想想這哥們也才三十出頭,才剛剛參加工作,已經具有相當影響力和學術成果他,後邊的路還長着呢!是以,在難以置信的心情的同時,也真心感覺這是天妒英才啊!很多業界大佬都覺得太可惜了。
那劉拓究竟幹過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呢?我第一次聽說劉拓這個人的時候,是2015年前還上學的時候,看新聞講北大一個研究所學生因為去伊拉克考察文物古迹而被當地武裝給抓了。後來因為官方交涉才被放。當時就覺得這哥們挺厲害的,自己一個人就敢跑那麼遠,我雖然比人家大幾個月但是直到上大學才離開我們那個小地級市。另外,我也覺得他挺冒失的,畢竟伊拉克那地方不太平啊,萬一出個事怎麼辦。我家人都是窮苦老農民,我好不容易考個大學,我可真心玩不起。
在伊什塔爾門
當劉拓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的時候,那是2018年他在一席的演講。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人家可不僅僅是膽大能跑,人家是有深深地文化情懷。他那個時候已經至少跑過全國600多個縣城,拍了将近350個街區,去過至少150處世界遺産。他跑這麼多地方,不僅僅拍拍看看,很多他也研究這些文物古迹的曆史故事,保護現狀,特别很多遺迹都瀕臨破壞,特别是中東、中亞和南亞的一些文物古迹很多地方中國人幾乎沒有涉足過。是以,某種程度上他的行為也是對文物古迹的保護和研究。截止他去世前,他至少跑過30多個國家,700多個縣城,考察過200多處世界文化遺産,1500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西亞的城市
和劉拓同學周遊世界和全國相比,我可沒那麼多錢财,至今雖然跑過七八個考古遺址,也都是打着去發掘的名義有項目可以管我的來回差旅和住宿。人家能夠出自文化情懷跑一些危險國家的遺址。而在2018年前後,我也有機會跟着一個項目搞南亞的考古,不過顯然我顧慮太多。當年因為中印關系不好,項目擱淺,我覺得自己沒那方面的基礎,便又回到夏商周考古,考古了某學術大牛的博。如今雖然博士畢業,但是别說南亞考古,我自己研究的那塊都始終難搞清楚啊。
伊拉克被破壞的古迹
在劉拓跑的衆多文物古迹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還是阿富汗的宣禮塔。位于阿富汗中部的賈姆宣禮塔高68米,僅次于印度德裡的顧特蔔(Qutb)塔,是世界第二高宣禮塔,但其年代應該比後者稍早一些,是曾經統治阿富汗乃至中亞、南亞部分地區的古爾王朝遺存下來的最重要的建築物。古爾王朝(1148―1215)國祚不到百年,物質遺存較少,其首都位置,目前仍然不太清楚。很多人認為,和大部分伊斯蘭政權不同,古爾王朝沒有将首都設在平原的大城市中,而定都在地形險峻的哈裡河河谷,如今孤零零的賈姆宣禮塔,就是都城的一個重要的标志物。可以說,伊斯蘭教作為一種入世的宗教,像賈姆宣禮塔這樣襯着深谷,有着隐修感覺的建築,可能獨一無二。宣禮塔通體滿被複雜的磚雕圖案覆寫,延續了這一地區的早期裝飾風格,但在塔頂部有一圈藍色的釉磚《古蘭經》經文,開啟了後世大面積使用彩色釉磚的先河,有着承上啟下的意義。深處飽受戰亂之苦的宣禮塔雖然十分驚豔,但是卻人迹罕至,在那裡有各國旅行家的留言冊,直到前兩年才有中國人到那裡。而這個中國人便是劉拓。
宣禮塔
今年剛畢業便已經晉升為副教授的劉拓更為為公衆和學界奉獻了一本《阿富汗仿古行記》。這本書記錄了他于2014年和2017年兩次獨自踏尋阿富汗諸多古代遺存的故事。書中除了介紹阿富汗古代遺存的曆史、分布和現狀,也描繪了此地的自然景觀和社會日常。他在曆史、考古領域的紮實積累增添了此書的知識性,生動的叙述中飽含對過往和現實的人文思考,文筆樸實而充滿溫度。北大教授朱玉麟評價道:“劉拓的文筆樸實而又充滿溫度,他對遺迹的考察讓我們看到阿富汗曆史令人震撼的文明表現,切身的交流又使阿富汗群眾的喜怒哀樂如在眼前。此書還原了一個富有人生理想、勇于追求知識、對世界充滿熱愛的北大青年形象,也記錄了中國青年在世界文明中探索、追求的蹤迹。”
《阿富汗訪古行記》
與劉拓的勇敢和情懷相比,我們這些已經年過三旬有家有室的人,幹起事來卻更加縮手縮腳。去年申請了國家支援去北美留學的獎學金,不過一看疫情那麼嚴重,算了還是命重要不去了。今年去挖一些比較深的墓,聽說夏季工地出工傷的人比較多,算了,上有老下有小傷不起,還是在工地轉轉寫寫記錄就是了。我是沒有财力和勇氣跑那麼多地方的,是以,唯一能向榜樣學習的地友善是多寫一些關于文物古迹的文字,和廣大網絡朋友分享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