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士原來如此——從電影《切腹》說開去

提到日本,就離不開武士這個詞。如果說中華文化的代表是孔孟儒學,那麼日本文化的代表就是武士道了。毀也好,贊也好,武士道精神确實貫穿了日本民族的思想意識。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幾個方面是: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 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武士無一不是坦坦蕩蕩、不計生死、武藝高強,劍不離手、不慕金錢名利之輩。

武士原來如此——從電影《切腹》說開去

《切腹》

是以,當小林正樹導演拍攝于1962年的名作《切腹》一開始給我們娓娓講述起一個叫做千千岩求女的武士以要在井伊家門前切腹自殺來試圖“騙取”井伊大佬給點錢财時,恐怕大家都和我一樣會覺得這個武士背離了武士道精神。尤其是當弄巧成拙,他不得不真的自殺時,又苦苦哀求緩幾天,最後發現他随身攜帶的用來切腹的刀竟然還是把騙人的竹刀!

隻看到這裡,任誰也不會同情這個武士。相反,人們隻會對他給以唾棄,會把虛僞、無能、市儈等等一大批帽子扣到他的頭上去。

小林正樹不愧是著名導演。《切腹》一開始就給我們挖了這麼大一個坑。随後,随着仲代達矢扮演的津雲半四郎不慌不忙的給我們講起一個“我的今天就是你們各位的明天”這樣一個聳人聽聞的故事,我們才無比驚訝的發現:武士道原來可以如此。

武士原來如此——從電影《切腹》說開去

津雲半四郎

事實上,千千岩求女正是津雲半四郎的女婿。然而這翁婿兩武士都是落魄之人。千千岩求女眼睜睜的看着妻子津雲美保和兒子千千岩金吾重病不起,被迫典賣了所有微薄家産——包括象征着武士的崇高榮譽的刀劍,而在人前以裝在鞘裡的竹刀做樣子。可是依然不夠,無奈之下,他想到了上執政的井伊家以所謂切腹來換取一點活命錢,卻不想被殘暴的井伊家臣們生生逼迫而死。

年逾五旬,痛不欲生的津雲半四郎,懷着滿腔悲憤,字字血淚的控訴了武士制度的虛僞和殘忍,更是奮起而變為刺客,打碎了井伊家的神壇,把這整個故事的基調完全改變了。

這部電影被很多大家譽為一代經典,絕非浪得虛名。這裡,我不想從電影的專業角度去評析——那是早有無數人做過的事情。我隻想說說我的感受,說說我得到的震撼。

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武士原來如此!武士道并非全都是殺人不眨眼,切腹還要高呼萬歲。相反,我從津雲半四郎、千千岩求女身上看到了另一面——溫情善良,又不失仁義禮智信。那個千千岩求女在櫻花樹下寫字的鏡頭真是唯美到了極點,溫馨到了極點。讓你很難想象這個溫情脈脈的男人是名真正的武士。想當年,我極為崇拜的梁啟超大師也曾專門寫過一本名為《中國之武士道》的書,極力頌揚這種真正的武士。至于我,不消說,我已經毫不掩飾的表達了自己對這種真正的武士的由衷贊美之情。有武士精神常在,日本民族不會衰亡。

武士原來如此——從電影《切腹》說開去

千千岩求女

我并不是哈日族,但是對于日本這個民族,超越國家恩怨來看,的确有許多值得我們敬佩之處。經濟且不論,電影上有黑澤明、小林正樹等名滿天下的導演,音樂上有著名的指揮家小澤征爾,文學上有芥川龍之界、夏木漱石、川端康成等等名人,科學上更是有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這個民族不容小觑。而是什麼使這個民族繁榮興旺呢?原因很多,然而這裡我隻說内因,武士道精神功不可沒。有象津雲半四郎這樣真正的武士,這個民族還有什麼理由不繁榮呢?

武士原來如此——從電影《切腹》說開去

切腹鏡頭

與我們的另一個鄰國南韓相比,我認為日本民族的性格特征——深沉、睿智、勤勉、努力,是遠遠超出南韓的民族性格的。看中國的抗日片,經常能看到一些很有才的鬼子,對中國文化了如指掌,還會彈琴、會寫詩,并且懂得尊重戰場上的對手,往往對英勇戰死的中國軍人行祭奠禮——這毫無疑問是武士道遺風。武士道精神,又融入儒家傳統,這個民族能不強盛嗎?

寫到這,恐怕有人會說我為日寇張目了。我可沒有這種想法。這裡我隻想冷靜的分析民族性格問題,至于具體的國家利益之争,我毫無疑問站在中國一邊。

最後再感謝一次小林正樹導演以及編劇、攝影們,感謝你們的盡職和努力,才為我們帶來了這樣一部震撼人心的佳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