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2021 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辦特别活動:世界頂尖科學家少年英才交流對話會。
在對話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前校長、中科院學部科普教育委員會主任楊玉良在回答少年科學家的提問時說道:“社會學問題不要期望科學來解決。科學可以阻止某些問題,但最難解決且幾乎沒法解決的就是人性問題。”
對話會上,一名高中生提問,近年來,國家出台多項保護生态環境的政策,同時研究顯示微塑膠可能産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在此背景下,微塑膠的發展前景怎樣?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否會發生改變?
面對高中生的提問,楊玉良回答道,科學有方法解決白色污染的問題,但亂扔塑膠是一個社會行為,用科學方法來解決社會學問題,這不是一個好辦法。難道我們發展一個技術是讓人能充分發揮壞習慣?
楊玉良說道:“現在很多海洋動物包括人類血液裡似乎都能分離到一定量的塑膠小片段,因為這樣,人類希望開發生物可降解,在指定時間内降解成小分子。這是白色污染問題,科學上有辦法解決,但亂扔塑膠是一個社會行為,應該改變人的行為習慣,如果不亂扔,可以集中回收集中處理。
用科學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辦法。高分子塑膠可以用很長時間本來是好事情,但現在又不要很長時間分解掉。你仔細想想,到底為了什麼?難道我們發展一個技術就是讓人能充分發揮壞習慣?我覺得不是。
社會學問題不要期望科學來解決。科學可以阻止某些問題,但最難解決且幾乎沒法解決的就是人性問題。
來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