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重慶今年已撥付23.4億保障渝昆高鐵、成渝中線等項目建設

作者:華龍網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重慶今年已撥付23.4億保障渝昆高鐵、成渝中線等項目建設

新聞通氣會現場。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 趙穎竹 攝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10月31日11時30分訊(趙穎竹)财政如何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如何更好地發揮好基礎性、保障性、先導性作用?29日召開的前三季度重慶财政收支情況新聞通氣會,通報了去年以來重慶财政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情況。

據介紹,一年多來,川渝兩地财政緊盯雙圈互動,聚焦重點任務,一張圖、一盤棋、一體推。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生态環境保護等方面共同向國家争取支援,在制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促進資源要素高效配置的财稅政策方面加強溝通和協調。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突出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拓展成渝地區北向、東向及南向大通道。據了解,今年重慶已經累計撥付了财政資金23.4億元,重點保障了渝昆高鐵、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工程、渠江重慶段航道整治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以及成渝中線高鐵等項目開工建設資金需求。

毗鄰合作方面,突出産業結構優化更新,完善兩地産業鍊創新鍊深度融合機制,以共建園區和合作項目為載體,建立财稅利益分享機制,以總部經濟、園區共建、飛地經濟、項目合作、企業遷建、招商引資異地流轉等方式加強跨區域的合作。目前,重慶已有13個區縣正在探索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财稅領域體制創新。

政策協同方面,突出共抓長江生态保護,擴圍流域橫向生态保護補償機制的改革。采取“共建基金、按效配置設定”的方式,兩地簽署了長江和濑溪河補償協定,成為全國首個在長江幹流建立流域橫向補償制度的改革案例。每年川渝分别出資1.5億元設立 川渝流域保護治理資金,專項用于長江流域的污染綜合治理、生态環境保護等,并通過資金在川渝間不同的配置設定比例,實作省際間的橫向補償。

科技創新方面,加強兩地科技創新政策協同,支援創新主體跨區域開展創新活動,加快兩地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儀器裝置、科技成果、科技資訊資源共建共享共用。兩年來川渝聯合實施重點研發項目,兩地财政累計出資6000萬元,在人工智能、大健康等4個領域聯合開展技術攻關。

人才培養方面,突出提供人力資源支撐,開展财經領域人才聯合培養和管理。比如在會計人才,兩地互認會計職稱資格,互認會計繼續教育結果,建立會計繼續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建立會計高端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實作人才聚通用一體化管理。

市财政局副局長李虹表示,共建經濟圈,雙核引領、區域關聯已經成為了第一原則。财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重慶财政将聯合部門加強産業、人才、土地、投資、金融等方面的财政政策研究,持續增加财政制度供給的品質、政策供給的分量和資金供給的數量,持續推動兩地開放通道、産業結構、口岸服務等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兩地各自的優勢,做好新發展格局下雙城經濟圈這篇大文章。

(本文來自新重慶用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

繼續閱讀