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作者:中國教育線上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指出,以成都和重慶為首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未來将被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産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

屬于成渝地區的時代已然來臨,成渝地區的高校又能否唱好這出“雙城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機遇 · 布局</h1>

因為戰略布局的需要,過去的四川(重慶成為直轄市之前)是經濟發展和文教發展的戰略要地,是以,如今的成都和重慶延續了過去的優勢,有着較為優質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目前,川渝地區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00餘所,大部分集中在成渝兩個城市;大學院校79所,成渝兩城占到了55所;共有“一流大學”建設高校3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7所。

成渝雙城教育協同發展是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其中高等教育更是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創新型産業叢集得益于大學、科研機構和高技術企業的集體支援,特别是建設高等教育叢集已成為典型模式的選擇。

如:依托哈佛大學、MIT、波士頓大學等衆多大學建立的128号公路高新技術園區;以杜克大學、北卡州立大學和北卡教堂山分校為“金三角”架構的北卡羅​萊​納科技園區。

美國高等教育區域發展與區域産業緊密對接,圍繞着洛杉矶地區的文化創意産業、伊利諾伊地區的農業科技産業、西雅圖地區的制造業、紐約地區的金融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高等教育叢集。

目前,我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提出建構“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同樣有賴于大灣區四地豐富的高等教育集聚資源。建設高等教育叢集已成為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和創新發展的重要經驗。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從全國範圍來看,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川渝陝(以成渝地區為核心)四個區域高等教育叢集的資源集聚具有明顯的優勢。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川渝陝四個區域擁有全國44.72%的普通高校,77.37%的“雙一流”建設高校。

四個區域内的普通高校數占全國高校總數的比例依次為長三角區域17.08%、川渝陝區域10.64%、京津冀區域10.08%、粵港澳大灣區7.17%;“雙一流”建設高校數占全國高校總數的比例依次為京津冀區域29.20%、長三角區域25.55%、川渝陝區域13.14%、粵港澳大灣區9.49%。

川渝陝區域的普通高校數僅次于長三角區域,但“雙一流”建設高校數較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還有相當差距。

國家戰略部署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高校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需求的地位和作用将進一步凸顯。從這一角度看,成渝高校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能否以及如何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将是備受關注的重要議題。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協同 · 行動</h1>

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關鍵在“雙城”,成渝區域高教資源豐富,高校叢集發展,深入合作是當下必然趨勢。

2020年7月,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釋出的《重慶市凝心聚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一文中提到了三個聯盟:

由重慶大學和四川大學牽頭,組織成渝地區電子科技大學、西南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等20所​大學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

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法學院、西南财經大學法學院等“一校三院”,發起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法治教育聯盟”;

指導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攜手成渝兩地入選國家“雙高計劃”的高職院校、知名企業和産業園區,共同發起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教融合發展聯盟。

其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于202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着力打造渝科教共同體,整體推動區域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20所高校共同釋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成立宣言》。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從高校類型來看,聯盟内有工科類高校8所,綜合類4所,醫藥類3所,财經類、農業類、師範類、語言類和政法類各1所,高校類型齊全多樣。

從“雙一流”建設情況來看,3所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7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部進入。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從聯盟高校在2020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情況來看,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重慶大學3所高校位于全國前50名;

西南交通大學和西南大學2所高校位于50-100名區間;

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6所高校位于100-200名區間;

西南科技大學、成都資訊工程大學和西華大學3所高校位于200-300名區間。

聯盟中共有10所高校的18個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其中,四川大學有6個學科入選,重慶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分别有3個和2個學科入選,其餘7所高校各有一個學科入選。

從學科類型看,聯盟高校的一流學科主要集中在理工和醫學類學科。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除此之外,近一年多來,成渝兩城各種院校聯盟、人才聯合培養、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重大教育改革試驗項目等都按下“快進鍵”,在不斷推進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支撐 · 創新</h1>

建設高等教育叢集,首先要符合當地産業發展需要。近年來,成渝地區高端要素和産業加速集聚,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汽車、電子資訊、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不斷壯大,成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目前成渝兩市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制造業較快增長。2020年上半年GDP十強城市中,重慶和成都兩城是增速最快的前三名。

重慶的金融服務業,制造業優勢明顯。而成都依托衆多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具有很強的創新動力,是以,兩地的發展必須要發揮好各自的特色,高效分工、融合發展。

《規劃綱要》針對成渝地區進一步夯實成渝地區産業發展基礎的要求,提出:

一是推動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優化重大産業布局,大力承接産業轉移,整​合​優化重大産業平台,培育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先進制造業叢集。

二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布局完善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積極拓展數字化應用,全面提升數字安全水準,合力打造數字産業新高地。

三是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引導制造業延伸服務鍊條、發展服務環節,推動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商貿物流發展水準,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四是建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大力拓展農産品市場。

成渝“雙城記”:高校雄起機遇 · 布局協同 · 行動​支撐 · 創新

産業發展和創新能力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至關重要。推動成渝地區高品質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和科技創新的驅動,這也對成渝兩地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總的來說,成渝存在産業鍊分工協同程度不高、産業開發開放平台合作不足等問題,但成渝地區擁有西部最好的科教資源,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能力強,未來可期。

目前,規劃綱要已為成渝地區制定了高品質發展的“任務書”和“施工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從藍圖走向現實,還需高等教育不斷培育可持續發展動力。

期待兩地高校攜手共進,為在西部形成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做​出應有的教育貢獻!

參考資料:

《劃重點!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成渝雙城教育協同發展将這樣開展》教育導報

《鐘秉林、王新鳳——新發展格局下我國高等教育叢集發展的态勢與展望》高等教育研究

《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負責人就&lt;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gt;答記者問》央視網

邢政權、劉佳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特征分析》大連理工大學學科評價中心

《高等教育如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高等教育叢集建設的基礎、目标與路徑》重慶高教研究

《20所高校聯合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 多領域合作打造科教創新共同體》重慶日報

《重慶市凝心聚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教育部

吳岩《建構中國高等教育區域發展新理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